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大學(英語:National University of Tainan,NUTN),簡稱南大,是一所位於中國台灣省台南市中西區的綜合性大學,前身為台南師範學院(簡稱台南師院、南師),創校歷史可追溯至1899年,校史超過百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台南大學
- 外文名:National University of Tainan
- 簡稱:南大
- 校訓:仁智誠正
- 創辦時間:1899年
- 類別:公立大學
- 現任校長:黃秀霜
- 知名校友:蘇新,葉石濤,葉笛
- 所屬地區:中國台灣
- 主要院系:教育學院 人文與社會學院 藝術學院 理工學院 環境與生態學院
學校簡介,創校歷史,歷史沿革,校訓,教學單位,行政服務,行政單位,中心單位,其他單位,歷屆校長,日據時期,中華民國時期,文化資產,綜述,紅樓,琉球松,柏楊文物館,知名校友,
學校簡介
台南大學創立於西元1899年(日明治三十二年)4月9日,創立校名為台灣總督府台南
師範學校,校長是澤村勝支先生,校址為三山國王廟(今台南市西門路上),當時學生僅四十二名。之後在1903年時曾一度停辦15年之久。1918年以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台南分校之名於赤崁樓(今台南市民族路上)復校,翌年更名為台灣總督府台南師範學校。
1922年3月10日,遷入桶盤淺新校舍迄今。1945年國民政府派張忠仁先生接收本校,更名為台灣省立台南師範學校,並同時創立台灣第一團童子軍組織。1962年改制為台灣省立台南師範專科學校,西元1987年(民國七十六年)7月1日改制省立師院,增設許多教育學系,與美國科羅拉多州北科羅拉多大學締為姊妹校,並簽訂教育 合作計畫。1991年7月1日改隸“國立”,校名為台南師範學院,並增設研究所,而在2004年8月1日時再度改名為台南大學,不再隸屬師範體制,同時分設教育學院、人文學院、理工學院, 總學生人數為5296位。台南大學尚有一所附屬中學及一所附屬國小。
創校歷史
1899年台灣總督府台南師範學校
1903年因經費不足停辦
1918年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台南分校
1919年台灣總督府台南師範學校
1945年省立台南師範學校
1962年省立台南師範專科學校
1987年省立台南師範學院
1991年台南師範學院
2004年台南大學
歷史沿革
台南大學前身為台灣總督府台南師範學校,隸屬台灣總督府、設立於明治32年(1899年)4月9日。而後歷史沿革如後:
1899年4月9日 - 台灣總督府台南師範學校成立、初任校長為澤村勝支先生。當時校址設於為三山國王廟、學生僅42名。
1903年 - 一度廢校。
1918年 - 以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台南分校之名復校,校址位於於今赤崁樓。
1919年 - 更名台灣總督府台南師範學校,校長隈本繁吉、分校主任志保田鉎吉。
1922年3月10日 - 遷入桶盤淺新校舍迄今。
1945年 - 國民政府派任張忠仁先生接收、更名台灣省立台南師範學校;同時創立台灣首個童子軍組織。
1962年 - 改制台灣省立台南師範專科學校。
1987年7月1日 - 改制台灣省立台南師範學院,增設部分教育學系;與美國科羅拉多州北科羅拉多大學締為姊妹校,並簽訂教育合作計畫。
1991年7月1日 - 改隸“國立”、成為台南師範學院並增設研究所。
2004年8月1日 - 更為今名台南大學、脫離師範體制;同時分設教育學院、人文學院、理工學院,分府城及榮譽教學中心兩校區。
台南大學在2007年亦成為教育部二十五所“大學繁星計畫”優質大學之一。由於校地不足,七股校區(位於台南市七股區)現亦籌備中; 總學生人數6,654位。
