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東亞科學史會議是國際東亞科學技術與醫學史學會旗下唯一的一個系列學術會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際東亞科學史會議
- 主辦單位:國際東亞科學技術與醫學史學會
- 首屆時間:1982年
- 類型:學術會議
國際東亞科學史會議是國際東亞科學技術與醫學史學會旗下唯一的一個系列學術會議。
國際東亞科學史會議是國際東亞科學技術與醫學史學會旗下唯一的一個系列學術會議。國際東亞科學史會議1分別在比利時魯汶大學(1982)、香港大學(1983)、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1984)、澳大利亞悉尼大學(1986)...
《多元文化中的科學史》是2005年7月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江曉原。內容簡介 本書是2002年第十屆國際東亞科技史會議論文集,內容涉及中國科技發展史研究的各個領域,包括古代數學、統計學、天文學、生物醫藥學、科技文化、...
王德祿和王作躍關於留美華裔科學家的研究課題也是我關注的一個領域。2011年7月25_29日在安徽合肥的中國科技大學召開了“第十三屆國際東亞科學史會議”,會上專門舉行了“留學西方的中國科學家:冷戰中的跨國科學與政治”分會。王德祿和...
12.後發劣勢:以中國積體電路發展為例,姜振寰主編《技術史研究》(論文集)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02年 13.Internet in China: Policy and Problems,第九屆國際東亞科學史會議論文集,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PTE)LTD 2002 14.試論...
後歷任該所副研究員、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曾任該所副所長、所長、所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兼職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國際東亞科學技術與醫學史學會副主席,...
截至2006年10月,李迪共主辦或參與主持全國數學史會議、全國少數民族科技史會議、中國少數民族科技史國際會議(4次)、東亞科學史會議(3次)、中國科學史國際會議(8次)、漢字文化圈數學史國際會議(4次 )等。科研獎勵 截至2006年10...
4. 與Karine Chemla(林力娜)、郭世榮共同組織討論組參加第15屆國際東亞科學史會議(2019年8月19日至23日,韓國全州)。教學工作 本科生課程:《數學史》(哲學系專業選修課)、《中國科技史》(哲學系專業選修課)、《象棋文化》(...
2015年7月,法國巴黎國際東亞科學史會議,報告論文“康熙時期天文大地測量對朝鮮、琉球曆書之影響”。2016年,新加坡國際技術史學術年會議,報告論文“近代電報技術的發展及在西部地區的傳播影響”。2017年,巴西里約熱內盧國際科學史大會,...
1993年四十五歲8月,參加在日本關西舉行的第七屆國際東亞科學史會議,並做了《李約瑟難題的邏輯矛盾及科學價值》的報告,刊於《自然辯證法通訊》第6期(第一作者)。9月20日,獲該年度“王寬誠育才獎”。10月,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16]張志會.第14屆國際東亞科學史會議綜述[J].中國科技史雜誌,2015,36(04):504-508。[15]張志會. 中科院水工研究室歷史點滴[N].中國科學報,2015.05.29 ,第6版歷史。[14]張志會.一九五七年中科院與高教部的“雙聾奪珠”[N...
(4) The Scientific Function and the Cultural Function of Qing Dynasty Astronomical Bureau - 《第十屆國際東亞科學史會議論文集》 - 200506 - (5) An Analysis of the Public Scientific Literacy Study in China - Public ...
36、江曉原、鈕衛星編著:《人之上升·科學讀本》,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35、江曉原著:《12宮與28宿——世界歷史上的星占學》(新版),遼寧教育出版社,2005。34、江曉原主編:《多元文化中的科學史——第十屆國際東亞科學史會議...
2011, 景初歷中有關定義和算法含義的綜述. 第十三屆國際東亞科學史會議,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合肥.2009, A Study on Ying Biao Yi—A New View on the Important Document in the History of Metrology in China. The 23rd ...
· 文學鋒. (2009). 語境內涵邏輯. 面向知識表示與推理的自然語言邏輯. 經濟科學出版社.· 文學鋒. (2005). 在一元主義與多元主義之間:一種文化的科學觀. 多元文化中的科學史:第十屆國際東亞科學史會議論文集, pp. 373-3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