國風·陳風·防有鵲巢

國風·陳風·防有鵲巢》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現代學者多以為這是相愛的人為害怕離間而失去愛情所唱的詩歌。全詩二章,每章四句。此詩採用第一人稱的手法,以猜測、推想、幻覺等不平常的心理活動,表達平常的愛慕之情。其主要藝術特色是大量運用比喻,比喻中採用的是自然界不可能發生的現象,來比喻人世間也不可能出現的情變。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國風·陳風·防有鵲巢
  • 作品別名:防有鵲巢、陳風·防有鵲巢
  • 創作年代春秋時期
  • 作品出處:《詩經》
  • 文學體裁四言詩
  • 作者:無名氏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

作品原文

國風·陳風·防有鵲巢1
防有鵲巢,邛有旨苕2。誰侜予美3?心焉忉忉4
中唐有甓5,邛有旨鷊6;誰侜予美?心焉惕惕7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防:水壩。一說堤岸;一說即“枋(fāng)”,常綠喬木,可為紅色染料。
  2. 邛(qióng):土丘,山丘。旨:味美的,鮮嫩的。苕(tiáo):一種蔓生植物,生長在低濕的地上。一說紫雲英,一說凌霄花,一說翹搖,一說葦花。
  3. 侜(zhōu):謊言欺騙,挑撥。予美:我的愛人。美,美人兒,心上人,指作者所愛的人。
  4. 忉(dāo)忉:憂愁不安的樣子。
  5. 中唐:古代堂前或門內的甬道,泛指庭院中的主要道路。唐乃朝堂前和宗廟門內的大路。一說通“塘”,中唐,塘中。甓(pì):磚瓦,瓦片。一說通“鷿(pì)”,野鴨子。
  6. 鷊(yì):借為“虉(yì)”,雜色小草,又叫綬草,一般生長在陰濕處。
  7. 惕(tì)惕:提心弔膽、恐懼不安的樣子。

白話譯文

哪見過堤上築鵲巢,哪見過土丘長水草。誰在離間我心上人?我心裡愁苦又煩惱。
哪見過庭院瓦鋪道,哪見過山上長綬草。誰在離間我心上人?我心裡害怕又煩惱。

創作背景

關於此詩的背景,《毛詩序》說:“《防有鵲巢》,憂讒賊也。宣公多信讒,居子憂懼焉。”朱熹則不同意此說,認為這是一首情詩。他在《詩集傳》中說這是“男女之有私而憂或間(離間)之詞”。朱熹的說法,抓住了詩歌情緒的焦點,又從“予美”二字引伸,才得出情詩的結論。現代學者多贊同朱熹的觀點,認為此詩是為相愛的人害怕離間而失去愛情所創作的。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把不協調的事物放在一起,引起危機的恐懼,是這首詩的情緒癥結。
從原詩文本上看,把此詩落實為政治性的信讒遠賢之憂,或者感情性的背信棄愛之憂,都比較勉強。特別是政治性的揣測,更為虛幻。關鍵在“予美”二字。“予美”為“我所愛慕的”這個意思。在《詩經》中,美有美人、丈夫或妻子的意思,更有美麗、美好的意思。因為鐘愛,覺得這個人很美。所以,“美”字應該是一種感情親愛的意思。如果可以這樣理解,那么,“予美”的對象,就不一定是已經與作者定情相戀的人,但一定是作者明白地或暗暗地相戀之人。從全詩結構上看,被愛之人並不十分清楚自己被誰暗中愛上了,而第三者悄然而至。於是,作者暗中焦急:自己暗戀的人要被人搶去了呀!那是不合適的,不協調的!只有自己與這個人才是完美的一對。但是,這一切似乎都是在暗中進行的。暗暗的愛,暗暗的擔憂,暗暗的感嘆,於是,便出現了這首暗中擔憂的歌。
從情緒上說,這首歌以猜測、推想、幻覺等不平常的心理活動,表達平常的愛慕之情。正因為作者愛之愈深,所以他也憂之愈切。至於有沒有第三者來矇騙所愛者的感情,這並無實指,或者乾脆沒有。然而,作者不管有沒有第三者,就公開了他的擔憂,這正是愛得深也疑得廣。這一微妙的愛情心理,通過作者第一人稱手法的歌吟,表達得淋漓盡致。
在藝術手段上,大量的比喻是其特色。比喻中採用的是自然界不可能發生的現象,來比喻人世間也不可能出現的情變。喜鵲搭巢在樹上,不可能搭到河堤上;紫雲英是低濕植物,長不到高高的山坡上;鋪路的是泥土、地磚,決不是瓦片;綬草生長在水邊,山坡上是栽不活的。這些自然現象本是常識,可是作者偏偏違反常識地湊在一起:“防有鵲巢”“邛有旨苕”“中唐有甓”“邛有旨鷊”,不可能的事物發生了。不過,自然規律不可違反,河堤上的喜鵲窩,山坡上的紫雲英等等,都是不長久的。這裡顯示了比喻運用中的感情傾向性,意味著作者的擔心也許是多餘的。“誰侜予美?”實在誰也不能橫刀奪愛,真正的愛情是堅貞不移的。這就是作者在擔憂懸念中寄託的堅定信念。

名家點評

宋代朱熹詩集傳》:“興也。此男女之有私,而憂或間之辭。故曰:‘防’則‘鵲巢’矣,‘邛’則有‘旨苕’矣,今此何人而‘侜’張‘予’之所‘美’,使我憂之而至於‘忉忉’乎?”
清代方玉潤詩經原始》:“此詩憂讒無疑,惟《序》以宣公實之,則不得其確。”“夫《風》詩托興甚遠,凡屬君親朋友,意有難宣之處,莫不假託男女夫婦詞婉轉以達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