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

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

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logical Sciences),國際地質科學領域的,非政府性的學術組織。英文縮寫為IUGS。1961年3月在巴黎成立,秘書處設在挪威,目前入會組織115個,代表著全球約40萬名地質科學家,是世界上最大、最活躍的科學團體之一。

基本介紹

基本介紹,宗旨和原則,工作語言,主要活動,會員與規模,研究項目,學術會議,

基本介紹

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logical Sciences),國際地質科學領域的,
國際地質科學協會國際地質科學協會
非政府性的學術組織。英文縮寫為IUGS。1961年3月在巴黎成立,同年9月被接納為國際科學聯合會理事會(ICSU)成員。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已有成員國95個。各成員在理事會上對聯合會的重大決定有投票權。在理事會休會期間,由執行委員會與附屬組織保持聯繫。聯合會下設3個顧問委員會、12個專業委員會和25個附屬(掛靠)的國際地質科學協會(見表)。各委員會由各地區有代表性的專家組成。 鼓勵地質學,特別是具有世界意義的問題的研究;促進地質學及與其有關科學的國際和學科間的研究協作;為上述各項協作的連續性服務;支持四年一度的國際地質大會(IGC),並對其科學活動提出倡議。
1976,年中國地質學會作為國家委員會,正式參加了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我國學者張宏仁曾任聯合會主席(2004-2008年),現任主席為成秋明教授(2016-2020年)。

宗旨和原則

鼓勵和促進對地球和其他星球基本特性的研究,促進對地球及其他擴展領域的了解;為地質研究開展國際間以及各學科之間的合作,建立地質學專用術語及單位的標準;加強地質科學的普及工作,在最廣泛的範圍內開展地質學教育,以了解地質學領域人類所面臨的問題。

工作語言

主要活動

與UNESCO、ICSU合作開展科學項目,自1972年已組織了450項,完成了240多項;日常科研項目由各國際委員會和成員協會負責,在基礎研究以及經濟和工業套用、教育和發展中的環境以及社會問題等較為寬廣的領域為主題,組織和舉辦國際合作項目、國際會議、支持研討會、科學考察、出版刊物等。每4年舉行一次國際地質學大會,規模 5000-6000人。

會員與規模

正式會員(Adhering Organization):來自一個國家或確定的地區(Geographical Areas)並以其為生存資源的地質學家的學術機構可以作為IUGS的會員。多個國家或地區的地質科學家可以組成團體申請加入IUGS。會員根據自身情況確認會員類別(1-8檔),繳納不同檔次的會費。每個會員有1個投票權。
準會員(Associate Status):對會費不做出最低限承諾的科學家個人、私人或公共研究機構可申請。準會員無投票權。可參加該組織活動及會議。
聯繫會員(Affiliated Organization):對該組織感興趣的國際或多邊科學組織可提出申請,由理事會批准成為聯繫會員,無投票權。
2001 年該組織規模:112個國家和地區,10個專業委員會,36個聯繫會員;是世界上最大和最活躍的科學團體之一。
IUGS為國際科學理事會(ICSU)的26個科學聯合會之一。並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組織和實施有關地球演化的基本問題,地質資源和環境方面的研究和項目。

研究項目

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與其他國際組織共同主持的多學科研究項目主要有國際地質對比計畫(IGCP)、國際岩石圈計畫(見聯合會間岩石圈委員會)、遙感在地質方面的套用計畫(GARS)、礦產及能源模式建立計畫、地史近期的全球變化項目、環大西洋編圖項目、城市地質項目、海岸及岸外礦產資源評價、環境地質。其中有的已有成果,有的正在醞釀組織。聯合會的出版物有季刊、系列出版物、文集等。

