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摩擦的成因及化解途徑

國際貿易摩擦的成因及化解途徑

《國際貿易摩擦的成因及化解途徑》是2008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尹翔碩李春頂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站在開發中國家的立場上,把貿易摩擦分為兩大類來研究:一類是一國具有比較優勢領域內的摩擦;另一類是具有相對劣勢領域內的摩擦。這樣的分類研究在國內外並不多見。當我們從中國這樣的開發中國家出發對貿易摩擦進行分析時,我們發現,開發中國家與已開發國家之間在貿易摩擦中所處的地位是不對稱的。南北不對稱表現在摩擦發起的主動性上不對稱、摩擦談判中地位不對稱,以及摩擦的影響不對稱等方面,但是其微觀基礎卻是兩類國家出口產品的市場結構不對稱。這種不對稱使得中國這樣的開發中國家在貿易發展的同時,不可避免地會遭遇貿易摩擦。
從巨觀經濟政策目標角度看,貿易摩擦之所以會發生,就是因為貿易導致了巨觀目標的實現出現困難。從總量上說,貿易摩擦的一個直接原因就是貿易收支不平衡;但其微觀基礎卻是產業結構的不平衡。已開發國家對開發中國家具有優勢的領域發起的貿易摩擦一般都是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等“傳統的”手段,其巨觀政策上的藉口往往是就業受到了進口產品的衝擊。對於開發中國家沒有優勢的領域,已開發國家的摩擦手段主要是技術壁壘、智慧財產權保護等,目的是為了保護其企業的壟斷利潤,維護其技術領先地位,維持其經濟的穩定增長。
本書在討論貿易摩擦的化解途徑時,從一個國家單邊主動化解、兩個貿易夥伴雙邊談判化解、幾個組成自由貿易區的國家一起協商解決,以及在WTO範圍內利用多邊爭端解決機制解決等多個方面,對解決的途徑進行了較全面的分析討論。

圖書目錄

1 導論
1.1 貿易增長與貿易摩擦的發生
1.2 貿易摩擦與巨觀經濟目標的實現
1.3 南北不對稱與貿易摩擦的微觀基礎
1.4 貿易摩擦的分類
1.5 解決貿易摩擦問題的重要性
1.6 基本思路和章節安排
2 貿易失衡與貿易摩擦:技術還是匯率?
2.1 技術進步、貿易失衡與貿易摩擦
2.2 貿易失衡、經濟成長與摩擦形成
2.3 匯率與貿易逆差:一個計量實證
2.4 中美貿易不平衡中的匯率問題
2.5 小結
3 國際貿易摩擦的成因:比較優勢領域
3.1 比較優勢領域貿易摩擦成因:概述
3.2 就業目標、保護與國際貿易摩擦
3.3 邊際保護、加權福利與國際貿易摩擦的形成
3.4 企業非市場策略與國際貿易摩擦成因
3.5 小結
4 中國具有比較優勢領域的國際貿易摩擦
4.1 中國的顯示性比較優勢及優勢領域的貿易摩擦
4.2 中國與已開發國家貿易摩擦的原因
4.3 中國與開發中國家貿易摩擦的原因
4.4 比較優勢領域貿易摩擦的影響
4.5 小結
5 國際貿易摩擦的成因:比較劣勢領域
5.1 比較劣勢領域貿易摩擦成因:概述
5.2 智慧財產權保護、技術創新與國際貿易摩擦
5.3 技術溢出與國際貿易摩擦的形成
5.4 開發中國家智慧財產權侵權的必然性
5.5 小結
6 中國具有比較劣勢領域的國際貿易摩擦
6.1 比較劣勢領域貿易摩擦概況
6.2 比較劣勢領域貿易摩擦的原因
6.3 比較劣勢領域貿易摩擦對中國的影響
6.4 小結
7 國際貿易摩擦中的“南北不對稱”
7.1 貿易摩擦“南北不對稱”的表現
7.2 貿易摩擦南北不對稱及摩擦形成的機理
7.3 一個具體案例:技術性貿易壁壘南北效應不對稱分析
7.4 小結
8 國際貿易摩擦的一般化解途徑
8.1 單邊行動與貿易摩擦化解
8.2 雙邊談判協商與貿易摩擦化解
8.3 地區一體化組織與貿易摩擦化解
8.4 WTO爭端解決機制與貿易摩擦化解
8.5 雙邊談判、地區一體化、WTO與爭端解決機制的選擇:一個博弈框架
8.6 小結
9 中國應對國際貿易摩擦的策略
9.1 貿易不平衡的應對
9.2 優勢領域的應對
9.3 劣勢領域的應對
9.4 小結
附錄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