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實驗室認可合作組織

國際實驗室認可合作組織

國際實驗室認可合作組織(International Laboratory Accreditation Cooperation,英文縮寫仍為ILAC)的前身是1978年產生的國際實驗室認可大會(International Laboratory Accreditation Conference,ILAC),其宗旨是通過提高對獲認可實驗室出具的檢測和校準結果的接受程度,以便在促進國際貿易方面建立國際合作。1996年ILAC成為一個正式的國際組織,其目標是在能夠履行這項宗旨的認可機構間建立一個相互承認協定網路。ILAC互認協定的產生是22年努力工作的結晶。

通過建立相互同行評審制度,形成國際多邊互認機制,並通過多邊協定促進對認可的實驗室結果的利用,從而減少技術壁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際實驗室認可合作組織
  • 外文名:International Laboratory Accreditation Cooperation
  • 簡稱:ILAC
  • 目標:研究實驗室認可的程式和規範
簡介,作用,其他,

簡介

ILAC
ILAC目前有100多名成員,分為正式成員、協作成員、區域合作組織和相關組織等。ILAC目標為:
1) 研究實驗室認可的程式和規範;
2)推動實驗室認可的發展,促進國際貿易;
3)幫助開發中國家建立實驗室認可體系;
4)促進世界範圍的實驗室互認,避免不必要的重複評審。

作用

ILAC多邊承認協定(MRA)作用:
ILAC通過建立相互同行評審制度,形成國際多邊互認機制,並通過多邊協定促進對認可的實驗室結果的利用,從而減少技術壁壘。截止2006年,包括我國在內的54個實驗室認可機構成為國際實驗室認可合作組織的正式成員,並簽署了多邊互認協定,為逐步結束國際貿易中重複檢測的歷史,實現產品“一次檢測、全球承認”的目標奠定了基礎。

其他

我國參與ILAC的有關活動情況:
1996年9月包括原中國實驗室國家認可委員會(CNACL)和原中國國家進出口商品檢驗實驗室認可委員會(CCIBLAC)在內的44個實驗室認可機構簽署了正式成立“國際實驗室認可合作組織”的諒解備忘錄(MOU),成為ILAC的第一批正式全權成員。
2000年11月和2001年11月,原CNACL和CCIBLAC分別簽署了ILAC多邊互認協定(MRA )。
2003年2月原中國實驗室國家認可委員會(CNAL,2002年7月在CNACL和CCIBLAC合併基礎上成立的國家認可機構)續簽了ILAC多邊互認協定(MRA )。
目前,CNAS已取代原中國實驗室國家認可委員會(CNAL)繼續保持我國認可機構在ILAC中實驗室認可多邊互認協定方的地位。
國家實驗室認可是指由政府授權或法律規定的一個權威機構(中國國家合格評定委員會CNAS),對檢測/校準實驗室和檢查機構有能力完成特定任務作出正式承認的程式,是對檢測/校準實驗室進行類似於套用在生產和服務的ISO9000認證的一種評審,但要求更為嚴格,屬於自願性認證體系,它由中國實驗室國家認可委員會組織進行。通過認可的實驗室出具的檢測報告可以加蓋國家實驗室認可委員會(CNAS)和ILAC的印章,所出具的數據國際互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