校訓
仁【心懷惻隱,克己復禮,教誨不倦,兼善天下】。
智【權度是非,不惑不詖,溫故知新,勤學不厭】。
誠【格物致知,無私無畏,擇善固執,自強不息】。
正【誠意修身,齊莊中正,以身作則,正誼明道】。
教學單位
教育學院
教育學系所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科技發展與傳播研究所
特殊教育學系所
重度障礙研究所(2006年新設)
輔助科技研究所(2006年新設)
幼兒教育學系所
體育學系所(原運動與健康研究所)
咨商與輔導學系所(2006年新設)
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含博士班)
測驗統計研究所(2007年博士班招生)
人文與社會學院
國語文學系所(原語文教育學系)
英語學系(原英美語文學系,2006年新設)
行政管理學系所(2006年增設)
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2006年原社會科教育學系改制)
台灣文化研究所
藝術學院
音樂學系所(碩士班)
美術學系所(碩士班)
戲劇創作與套用學系(碩士班)
動畫媒體設計研究所(2007年新設)
理工學院
數學教育學系所
材料科學系所(原自然科學教育學系)
數位學習科技學系
資訊教育研究所(含博士班)
資訊工程學系
智慧計算與套用研究所(96年碩士班開始招生)
電機工程學系(原電子工程學系)
光電工程研究所(98年度合併至電機工程系所)
通訊工程研究所(94年度成立,97年度合併至電機工程學系所)
科技管理研究所
系統工程研究所
工程科技研究所(博士班)
環境與生態學院
生物科技學系
綠色能源科技學系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97年新設)
環境生態研究所
生態旅遊研究所(95年新設)
生物資源與科技研究所(96年開始招生)
綠色能源科技研究所(96年開始招生)
行政服務
行政單位
校長室
副校長室
教務處
學生事務處
總務處
研究發展處
圖書館
進修推广部(96年與教務處合併)
體育室
秘書室
人事室
會計室
中心單位
校友服務中心
通識教育中心
電子計算機中心
輔導中心
師資培育中心
多媒體科技中心
特殊教育中心
視障教育與重建中心
創新育成中心
語文中心
環境安全衛生中心
教師專業發展中心
其他單位
台南大學附屬高級中學
台南大學附設實驗國小
歷屆校長
日據時期
1898年 - 澤村勝支
1918年 - 隈本繁吉
1919年 - 志保田鉎吉
1922年 - 田中友二郎
1935年 - 本田乙之進
中華民國時期
1946年 - 張忠仁
1950年 - 吳鼎
1952年 - 朱匯森
1958年 - 羅人傑
1967年 -黃金鰲
1972年 - 耿相曾
1984年 - 陳英豪
1992年 - 吳鐵雄
2001年 - 陳震東
2002年 - 黃政傑
2007年 - 黃秀霜
文化資產
綜述
台南大學校史至今已逾百餘年,但因校地的發展,以及過去缺乏文化資產保存觀念的原因,使得歷史建物在現今的校園內幾乎無存在,只留下紅樓與黑松是碩果僅存的古老見證。
紅樓
清水紅磚造三層建築,建於1922年,由台南州土木課營繕系設計。1945年於台南大空襲之戰火中毀損嚴重,國府來台後,由校方委請建築學者千千岩助太郎、織田久勝協助規劃重建,並且於北牆留下一整片彈孔牆,以留日後作歷史見證。2002年,由台南市政府列為“市定古蹟”保存,登錄名稱為“原台南師範學校本館”。 ,被校方主要行政單位所使用。
琉球松
位於紅樓前圓環,為1923年日本皇太子裕仁訪台進行“東宮行啟”,至南師視察時所種植,至今仍生長良好。
