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認可日

國際認可日

2007年10月28日,由國際認可論壇(IAF)和國際實驗室認可合作組織(ILAC)在澳大利亞悉尼聯合召開的2007 ILAC/IAF大會上,確定自2008年起,每年的6月9日為“國際認可日”。之所以選擇這一天,是因為 ILAC和IAF的第一次緊密合作委員會會議是在2001年6月9日召開的,標誌著認可界兩大國際組織工作一體化進程的開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際認可日
  • 屬性:節日
  • 地區:國際
  • 時間:6月9日
由來,淵源,第一個,第二個,CNAS,機構,宗旨,任務,進展,

由來

IAF和ILAC共同目標:
- 促進全球貿易便利化
- 促進各國機構統一實施相關的國際標準
- 建立全球範圍合格評定認可的互認制度
- 為成員認可機構的發展提供支持
該項提議由ILAC和IAF的信息交流聯合工作組提出。之所以定在這一天是因為:一是 ILAC和IAF的第一次緊密合作委員會會議是2001年6月9日在英國倫敦召開的,也標誌著認可界的兩大國際組織工作一體化進程的開始;二是經ILAC和IAF信息交流聯合工作查詢,發現6月9日這一天不是其他國際組織的慶典日,因此ILAC/IAF聯合大會通過了這一提議。2008年6月9日,將迎來首個“國際認可日”,大會確定了2008年“國際認可日”的主題是“信任”(trust)。

淵源

國際認可日似乎與中國有一種淵源。非常巧合的是,2007年6月9日,IAF和CNAS在中國北京共同舉辦了“國際認可中國日”,會議旨在聽取認可和認證結果的採信方對認證的體會、意見和建議,確保高質量和可信賴的認證和認可結果,IAF全體執委、CNAS委員,以及來自有關知名企業、認證機構的代表和專家共200多人參加了會議,這使得“國際認可日”在中國提前一年就已經來到。

第一個

2008年6月9日,國際認可界迎來首個“國際認可日”。為慶祝這個特別的日子,國家認監委主任孫大偉、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主任王鳳清分別發表致辭。與此同時,國際認可論壇(IAF)、國際實驗室認可合作組織(ILAC)、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國際計量局(BIPM)等,也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致辭慶祝。
孫大偉在致辭中指出,中國統一的認可體系在國際國內市場中發揮了建立和傳遞信任的獨特作用,對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在國際化和中國特色相結合的認證認可管理體制基本形成後,中國將繼續推動認證認可工作科學規範發展,推動認證認可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運用,廣泛推動認證認可國際交流與合作,共同促進國際認證認可的新發展,促進全球貿易便利化。
王鳳清在致辭中表示,目前,我國認可工作覆蓋了國際通行的認證機構、實驗室、檢查機構等3大門類共15個認可領域,認可規模處於國際同行的前列,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已經成為IAF和ILAC等國際認可合作組織和亞太地區相關組織的全權成員和互認協定的簽約方。
今年“國際認可日”的主題是“信任”。這一主題是為了突出認可活動已經在全世界得到協調一致的開展,加強產品和服務在全球的自由貿易,以期達到維護公眾健康與安全和其他公眾利益的法律要求。

第二個

2009年6月9日為第二個國際認可日。今年的主題是“能力”――認可傳遞的核心要素。認可確認了一個機構的技術和運作能力,而這些能力又與這個機構為市場提供產品和服務的能力相關。能力的概念涉及到一個機構證明其完整性的能力、對程式的理解能力、計畫能力、創造能力以及確保其技術和管理體系有效滿足機構的目標和遠景的能力。這樣,行業和政府對獲得認可的機構及其客戶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將更加有信心。
今年的活動將體現出2008國際認可日的成功。去年在全球50多個國家展開了重大的宣傳活動,組織了行業和監管部門官員研討會,並做了新聞報導。ILAC (國際實驗室認可合作組織)和IAF(國際認可論壇)感謝主要的國際規範制定者、監管機構、利益相關方對國際認可日的繼續支持,這些支持為國家認可機構和合格評定機構團體組織的活動增添了更多的價值。
這些活動極大地提高了認可的接受程度,尤其推進了國家監管部門對認可的承認。這些部門將認可作為一種提供可信解決方案的機制來支持法律或代替法律。最近一份各國國家認可機構的調查報告證明了這一點。該調查報告顯示認可服務的接受程度為68%,比2002年增長了27%。
認可的價值和在許多經濟體內運作的ILAC和IAF多邊協定越來越被人們所接受。例如,歐洲一新法規為在歐共體內開展認可服務提供了法律框架。EA(歐洲認可合作組織)被指定為協調組織。在亞太地區,APEC(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接受了認可,APLAC(亞太實驗室認可合作組織)和PAC(太平洋認可合作組織)成為APEC的專門區域機構。現在認可被用來支持APEC協定中與合格評定相關的內容。由十個成員國組成的ASEAN(東協)已經把認可納入其區域的電器和電子設備MRA(互認協定),作為每個成員滿足強制性要求以及推動實施ASEAN自由貿易區的一種手段。在美洲,IAAC已經把認可價值成功地灌輸給監管部門和政府機構,以確保他們更多地依靠認可實驗室出具的結果來滿足不同領域的強制性要求。這些領域包括食品安全、環境保護、玩具安全、以及水泥質量、鋼鐵質量、電器產品及其他各種產品和服務的質量。
展望未來,ILAC和 IAF的工作將致力於增加監管部門和行業對認可的接受程度,繼續建立開發中國家的認可框架,進一步推進ILAC和IAF之間的密切合作,通過各自的協定和MLA加強國際多邊相互承認。