學術會議

2004年,我國地質官員張宏仁當選為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主席
國際地質大會首屆大會於1878年在法國舉辦,是國際地學界最具廣泛性、高層次、高水平的 “奧林匹克”盛會。我國曾於1996年在北京成功舉辦了第30屆國際地質大會。第32屆國際地質大會有來自115個國家和地區的7600名地質學家出席會議,中國派出了430多名代表與會。
本屆國際地質大會和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決定將二者合併,國際地質大會將不再作為單獨機構動作,而是置身於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管理之上的全球地學論壇。新一屆地質科學聯合會是上述兩大組織合併後產生的,意義重大,因此,新的主席、副主席的競選也異常激烈和複雜。張宏仁教授得到了國際地學界和地質學家的廣泛支持,最終當選為新一屆聯合會主席。美國挪威的代表當選為副主席,加拿大代表當選為秘書長,義大利代表當選為司庫。
張宏仁曾任地質礦產部副部長,第30屆國際地質大會級委會秘書長,現任國際地科聯提名委員會、出版諮詢委員會委員和國際地科聯雜誌《地質幕》主編。本次大會張宏仁教授當選為國際地科聯主席,充分體現了中國作為國際地質大國的地位,說明了國際地學界對中國地質科學研究工作的重視。
第33屆國際地質大會
2008年8月6日,第33屆國際地質大會正式召開。“第33屆國際地質大會”的贊助人——挪威國王哈拉爾五世(Harald V)陛下——致開幕詞。接下來的8天裡共有113個國家的5,925應邀人員、310名隨從和24名青少年出席了這次大會。大會上科學家通過6300個報告就幾乎每個可能的地質方面進行了激烈的討論。這次大會獲得圓滿成功。北歐組委會在國際地球科學聯合會(IUGS)等許多國際與國家組織以及五個北歐國家——挪威、丹麥、芬蘭、冰島和瑞典——的國際地球科學聯合會國家委員會的協作下為這場將在挪威舉行的最大的學術會議精心準備了4年。大會秘書長安德斯· 索爾海姆(Anders Solheim)稱讚這次大會是一段難忘的經歷:“總的來說,幾乎每個參會人員都感到非常滿意,並通過大會組委會給我們提出了很好的反饋意見。報告和科學計畫都體現了高質量、高水平。”
除了召開座談會外,每一天還要舉行特殊主題的分會。每個分會突出一個主題,而每一個主題中地球科學的主要方面都和現代社會顯著相關。80多名國際領先專家向持續7天的全體參會人員出席的報告會提供了會議論文摘要。大會精選的需要特別關注的七個主題是全球地質;早期生命與進化;氣候變化;地質災害;水、健康與環境;礦物資源;能量資源與未來;行星地球科學。這些主題都和“國際行星地球年”的優先考慮項目有關。會議報告的詳細內容可以登入國際地質大會的網站查找(見首頁的“主選單(Main Menu)”下的“每日主題(Themes of the Day)”)。“第33屆國際地質大會”的許多會議報告都可以在國際地質大會的網站首頁找到,表現形式為網路廣播(webcast)。網路廣播再現了報告人的鏡頭和幻燈片。大會召開期間每天的活動都記錄在國際地質大會的網站上。
此外,這次大會的地質博覽會上設有85個展位,吸引了地質相關產業以及從事地球科學的政府與私營組織前來參展。大會召開期間和大會結束後組織參觀了北歐國家(共37次)。野外綜合指南可以從國際地質大會的網站上下載。
國際地質大會地質主人計畫
第33屆國際地質大會啟用了一項非常重要的“地質主人津貼計畫(Geohost Stipend Programme)”來幫助有資格獲得這項津貼的年輕科學家參加本次大會。“地質主人津貼計畫”的優先考慮對象是具有地球科學學術資格的年輕科學家。總共提供了577份津貼,其中351份和226份分別由71個國家的男科學家和女科學家獲得,占總申請人數的61%。津貼的獲得者全部免交會議註冊費,還有 469份津貼的獲得者免除參會期間在奧斯陸(Oslo)的食宿。
未來幾屆國際地質大會
2012年第34屆國際地質大會將在澳大利亞的布里斯班召開。
8月10 日星期日,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國際地質大會理事會決定2016年在南非的開普敦(Cape Town)召開第35屆國際地質大會。在印度、摩洛哥和南非分別做了申辦聲明之後理事會大會投票決定第35屆國際地質大會的舉辦國為南非
2008-2012年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執行委員會
按照《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條例》規定,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執行委員會成員的任期和兩次國際地質大會之間4年的期限相關。2008年8月10日的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國際地質大會理事會會議上有些委員會成員的任期結束,任命了幾個新的成員。
2004-2008年服務期滿的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執行委員會成員有:主席——張宏仁教授(中國);司庫——布蘭巴蒂·安東尼奧(Antonio BRAMBATI)教授(義大利);副主席——哈多森·思爾維(Sylvi HALDORSEN)教授(挪威),艾卓吉·M·歐勒斯(Eldridge M. OORES)教授(美國);評議員——松本·茹(Ryo MATSUMOTO)教授(日本),施耐德·伽布瑞(Gabriele SCHNEIDER)博士(納米比亞)
