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盛(明朝政治人物)

國盛(明朝政治人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國姓,諱盛, 永盛字也,大銀台資善大夫。約生於明永樂年間,卒於正德年間。明正統十二年(1447) 丁卯科舉人:正統十三年(1448)戊辰科彭時(同科進士一甲第一名狀元弟翰林學士內閣首輔)榜進士。初授工科給事,歷任六科給事,繼升順天府丞,太僕寺少卿,右通政司使。正三品,授銅印。追列士,以忠節顯載縣誌,列鄉賢祠。邑城建進士,通政使兩坊。配楊氏,監察御使楊健(明永樂戊戍科李騎榜進士)之女,繼閆氏。六子一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盛
  • :永盛
  • 所處時代:明朝
人物生平,人物事跡,鄉間傳說,

人物生平

國盛,字永盛,山東承宣布政使司濟南府淄川(今山東淄博市西南淄川)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正統十三年,登進士,除工科給事中,升都給事,歷順天府丞,天順中官至左通政。
公乃國氏之始祖國僑(奉天子之命以國為姓。封食於泌陽邑)之五十八世孫有仁(三妻室生十八子三女)祖第十三子允禮(明洪武四年由棗強遷居東萬山村)祖之孫也。上祖自周朝屬國鄭、齊(春秋時之強國)。始祖僑輔鄭四十餘年春秋時,稱著名政治家。有君子之道,四賢之德也。僑之次子國惠子同高昭子奉周天子(平王四十年前730)之命輔齊僖公(在位33年)、齊襄公(在位5年),是為上卿。僑之孫,惠之子國懿仲,同管仲輔齊桓公執政43年,稱齊、宋、晉、秦、楚五霸之主,是為右路兵帥,上卿者也。僑之三世孫,懿仲之子,國歸父輔齊孝公(在位10年)、齊昭公(在位19年)、齊懿公(在位4年)、齊惠公(在位11年),是為上卿、大將。僑之四世孫,歸父之長子,國佐,號輔理輔齊頃公(在位17年)、齊靈公(在位28年)、齊莊公(在位4年),是為上卿,號稱大將軍。僑之五世孫,佐之子,國夏,字季春輔齊景公(在位58年),是為上將軍,晏嬰為相。僑之六世孫,夏之子,國書,輔齊簡公(在位4年),是為大將軍,溢號子禎大夫。時陳乞之子陳恆秉政。國、高二氏族受攻。以上輔齊共達236年久矣!至元有武狀元、駙馬、兵馬大元帥國允睦者也。公生於此多高官名門之秀,自幼讀書穎異。初入學,父即教誨:能師孔子者,知書達禮,學而有成,不忘先祖盛名。故起名日:盛,字永盛也。自此種下慧根,未來必有擘跡於世。 因公檀文,譽補博士弟子,初出毛顱文章如雲蒸川,顯其學養與稟賦。 少年初試,矯矯不群輒。屈諸考生得冠軍,中秀才榜。又三年府學考中舉人。次年便登金榜進士弟。隨即任京官至終焉。公之連試得心應手,然其內含靈犀。究其成功之術,自蓄良好悟性外,唯求學問,砥礪進取,非矯飾而不恥下問,矻矻君子之風格,終成此耳。
公自命官始,便以直言正色當大計,不畏首畏尾,唯公獨言直諫,顯其尤事而卓卓者也。“當時有大當毛貴長隨者 (應毛貴王長隨),其勢赫赫然,諸大臣莫敢攖其鋒。公獨與曹給事鼐(明宣德八年癸丑科進士一甲第一名,正統十一年入閣首輔,於難於土木堡之變)敢抗章,論其罪惡。適迂毛、王于禁門外(應左順便門),公與曹手格殺之。”時值景泰三年(1453),歲次癸酉。今考譜。載有訛傳。《明代的宦官和宮廷》、《明清帝王皇帝秘聞》、《明史(英宗) (代宗)紀本》等均有記述。是土木堡之敗,明50萬大軍覆沒,天子蒙塵,乃王振一手造之。在眾臣清算王振心腹馬順拳足處死於左順便門後,未解眾心頭之恨,便齊呼王振黨羽毛貴、王長隨二內寺名子。景帝無奈將二人捆赴左順便門。公與眾臣手格殺之。時曹鼐隨駕西城於難於土木堡,何有參殺毛、王之舉?皆正之。又在景泰年迎英宗回京一事,諸臣都以從重禮迎駕為宜。而景帝卻定為:“一轎二馬”以簡為好。當時給事中,盛公膽大敢為,勿與人商逕直將章奏上,諫疏盛迎之理。景帝下旨:“只遵前議不許多談”而止眾疏諫。此時,上皇朱祁鎮已成其弟朱祁鈺頭號政敵也。
任京官數十年,政績赫然甚矣!年代久遠,無多資料,謹舉上兩例,實違眾望。
人無完美哉!然其世人之有一行之善一藝之長, 猶欲彰明較著者也。而傳後世雲。公之勳業盛名,楷模教誨,永世緬懷。公之身才偉岸,氣字軒昂,其後裔多體型魁梧。世稱國氏族山東之標漢也。公之後裔,傑英多多,勿失祖望。簡述幾例,以慰祖在天之靈。其次子,諱國鑒,明成化年任京儀官,三子,諱國銓,明歲貢,官於京,鴻臚鳴贊,正四品;邑城建有“國銓肅儀坊”,載縣誌;孫,銓之三子,諱國澄,邑廩生;六世孫,湘之六子諱國梅,明萬曆甲午舉人,見仕官,任兗州府學教授,載縣誌;七世孫,樹之子,國烘,貢生儒學正堂;十八世孫國宗舜,清道光壬午科優貢生,部選直隸廣平府清河縣丞,載縣誌。後有增生、庠生若干。

