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百萬分一地圖

國際百萬分一地圖,根據國際地理會議協定編制的1∶100萬比例尺世界地圖。1891年在瑞士伯爾尼召開的第五屆國際地理會議上,德國地理學家彭克建議各國共同編制此圖,得到與會國的贊同。1909年和1913年分別在倫敦和巴黎召開國際百萬分一世界地圖會議。在1913年會議上,通過了《國際百萬分一世界地圖編繪細則》;同年在倫敦成立常設的辦事機構,開始編圖工作。此圖的編制,採用統一的地圖投影、分幅、編號、圖廓整飾、地圖內容和表示方法,還擬定地名譯名原則等。最先採用法國拉勒孟提出的改良多圓錐投影,赤道至南北緯60°之間以緯差4°、經差6°分幅,緯度60°~76°以緯差4°、經差12°分幅,緯度76°~88°以緯差4°、經差24°分幅,緯度88°~90°為一幅。每幅單獨投影,精度較高,全球陸地部分共約900幅地圖,中國1956—1958年所編的1∶100萬地圖即用此投影。因改良多圓錐投影不具有等角條件,1962年國際會議決定國際百萬分一地圖改用正軸等角圓錐投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際百萬分一地圖
  • 定義:根據國際地理會議協定編制的1∶100萬比例尺世界地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