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國際電報電話諮詢委員會下設16個研究組。
(1)第1研究組:電報操作和業務質量;
(2)第2研究組:電話操作和業務質量;
(3)第3研究組:資費原則;
(6)第6研究組:電纜護套和電桿規範化及其防護;
(7)第7研究組:新的數據傳輸網路;
(8)第8研究組:信息處理通信;
(10)第11研究組;電話交換及信令。
歷史
成立
CCITT是ITU(國際電報聯盟)的一部分,其歷史可追溯到1865年。20個國家同
意標準化電信網路。作為協定的一部分,成立了ITU以從事後續修訂工作。ITU進入了電話管理、無線電通信和廣播領域。在1927年,該聯盟從事為無線電業務分配頻帶的工作,包括固定
無線電、移動無線電(海上和空中)、
廣播以及業餘或實驗無線電。在1934年,該聯盟更名為國際電信聯盟,以更適合表明它在所有通信領域中的地位,包括有線、無線、光和電磁系統。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ITU成為聯合國的專門代理機構,並將總部遷往日內瓦。它強制執行頻率分配表,為每項無線電業務分配頻帶,旨在避免
飛行器與地面
通信、汽車電話、海上通信、無線電台和太空飛行器通信間的
干擾。
發展
1924年在
巴黎成立了“國際電話諮詢委員會(CCIF)”;1925年在巴黎成立了"國際電報諮詢委員會 (CCIT)";1927年在華盛頓成立了“國際無線電諮詢委員會 (CCIR)”。這三個諮詢委員會都召開了不少會議,解決了不少問題。然後,在1956年,兩個單獨的ITU委員會;CCIF(國際電話諮詢委員會)和
CCIT(國際電報諮詢委員會)聯合創建了CCITT以更有效的管理電話和電報通信。
1993年3月1日,在芬蘭首都
赫爾辛基舉行的國際電聯的第一屆世界電信標準大會(WTSC-93)上,對電聯原有的三個機構CCITT、CCIR和IFRB進行了改組,取而代之的是電信標準化部門(ITU-T)、
無線通信部門(ITU-R)和電信發展部門(ITU-D)。ITU-T是ITU的電信標準化部門。那時形成的其他兩個主要部門是被整合到這一新結構中。 即使ITU-T創建了其建議書和標準,但CCITT建議書仍被經常提到,這是因為它們受ITU管理而被參考。
建議
下列建議所包含的條文。本標準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都
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CCITTF.300可視圖文業務;
CCITTX.200CCITT套用的開放系統互連參考
模型;
CCITTX.213CCITT套用的開放系統互連的網路服務定義;
CCITTX.214CCITT套用的開放系統互連的運輸服務定義;
CCITTX.224CCITT套用的開放系統互連的運輸協定定義;
CCITTX.215CCITT套用的開放系統互連的會話服務定義;
CCITTX.225CCITT套用的開放系統互連的會話服務規範;
CCITTX.216CCITT套用的開放系統互連的表示服務定義;
CCITTX.226CCITT套用的開放系統互連的表示協定規範;
CCITTX.217CCITT套用的開放系統互連的聯繫控制服務定義;
CCITTX.227CCITT套用的開放系統互連的聯繫控制服務規範;
CCITTT.101可視圖文業務的國際互通;
CCITTT.411開放檔案結構(
ODA)和互換格式—導言及規則;
CCITTT.412開放檔案結構(ODA)和互換格式一一檔案結構;
CCITTT.414開放檔案結構(ODA)和互換格式—檔案輪廓;
CCITTT.415開放檔案結構(ODA)和互換格式—開放檔案交換格式(ODIF);
CCITTT.431檔案傳送與操作(DTAM)服務與協定—導言與規則;
CCITTT.432檔案傳送與操作(DTAM)服務與協定一服務的定義;
CCITTT.433檔案傳送與操作(DTAM)服務與協定一一協定的說明;
CCI下TT.441檔案傳送與操作(DTAM)—操作結構;
CCITTT.523可視圖文互通的通信套用輪廓DMI;
CCITTT.541可視圖文互通的操作套用輪廓;
標準
CCITT的“V點”數據機標準,已被世界範圍的
數據機通信所接受
。這些標準基於AT&T以前開發的一些標準,以及在Microcom聯網協定(MNP)中流行的一些特徵。 V.24V.24是與電子工業協會(EIA)RS-232C標準相同的標準。它們定義了數據終端設備(DTE)(例如終端和
計算機)接口到數據通信設備(DCE)(例如數據機)的方式。
V.35這種標準定義將DET連線到高速
異步數據機的接口。其物理定義描述了一個34針連線器和對
調製解調器進行同步的時鐘信號。
下面的V.32、V.32bis和V.32terbo標準使用格線編碼技術來表示信號。格線
編碼是一種通過信號的相位和幅度變化來表示數據位的技術。這些信號的變化映射到一個由許多點構成的星座(群),這些點表示很複雜的標號。
V.32是一種通過使用正交振幅
調製技術可提供2,400bps吞吐率,以及通過使用格線編碼提供9,600bps吞吐率的雙線雙工數據機
標準。
V.32bis使用一種在每個信號群具有128個點的二維格線編碼技術。它提供的v
傳輸率從4,800到14,400bps。
V.32terbo使用一種在每個
信號群具有512或256個點的二維格線編碼技術。它提供的數據傳輸率可到19,200bps,並且它可以設計作為14,400bps的V.32bis和V.34的中間過渡,V.34是一種將出現的28,800bps的標準。
V.42V.42定義的錯誤檢查標準設計,是為了減少由於有
噪聲的電話線路而導致的數據錯誤,它使用循環冗餘校驗(CRC)方式來驗證傳輸數據的完整性。對一個塊的數據計算一個CRC值,把這個值與這個數據塊一起傳送。當接收系統接收到這個數據塊後,計算它自己的CRC數值,並且將計算結果與來自傳送者的CTC數值進行比較,如果這兩個CTC不同,將重發數據。V.42對數據塊進行實際打包,減小了對起始位和結束位的需求,並且減少了傳輸的
信息量,因此可以增加吞吐率20%左右。
V.42bis這是一種可提供四到一
壓縮率的數據壓縮標準。如果數據已經被象PKZIP這樣的使用工具進行了壓縮,就不能再使用V.42bis壓縮標準了,如果再次使用,只會增加一些沒有必要的傳輸開銷。然而,對於非壓縮數據,這種標準可以把一個2,400bps的數據機的吞吐率加倍到4,800bps。
V.34(正式稱呼為V.FAST)V.34是一種預計在1994年中期宣布的建議標準。它使用一個信號群具有768個點的四維格線編碼技術。它提供的傳輸率高達28,800bps。通過壓縮,吞吐率可達100,000bps。然而,大多數個人計算機與Macintosh系統的串列連線埠不能處理這么高的數據傳輸率,因而一些廠商正在設計通過並口或使用增強串口來進行傳輸的產品。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