人物事跡

保護、修繕祖塋
祖塋(俗稱國家林)柏樹盜伐風波,公於暇日至祖塋(也稱西塋)親手植樹四株。數年後,圍達六尺余,遠近僉曰奇觀。鄉紳王小田相議同買。八世坊祖曰:塋樹系先祖靈之依庇,不敢輕動,極力止之。又有侍御王雲石偶靚此樹,銳意圖之。九世二典祖毅然自奮曰:為人不能保世亢宗承繼先志,靦是腆顏人世耶!竭力攔阻勿使得伐。忽於明萬曆四十六年,祖賊國爾敬復將一株賣於王筠,受銀三兩,率眾來伐。二典祖如前,極盡阻止,賦回契據方休也。至明天啟元年,祖棍國明糾合國三聘並男國斗又將樹賣給新城王尚書,兌銀八十兩;時赫赫然,大學士、尚書之聲勢,誰敢阻擋!引二百人予伐。二典祖毫無懼色,邀族眾五十四人直告縣正堂。蘇爺處斷,立訊國斗,批雲:“國族人多系官裔,塋前大樹國斗何得擅賣?即是勢官亦不得擅賣矣。”並照諭:各責五十。二典祖念其族情又告免。崇禎十三年,又有族中國恩齊、國承業欲私售顏神趙公子。族眾集合急告縣府。辛太爺責令:各杖三十。二人死於杖下,足徵惡極。同時將縣諭垂禁勒碑於塋前。自此無再是非。幾百年來喬木蓊蔚樹楷。至民國時千餘株。鬱鬱蔥蔥,樹冠遮日,霧松迎風,百里傳頌。壯哉,美哉!忽遇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大躍進”、“煉鐵”之風毀之一夕。惜矣!
行善施孝父母傳美名
公雖已達官通政司使,京有國府全家居安。但從不俱官自傲。時日關心鄉間族親及周邊百姓,尤以貧窮者為著。不問姓氏,曾先後將其千畝山田給合里納糧均種;庶稱善施之美德。公之雙親年邁常有疾患,不使傭人親自日夜守候,侍湯藥於床前。族遵孝之典範。
進士、通政使兩坊毀之實
邑城內建有盛祖進士(城治南)、通政使兩坊(載明清縣誌),以彰其公德業跡永世雲。因圮毀傳謠不一。一說公有違海王之舉,故聚海風摧之;一說時神宗皇帝派往山東之內監陳增因抄家不得,一氣之下推到之。上兩說為之訛, 今考縣誌澄清矣。
清康熙二十六年淄川縣誌二、三卷坊表類載:“旌善國之大典孝義有坊貞節有坊科弟有坊……亦有官成後封贈先世並列名坊額者非弟為觀美所以激勵風俗意良深遠也往昔淄之坊獨伙且壯麗他郡不及自萬曆庚子異風之變毀者十九繼起莫能復舊觀。”“縣治南進士坊為國盛之;通政司坊為國盛之。”
謂之異風,縣誌載:“萬曆庚子夏大風摧城中坊殆盡獨此坊下有賣菜傭聞風中語甚急曰不可動不可動左右俱毀此坊居中獨存坊柱是日開列次日複合即墨周祭酒如砥為賦其序曰異賦者淄川庚子之風賦也風胡以異神之也奚而神乎凡風飛砂走石遇物輒仆則名之白大而已此一風也仆不仆異焉其故不可以思議測矣故曰異也高封公之風以風隙以越宿完神哉易日視履考祥其旋元吉公少而積善老而不倦厥無定矣元吉可勿問也今特作此賦以識其雲。”茲此,乃毀之實也。猶如譜稱:“俱圮於明萬曆庚子年之怪風也。”

