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精神教育

國防精神是公民對保衛祖國、建設祖國的觀念、意志、精神狀態及心理活動的綜合。精神是一個民族的脊樑,一個國家的靈魂。國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要增強全體公民的國防意識,而國防意識中最基本的是國防建設和國防鬥爭所需要的各種精神。

定義,內涵,意義,

定義

國防精神公民保衛祖國、建設祖國的觀念意志、精神狀態及心理活動的綜合。精神是一個民族的脊樑,一個國家的靈魂。國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要增強全體公民的國防意識,而國防意識中最基本的是國防建設和國防鬥爭所需要的各種精神。

內涵

愛國主義精神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國防精神
愛國主義精神是人們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對祖國的最深厚感情,是一個國家民族意識和覺悟的集中反映,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國防精神。愛國主義精神是國防教育的核心內容。列寧曾指出:“愛國主義是由於千百年來各自的祖國彼此隔離而形成的一種極其深厚的感情。”鄧小平把愛國主義精神與理想信念統一起來,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他說:“現在中國提出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其中我國最強調的,是有理想。根據我長期從事政治和軍事活動的經驗,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人的團結,要團結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鄧小平文選》,第3卷,190頁)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我們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只有確立正確的理想和信念,才能把全黨和全國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凝聚到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上來。國防建設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建設小康社會的保證,國防鬥爭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有利安全環境的重要手段。只有以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內容,進行國防教育,才能把握正確的方向和保持旺盛的活力。在新世紀、新階段,“五種革命精神”、抗洪精神、“64字創業”精神等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標誌,不僅是進行國防建設和國防鬥爭的強大動力,也是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障,是國防教育中的基本內容。
革命英雄注意是倡導國防精神的保證
革命英雄主義是為了國家和廣大人民的利益,不怕艱難困苦,不怕流血犧牲,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是無產階級世界觀的和人民軍隊本質的一種表現,是人民軍隊克敵制勝的重要精神因素,也是人民民眾戰勝一切敵人、克服一切困難的強大精神力量。過去,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憑著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打敗了國內外的強大敵人,戰勝了各種難以想像的困難,贏得了最終勝利。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仍將面臨著許多困難,更需要繼承和發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通過革命英雄主義教育,使公民牢固樹立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勇於獻身的高尚品德、堅貞不屈的革命氣節、戰勝困難的堅強意志、爭先創優的進取精神、朝氣蓬勃的革命樂觀主義、刻苦鑽研文化的毅力等,為保衛祖國和建設祖國,創造新的業績,做出新的貢獻。
愛軍尚武是國防精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愛軍尚武,是國防精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國防精神中最具特色的內容。開展愛軍尚武教育,就要教育公民充分認識人民軍隊的性質、宗旨和地位作用,學習人民軍隊的優良品質和戰鬥作風,繼承和發揚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自覺接受國防教育,履行兵役義務,做好擁軍優屬和安置退伍軍人工作,保護國防和軍事設施等。通過愛軍尚武教育,使全體公民懂得“國無防不立,民無兵不安”的道理,熱愛人民軍隊,理解、尊重軍人,積極主動地關心、支持和參與軍隊的改革和建設;熱愛軍事,崇尚武備,習文練武,在全社會形成愛軍尚武的濃厚氛圍。
新時代的國防精神教育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政治多元化趨勢日益發展,爭取國際合作和相對安定的國際和平環境,是每一個國家的建設與發展的共同選擇。早在150多年前,馬克思和恩格斯就在《共產黨宣言》中向世界人民發出了“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號召。列寧又對這一思想進行了發展,提出“全世界無產者和被壓迫民族聯合起來”的口號。這兩個口號鮮明地體現了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基本精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國際主義精神被賦予了更為廣泛的新內容。通過國際主義精神教育,使全體公民認識到,我們支持世界人民維護世界和平和爭取社會進步的事業,以爭取較長時間的和平國際環境,同心同德,團結一致,為我國經濟建設的持續發展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早日實現努力奮鬥。

意義

中華民族有著光榮的歷史傳統,中華兒女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推翻三座大山、抗擊外來侵略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又創造了許多寶貴的精神財富。如愛國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艱苦奮鬥精神、愛軍習武精神、民族團結精神、自強自立精神、抗洪精神等等。用這些歷史傳統和民族精神教育全體公民尤其是青少年,使之轉化為每個人的思想和行動,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祖國的強大貢獻自己的力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