理事會會議上批准通過的2008-2012年下一屆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執行委員會成員有:主席——里卡爾迪·艾伯特(Alberto RICCARDI)教授(阿根廷);秘書長——伯布露斯科· T·彼得(Peter T. BOBROWSKY)博士(加拿大);司庫——卡瓦扎·威廉(William CAVAZZA)教授(義大利);副主席——喬溫特·雅克(Jacques CHARVET)教授(法國),曼托瓦尼·瑪塔(Marta MANTOVANI)教授(巴西);評議員——2006-2010年:費東肯·A·米卡黑爾(Mikhail A. FEDONKIN)教授(俄羅斯),曼托瓦尼·瑪塔(Marta MANTOVANI)教授(巴西);2008-2012年:布拉米·伊祖拉(Ezzoura ERRAMI)教授(摩洛哥),辛普森·J·科林(Colin J. SIMPSON)(澳大利亞);2010-2014年:希爾·韋斯利(Wesley HILL)(美國),卡瑪·薩姆帕特·坦東(Tandon Sampat KUMAR)教授(印度)。
2008年裡卡爾迪·艾伯特當選主席
主席演說:作為新當選的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主席,在此我向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國家委員會及其成員組織、委員會、工作組和共同項目組的所有官員和成員致以崇高的敬意,也向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合作組織的所有官員和成員致以崇高的敬意。現在我想向大家傳達未來四年我們的打算:改善與國家委員會及成員組織的關係;支持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委員會與工作組開展和地球科學國際標準信息確立和來源有關的工作;加強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科學理事會等國際組織在不同科研計畫(如IGCP、GARS和ILP)上的合作,尤其是和教育與能力培養、水、災害、世界遺產、環境、數據和信息有關的科研計畫。我們還將努力提高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的溝通能力和透明度,支持下一屆國際地質大會的澳大利亞地方組委會為全世界的地質學界舉辦一次最成功的大會。總之,作為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的新任主席,我將遵照上一屆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主席的格言:透明度和民主是得到成員國信任和支持的重要的先決條件,在許多方面加強過去四年制定的政策。要想全世界的地質學界團結在一起就必須儘量避免“暗箱”操作,提倡民主。要實現這一切,需要大家的支持和幫助。在此,我先對大家表示感謝。
2008年詹姆士·M·哈里森授予沃夫岡·伊德
詹姆士·M·哈里森突出成就獎(James M. Harrison Award for Outstanding Achievement)是由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IUGS)在2004年創辦的,目的是為了表彰那些以特殊方式服務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但卻沒有在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行政部門擔任任何職位的個人。授獎儀式一般定在國際地質大會上。2008年的哈里森獎獲得者是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地學部主任沃夫岡·伊德(Wolfgang Eder)博士。沃夫岡·伊德博士一直支持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的工作。他還通過參加國際地球科學計畫(IGCP)和地質遺蹟保護等活動積極投身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的工作。沃夫岡·伊德博士的完整事跡及社會對其獲獎的反響將公布在《地質幕》(Episodes)期刊上。
全球啟動“地球一體化”項目
2008年8月6日召開的“國際地質大會”上正式啟動了“地球一體化(OneGeology)”項目。這標誌著世界地球科學界新紀元的到來。在79個參與國的幫助下,“地球一體化”項目正在整合各國提供的現有數據,創建一個基於網路的全球數字地質地圖動態資料庫。“地球一體化”項目代表國際地質調查界合作的一次重大突破。
2007-2009年國際行星地球年(地球科學為社會)
可以通過網站隨時跟蹤“2007-2009年國際行星地球年”全球活動的最新訊息。最後統計共有72個國家成立了“國際行星地球年國家委員會”,協助活動的開展。“國際行星地球年”的主要活動都是在“國際行星地球年”的科學計畫與發展計畫範圍內開展的。支持兩個計畫的項目資金是向全球的產業、基金會和政府籌集的。其中科學計畫共有10個主題:健康、氣候、地下水、海洋、土壤、地球深部、大城市、災害、資源和生活。這些主題與社會密切相關,涉及多學科知識。每個主題的相關說明都可以用硬拷貝的方式獲得,也可以從“國際行星地球年”的網站上下載。
2007年3月-2009 年3月國際極地年
“國際極地年”(IPY)是一個側重於研究北極和南極的大型科學計畫,由“國際科學理事會(ICSU)”和“世界氣象組織(WMO)”組織實施。這是繼1882-3、1932-3和1957-8後的第四個極地年。為了全面地、均等地研究北極和南極,從2007年3月到2009年3月2007-8國際極地年包括兩個完整的年度周期,涉及200多個項目,共有來自全世界60多國家的數千名科學家對大量物理、生物和社會主題進行分析研究。這個國際極地年還提供了一個實時論證、了解和涉足前沿科學的機會。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