台灣南部因為地處熱帶地區,松樹生長不易,因而甚為少見。 日本校友在學校中栽種松樹,我們今天才能在校園中看到,但是日本校友留下的影響越趨渺茫,昔日司令台兩側的濕地松已死亡殆盡,後門的黑松已奄奄一息,紅樓前的琉球松則至今依然挺立,成為很多南大校友的共同回憶,但是卻常被誤稱為黑松,真是一個令人嘆息的事件。
柏楊文物館
2006年,校方接受作家柏楊所致贈之部分手稿文物,因而於2007年將校園西側學人宿舍改建為柏楊文物館,進行文物的典藏與展示,是 三個收藏柏楊相關文物的主要典藏處之一(另外兩處是台灣文學館,以及中國北京的中國現代文學館)。
知名校友
蘇新:日據末期左翼社會運動家,台灣共產黨重要人士,並參與台灣民主自治同盟創盟。
簡吉:1921年畢業,日據末期左翼社會運動家,曾組織“鳳山農民組合”與“台灣農民組合”,1929年2月12日被日本政府逮捕,戰後,於228事件後被整肅遭槍決,其子簡明仁為大眾電腦創辦人。
高均鑒:日據末期台灣畫家,曾分別以“朝ノ台南運河”及“朝”兩幅畫作,入選第三、四回台灣美術展覽會參展。
許嘉種:日據末期公學校教師,後參與台灣議會設定請願運動,並加入台灣文化協會,與賴和同為文化協會彰化支部主要幹部,為文協主要運動健將,舉辦多起演講。後任台灣民眾黨中央執行委員,1935年台灣第一回選舉,當選彰化市民選市會議員,1936年組織昭和信託株式會社。
湯德章:日據時代台南市律師,國府來台後任南區區長,1947年二二八事件期間,被國軍槍殺於台南市大正公園圓環。
西本勝之:數學家,曾任教於日本大學工學部,在分數微積分理論的研究上有所成就。
村山喜一:政治人物,曾任日本國會眾議院副議長。
張麗堂:律師,曾任台南市第七屆市長。
李雅樵:政治人物,曾任第十、十一屆台南縣縣長。
富永一朗:漫畫家,代表作品有《チンコロ姐ちゃん》、《ポンコツおやじ》等。
星襄一:版畫家,其專以“樹”為創作題材,為日本知名美術創作家。
李志傳:音樂教師,投入音樂教育二十餘年,並創立“台北市教師交響樂團”(現今台北市立交響樂團之前身)。
葉石濤:文學家,與鐘肇政並譽為“北鐘南葉”,一生奉獻於文學耕耘,為台灣文學發展史上重要人物。
葉笛:詩人、作家,2006年過世後,其文集由台灣文學館整理出版。
汪乃文:教師,兼為畫家與音樂家,於屏東女中任教期間,曾培養出著名西畫家何文杞等人,亦創作多首歌謠,如〈屏東謠〉等。
陸森寶:原住民資深音樂家,專長鋼琴,並從事卑南歌謠創作,有“卑南音樂之父”之譽。
鄭善禧:國畫家,畫風拙樸渾厚,獨立一格,與高一峰並列為台灣近現代水墨畫代表人物之一。
羅清雲:畫家,亦致力於美術教育達三十餘年,其水彩、油畫作品風格強烈,色彩絢麗,以深具浪漫主義見著。
黃永武:作家及學者,曾任中興大學、成功大學文學院院長。
杜正勝:歷史學者、中研院院士,曾任台灣故宮博物院院長、教育部長。
翁岳生:司法人員,曾任司法院院長、司法院大法官。
楊日然:法律學者,曾任司法院大法官。
石再添:地理學者,曾任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系主任兼地理研究所所長、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
蕭瓊瑞:藝術學者,曾任台南市文化局長,及任教成功大學歷史學系。
黃營杉:企業家,曾任台電董事長、經濟部部長。
黃宗焜:政治人物,曾任台灣省議員、立法委員。
蔡璧煌:政治人物,曾任立法委員、考試院考試委員。
廖福本:政治人物,曾任立法委員。
郭添財:曾任立法委員,現任致遠管理學院副校長。
王塗發:經濟學者,現任立法委員。
黃春明:台灣當代重要作家,著名作品有《兒子的大玩偶》、《看海的日子》等。
林福地:資深電視製作人與導演,曾執導“星星知我心”、“草地狀元”等多部著名電視劇。
潘元石:資深藝術家,專長於水彩與版畫,曾任台南市文化基金會執行長、奇美博物館館長。
林智信:版畫家,並從事美術教育工作,代表作品為長達125米之巨幅版畫“迎媽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