CNAS

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英文縮寫為:CNAS)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的規定,由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CNACA)批准設立並授權的國家認可機構,統一負責對認證機構、實驗室和檢查機構等相關機構的認可工作。
歷史沿革
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於2006年3月31日正式成立,是在原中國認證機構國家認可委員會(CNAB)和原中國實驗室國家認可委員會(CNAL)基礎上整合而成的。
中國認證機構國家認可委員會(CNAB)是經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依法授權設立的國家認可機構,負責對從事各類管理體系認證和產品認證的認證機構進行認證能力的資格認可。成立於2002年7月,是由原中國質量體系認證機構國家認可委員會(CNACR)、原中國產品認證機構國家認可委員會(CNACP)、原中國國家進出口企業認證機構認可委員會(CNAB)和原中國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機構認可委員(CACEB)整合而成。2004年4月,根據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與有關部門協調的意見和決定,原全國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機構認可委員會(CNASC)、原有機產品認可委員會分別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及有機產品認證認可工作移交CNAB,進一步促進了統一的認證機構認可制度的深度融合。
中國實驗室國家認可委員會(CNAL)是經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設立並授權,統一負責實驗室和檢查機構認可及相關工作的國家認可機構。成立於2002年7月,是在原國家技術監督局成立的實驗室國家認可組織――中國實驗室國家認可委員會(英文縮寫:CNACL)和原國家進出口商品檢驗局成立的進出口領域的實驗室和檢查機構能力資格認可的國家實驗室認可組織――中國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實驗室認可委員會(英文縮寫:CCIBLAC)的基礎上合併成立的。

機構

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組織機構包括:全體委員會、執行委員會、認證機構技術委員會、實驗室技術委員會、檢查機構技術委員會、評定委員會、申訴委員會、最終用戶委員會和秘書處。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委員由政府部門、合格評定機構、合格評定服務對象、合格評定使用方和專業機構與技術專家等5個方面,總計64個單位組成。

宗旨

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的宗旨是推進合格評定機構按照相關的標準和規範等要求加強建設,促進合格評定機構以公正的行為、科學的手段、準確的結果有效地為社會提供服務。

任務

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主要任務為:
1、按照我國有關法律法規、國際和國家標準、規範等,建立並運行合格評定機構國家認可體系,制定並發布認可工作的規則、準則、指南等規範性檔案;
2、對境內外提出申請的合格評定機構開展能力評價,作出認可決定,並對獲得認可的合格評定機構進行認可監督管理;
3、負責對認可委員會徽標和認可標識的使用進行指導和監督管理;
4、組織開展與認可相關的人員培訓工作,對評審人員進行資格評定和聘用管理;
5、為合格評定機構提供相關技術服務,為社會各界提供獲得認可的合格評定機構的公開信息;
6、參加與合格評定及認可相關的國際活動,與有關認可及相關機構和國際合作組織簽署雙邊或多邊認可合作協定;
7、處理與認可有關的申訴和投訴工作;
8、承擔政府有關部門委託的工作;
9、開展與認可相關的其他活動。
國際互認
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制度在國際認可活動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其認可活動已經融入國際認可互認體系,並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是國際認可論壇(IAF)、國際實驗室認可合作組織(ILAC)、亞太實驗室認可合作組織(APLAC)和太平洋認可合作組織(PAC)的正式成員。目前我國已與其他47個國家和地區的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認可機構簽署了互認協定,已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70個實驗室認可機構簽署了互認協定。

進展

截至2011年3月底,累計認可各類認證機構124家,認可的認證機構領域總計357個,這些機構頒發的各類認證證書數量約56萬份,其中質量認證證書數量和獲證企業居全球第一;實驗室認可數量已經達到4431個,在全球處於領先水平,檢查機構認可數量244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