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

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

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縮寫:ICID。在灌溉、排水、防洪、治河等科學技術領域進行交流與合作的國際非政府間學術組織。1950年在印度新德里成立。中國於1983年成為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的會員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
  • 外文名:ICID
  • 成立時間:1950年
  • 成立地點:印度新德里
簡介,性質,規定,出版物,宗旨,中國加入,研討會,新聞,

簡介

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縮寫:ICID。在灌溉、排水、防洪、治河等科學技術領域進行交流與合作的國際非政府間學術組織。1950年在印度新德里成立。其最高決策機構為國際執行理事會,設主席1人、副主席9人、秘書長1人。在印度新德里常設中心辦公室,由秘書長主持日常工程。該會到1986年底有81個會員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81年成立灌溉排水國家委員會,第一任主席為崔宗培。中國於1983年成為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的會員國。中國台北委員會也參加該組織的各項活動。
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

性質

作為科學、技術、專業和自願參加的非政府間的非贏利性的國際組織,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ICID)成立於1950年6月24日。通過水與環境的合理管理以及灌溉、排水和防洪技術的套用來提高水土管理以及灌溉和排水土地的生產率,改善全世界人民的衣食供給。

規定

國際灌溉排水大會每3年舉行一次,改選執行理事會,並審議重大科學技術問題及會務。至1987年已舉行過13次會議,討論內容涉及規劃、投資、經濟、設計、施工和管理方面的新經驗與技術上的新進展。

出版物

有《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通報》,每半年一期。

宗旨

國際灌排委員會的宗旨是鼓勵和促進工程、農業經濟生態和社會科學各領域的科學技術在水土資源管理中的開發和套用,推動灌溉、排水、防洪和河道治理事業的發展和研究並採用最新的技術和更加綜合的方法為世界農業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國際灌排委員會通過以下目標實現其宗旨:
(1) 灌溉、排水、防洪、土壤改良及與其附屬工程(包括大壩、水庫、灌水渠道、排水管道以及其它與蓄水、輸水、配水有關的基礎設施)的設計、施工、運行有關的規劃、融資、社會經濟和環境等;
(2) 為河道治理、防洪和防止農田被海水入侵而建立的系統以及與其附屬工程的設計、施工和運行有關的規劃、融資、社會經濟和環境等,與大壩、航海工程以及基本的水利工程的設計和施工有關的規劃、融資、社會經濟和環境除外;
(3) 灌溉、排水、防洪、河道治理和土壤改良在套用科學、技術、管理、運行和維護等領域的科研、開發、培訓及能力培養;
(4) 為滿足開發中國家,尤其是在灌溉和排水方面較落後的低收入國家的需要而促進國際投入;
(5) 推動灌排事業的發展和系統管理;
(6) 匯集與灌溉、排水和防洪有關的國際知識並向全世界範圍進行推廣;
(7) 找出與灌溉、排水和防洪有關的國際問題,並給出合理的解決辦法;
(8) 促進農業用水中的節水;
(9) 促進灌溉、排水和防洪系統的用水戶和受益者之間的平等,尤其是性別平等;
(10) 保護並改善灌溉農田的水質與土質。
灌排委員會通過以下措施實現其宗旨:
(1) 國家灌排委員會間的信息交流;
(2) 舉辦不定期的會議、研討會、工作組會議、展覽、培訓和考察;
(3) 組織一定的研究及試驗;
(4) 印發科研雜誌、會刊、論文報告、指南、書籍、檔案以及視聽和電子宣傳材料;
(5) 出版一些特殊的出版物,如新聞、會報、期刊、規範細則、傳單、雜誌、教育及推廣材料和為使全社會了解灌溉、排水和防洪而出版的著作等;
(6) 同其他與灌溉委員會的宗旨有關的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合作;
(7) 在其活動領域內採取一些其它的必要措施。

中國加入

1983年10月l日,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在澳大利亞、墨爾本舉行第34屆國際執行理事會。這次會議,根據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秘書長弗朗姆傑光生代表委員會領導成員的提議,一致通過決議,接納中國灌溉排水國家委員會為中國與會國正式指定的代表,同時將設在台灣的委員會改名為中國台湘委員會(決議另發),完成了中國正式加入該組織的必要手續。

研討會

2005年9月17日,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第19屆國際灌排大會暨第56屆國際執行理事會在北京召開。回良玉指出,確保世界糧食安全和環境可持續發展,既是人類在21世紀面臨的嚴峻問題,也是世界各國和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和義務。這次大會以“糧食安全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水土資源利用”為主題,對於推動國際灌排事業持續健康發展,解決全球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等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國人口眾多、人均耕地少、淡水資源短缺、水旱災害頻發,在保障糧食安全、實現可持續發展方面面臨著很大的壓力。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農業,改革開放20多年來,制定了一系列強農惠農的政策措施,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積極性,促進了糧食穩定增產和農民持續增收。我們依靠自身的力量解決了13億人口的溫飽問題,並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為保障全球糧食安全、促進可持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譽。中國農業發展取得的成就,是與中國堅持不懈地加強以水利為主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灌溉排水事業分不開的。多年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水利建設和灌溉排水事業的發展,有效地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減輕了水旱災害的損失。隨著中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速推進和人口的不斷增加,對保障糧食安全、實現可持續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國政府將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鞏固和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加大對農業發展的支持力度,推進農業現代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將繼續加強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水土資源,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將繼續推進灌溉排水科技的創新與發展,積極參與灌溉排水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學習和引進國際先進的技術和理念,充分發揮灌溉排水在糧食增產、農業增效和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
回良玉在會前會見了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主席阿卜杜拉先生及部分與會代表,並參觀了中國國際灌排及用水管理技術設備展覽。出席本屆會議的有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有關國際組織的代表,總計1000多人。

新聞

2014年9月16日在韓國光州舉行的第22屆國際灌溉排水大會暨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ICID)第65屆國際執行理事會上,首次舉行了世界灌溉工程遺產評選,此次被列為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共17處,其中,中國共4處,即四川樂山東風堰、浙江麗水通濟堰、湖南新化紫鵲界梯田及福建莆田木蘭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