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岩石圈計畫,研究闡明地球岩石層(圈)的性質、動力學、成因和演化,尤以大陸及其邊緣作為重點的國際多學科研究計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際岩石圈計畫
- 發起單位:國際科學聯合會理事會
- 開始時間:20世紀70年代後期
國際岩石圈計畫,研究闡明地球岩石層(圈)的性質、動力學、成因和演化,尤以大陸及其邊緣作為重點的國際多學科研究計畫。
國際岩石圈計畫,研究闡明地球岩石層(圈)的性質、動力學、成因和演化,尤以大陸及其邊緣作為重點的國際多學科研究計畫。簡史20世紀70年代後期,國際地球動力學計畫之後由國際科學聯合會理事會(ICSU)發起,國際大地測量學和地...
國際科學聯合會理事會(ICSU)的下屬組織。英文縮寫為ICL。20世紀70年代後期,國際大地測量學和地球物理學聯合會(IUGG)和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IUGS)協商提出一項國際岩石圈計畫。委員會 聯合會間岩石圈委員會 Inter Union Commission on ...
現任國際岩石圈計畫中國國家委員會秘書長,世界石油大會中國國家委員會委員,第七屆中國礦物岩石地球 化學學會沉積學專業委員會/中國地質學會沉積地質專業委員會副主任(2009-2014)。主要論文 Wang,Q.,Zhang,Z.,Lin,W..2004.Late Tertiary...
國際上地幔計畫(International Upper Mentle Project)是根據J·T·威爾遜教授建議而實施的一項20世紀60年代國際合作計畫,共有48個國家的地球科學家參加,開展了大規模的海洋探測工作,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例如,通過調查把似乎沒有聯繫的...
“岩石圈演化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前身為“中國科學院岩石圈構造演化重點實驗室“。為推動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IUGS)和國際地球物理與大地測量聯合會(IUGG)共同組織的國際岩石圈計畫的進行,聯合國內對岩石圈演化這一研究領域有志趣的科學家...
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與其他國際組織共同主持的多學科研究項目主要有國際地質對比計畫(IGCP)、國際岩石圈計畫(見聯合會間岩石圈委員會)、遙感在地質方面的套用計畫(GARS)、礦產及能源模式建立計畫、地史近期的全球變化項目、環大西洋編圖項目...
岩石力學與岩土工程測試技術的學者和專家提供一個國際交流和共同探討的機會,一方面充分展示我國地應力研究的新進展,並向國際同行學習經驗、交流思想;另一方面是希望能推動相關領域的科學進展,尤其是在國際岩石圈計畫項目的發展、國際地質的...
20世紀80年代初,在開展喜馬拉雅和青藏高原岩石圈研究獲得豐碩成果的基礎上,為發展深部地質研究,跟蹤國際岩石圈研究計畫前沿,持續探測與研究青藏高原與其它地區岩石圈的結構、構造和形成、演化,經原地質礦產部批准,於1986年成立了中國...
研究對象:中國大陸地區及鄰近海域淺部熱狀態與深部岩石圈熱結構,盆地熱歷史與造山帶抬升冷卻史;乾熱岩地熱資源評價。項目支撐: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專題(2項)、國家973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面上項目(3項)、國際合作...
世界氣候研究計畫是以研究氣候中物理方面問題為主的國際性計畫。世界氣候研究計畫(WCRP)是由世界氣象組織和國際科學聯盟理事會的聯合科學委員會負責制定。經過五年的工作,於1984年提出了WCRP的第一個實施計畫。這個計畫的總目標是確定氣候的...
IGBP (INTERNATIONAL GEOSPHERE-BIOSPHERE PROGRAMME)——國際地圈生物圈計畫(全球變化的研究)是上世紀80年代,由國際科學聯盟理事會(ICSU)發起並組織的重大國際科學計畫。IGBP是超級國際科學計畫,其科學目標主要集中在研究主導整個地球系統...
