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不再恐同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Homophobia,簡稱IDAHO或idahomophobia),日期為5月17日(源於1990年5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 (WHO) 將 “同性戀”從精神病名冊中除名。)希望喚醒世人關注對同性戀的恐懼,因性傾向及性別認同,而產生一切加在肉體上及精神上的暴力及不公平對待。
2003年,加拿大舉行首次“全國不再恐同日”(National Day Against Homophobia)活動。
2005年,加拿大大學教授和社會活動家路易斯—喬治·汀(Louis-Georges Tin)先生髮起倡議設立國際不再恐同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Homophobia,縮寫為IDAHO),並創立了國際不再恐同日委員會(the IDAHO Committee),一個致力於發展這一主題日活動的國際協會。
2006年,“國際性少數人權會議”(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GBT Community Human Rights)在加拿大蒙特婁召開,會議發布《蒙特婁宣言》,號召世界各國將每年5月17日作為“國際不再恐同日”(IDAHO),以喚醒人們關注因為恐懼同性戀、歧視性傾向而產生的一切生理和精神暴力以及不公平對待。在每年5月17日開展為性少數社群爭取合法權益的公眾教育和社會倡導活動。長沙同志反歧視活動
國際不再恐同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Homophobia and Transphobia)的設立,正是為了創造一個沒有同性戀恐懼、也沒有跨性別恐懼的世界,為了團結積極分子和熱心民眾為實現這一目標而共同奮鬥,為了讓所有人都能夠自由地選擇自己的社會性別身份、實現性的自主。這一天具有非凡的歷史意義,它標誌著一個多世紀以來醫學界恐同的終結。性傾向和性別認同的自由作為一項基本人權,正在向國際認可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