鄉間傳說

鐵頭顱之傳
相傳,一日武宗皇帝(今考明史論證)召至宮內,下棋曰:朕與愛卿乃棋逢對手,今日更興,十有九贏。未奕先賭。公亦不示弱,認定自己能贏。雙方釀成僵局。帝曰:朕若輸割萬里江山一片於汝自行賦稅納之。公思片刻曰:臣無江山萬里而以前(錢)有大堆(大奎山之俗稱)、後有萬山(公出生之地名曰:萬山)輸之。皇帝聽後愣然。凝視公怒道:朕乃一國之君,金銀亦非成山,更何如萬山之理!隨即令內寺斬首。結果,頭雖落地,屍卻不倒。當時,劊手懼慌,不
敢正視。有直觀者數夜不眠。後經內閣查訪上疏論道:公之居地前面名曰:大堆山,其後面名曰:萬山。確係屈斬。皇帝醒悟,命鑄金顱一頂予葬 (據傳金頭未出京城已被內寺私吞)。據六六年文革期間造反派依據此傳謠前往塋地挖墳,欲望得寶,果得泥頭一具。此證斬之實。公被斬後,其親屬怕誅連九族,均遠離家門,避難在外。唯獨女兒忠義無畏,敢赴京將父之屍運回於葬。當女兒聽說皇帝已鑄金頭之事時, 悲痛欲絕, 頓首疾呼:“金頭銀頭都比不上俺爹那肉頭!”
公之卒到底何時何因,又為何無碑碣、志銘、墳表?!至今為之謎。雖說發表時有七十二棺出殯葬於老塋。那是給皇帝鍍金罷了,不可置信,有必要作一考證。
縱觀明代歷史(尤以英宗後期幾代),考證有關材料。從公諫疏迎上皇一事時為給事。到“奪門”奪門後升官人數達萬人,僅石亨一人保舉四千多後天順初年耀升右通政使(原通政使龔安全隨駕出征遇難土木堡)。天順五年(1462) 十月初七日加贈其父諱文禎中憲大夫、太卜寺少卿;加贈其生母、姚氏、繼母王氏恭人(載縣誌)。可確認為之實也。自英宗後,大多數皇帝昏庸無能、朝綱不正、國力衰退,尤其宦官專權。到武宗時其寵信大當劉瑾為首之“八虎”(馬永成、谷大用、魏彬、張永、丘聚、高鳳、羅祥),置閣臣之上掌二十四衙之權,為非作歹。首輔劉健、次輔謝遷不忍內寺之亂章上疏致仕。朝中諸臣紛紛諫請慰留。人數之多,諫詞之切,甚是鋒芒。成其劉瑾打擊迫害之對象。先後除劉、謝二人外,殺掉尚書韓文等五十三人;接杖死二十一人,前後達百餘人。公亦未免於五十三人外。公之六子離京避難遠逃,未及其父後事安當。此考盡合情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