1992年,在經合組織的大科學論壇上,為了分享成果、減少風險和成本,進一步用科學鑽來認識地球內部,各國決定聯合實施類似項目。1996年,由德國、美國和中國發起成立了“國際大陸科學鑽探計畫”。現狀 雖然目前已經有13個國家建設了一百多座...
國際科學聯合會理事會(ICSU)、國際大地測量學與地球物理學會(IUGG)、國際地質學學會(IUGG)、國際工程地質學會(IAEG)、國際岩石圈聯合會(ICL)等國際組織都表承支持,此外,至少有17個國家、地區(包括日本學術會議,加拿大皇家學會...
深部生物圈的研究對於全球的物質循環、環境演變、生命起源與生命本質規律的探索,以及極端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均具有重要意義,已經成為當前國際學術界的研究熱點和戰略前沿。發展歷史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提出及實施綜合大洋鑽探計畫的國家,並...
鑑定會後,我們又將譜儀的能量解析度大幅度提高,達到零點九電子伏特。並在國際上首次完成了乙烷和丁烷分子的實驗研究。發表論文12篇,培養研究生5名,超額完成原訂計畫中的研究內容。並開始研製第三代譜儀 ...
超深孔地質鑽探主要有以下 7個:①研究深部地質學、實施“國際岩石圈計畫”(ILP)的主要手段之一;②探察地殼和上地幔的結構,研究其物質組分和礦產分布規律,研究新的成礦理論;③驗證深層地球物探探測資料;④探索地震預報新途徑;⑤在...
國際岩石圈計畫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一直主攻四個重大研究領域:全球變化的地球科學、現代動力學、深部作用過程、大陸岩石圈和大洋岩石圈。它們代表著國際岩石圈今後重要的研究方向,共同目標都是試圖獲取地殼和地幔的物質組成、結構構造、物理...
《東海地學斷面綜合研究》是由地礦部上海海洋地質調查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許薇齡、黃兆熊、樂俊英、高德章、陳健康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成果信息 成果摘要 《東海地學斷面綜合研究》主要按國際岩石圈計畫委員會國際地學大斷面計畫的...
20世紀80年代以來,尤其是在90年代國際岩石圈計畫“沉積盆地成因”專題的帶動下,造山帶沉積地質學研究已經成為沉積學研究的一個前沿領域。根據造山帶及其盆山結合帶沉積物的物質組分、沉積體系和沉積構型、充填序列、同沉積和後沉積的構造...
地球科學獎 。社會任職 擔任中國地質學會區域地質與成礦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國際岩石圈計畫中國全國委員會秘書長、國際期刊《Ore Geology Reviews》副主編、《Geoscience Letters》和《中國科學.地球科學》編委。
1997-2003年,當選國際岩石圈計畫(ILP)執行局委員。200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地學部主任(連選連任三屆至2006年)。2008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成員(任期至2012年)。2018年2月11日8點52分,孫樞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
該項研究是繼六十幔計畫和七十年代國際地球動力學計畫之後,進一步研究岩石計畫的重其目的有利於推動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等多學科之間的協作配合圈的組成、演化和動力學,為尋找礦產資源和減輕地質災害服務,對基實際套用都有重大意義。
80年代國際岩石圈計畫正在以洋脊為主要對象,積極進行海洋岩石圈性質和動力過程的研究。但關於洋脊形成機制及動力學問題的研究尚待深入。分布 洋脊在大西洋位置居中,走向與大西洋東西兩岸大體平行,呈S形展布,稱為大西洋中脊。印度洋的...
歐美等國均早已開展了“入地”計畫。20世紀80年代,美國、歐洲、加拿大先後發起了地殼探測計畫(COCORP)、歐洲探測計畫(EUROPROBE)和岩石圈探測計畫(LITHOPROBE)。美國從1970年開始實施,現已進入第二輪地殼探測。通過第一輪探測,美國...
《圖集》以小比例尺形式集中地反映了我國區域地球物理與深部地球物理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反映了我國參加國際岩石圈地學斷面計畫取得的深部地球物理成就。根據1989在美國華盛頓召開的第二十八屆國際地質大會上展出的11條地學斷面的地震測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