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晚年,由於地方官吏謊報,在開海30年後,又頒布了“南洋禁航令”。只允許外商來廣州十三行,卻不允許廣州十三行商人下南洋經商。廣州十三行商人譚康官為發展對外貿易,幾番下南洋,為堅持開洋,帶領十三行同仁與貪官奸商展開激烈的鬥爭,堅持將中國的茶葉、陶瓷出口海外,為此,他兩次被誣陷入大獄,仍然矢志不渝。譚康官及他的同仁們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在堅持不懈的努力中,經過從開海到開洋,再到加一徵收的取消,最後終於形成開放的格局!此劇通過講述譚康官的故事,使我們看到中國商人為打開國門所做的努力和貢獻。故事情節曲折、起伏跌宕,充分展示了保守與開放、正義與邪惡的激烈搏殺,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剛強、執著、正義、善良的商人形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門十三行
- 時間:清朝康熙晚年
- 原因:由於地方官吏謊報
- 又頒布了:“南洋禁航令
基本信息
清朝康熙晚年,由於地方官吏謊報,在開海30年後,又頒布了“南洋禁航令”。只允許外商來廣州十三行,卻不允許廣州十三行商人下南洋經商。廣州十三行商人譚康官為發展對外貿易,幾番下南洋,為堅持開洋,帶領十三行同仁與貪官奸商展開激烈的鬥爭,堅持將中國的茶葉、陶瓷出口海外,為此,他兩次被誣陷入大獄,仍然矢志不渝。譚康官及他的同仁們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在堅持不懈的努力中,經過從開海到開洋,再到加一徵收的取消,最後終於形成開放的格局!此劇通過講述譚康官的故事,使我們看到中國商人為打開國門所做的努力和貢獻。故事情節曲折、起伏跌宕,充分展示了保守與開放、正義與邪惡的激烈搏殺,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剛強、執著、正義、善良的商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