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營金波農場

金波農場位於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縣 金波鄉。金波農場現有土地部面積226480畝。土質肥沃,適宜種植橡膠和其他熱帶水果。金波農場屬熱帶季風性氣候。年平均氣溫23.50C,月平均氣溫最高的5—7月份為34.80C,極端高溫達40.70C,極端低溫為0—-30C。常風為1—2級,颱風較少,由於場區位於海南島西部,且四周有高山峻岭為天然屏障,風力相對較弱。年降雨量為1800毫米,年日照時間為2000小時,平均年蒸發量為2163.1毫米以上。

金波農場的總人口,由建場當年的268人增加到2005年的5429人。其中職工由原來的266人增減到2005年的1527人。職工人數中以漢族為主,加之黎族壯族瑤族等少數民族,他們和睦相處,相互幫助,齊心協力為建設金波農場而奮鬥。

基本介紹

橡膠產業支柱,經濟效益顯著提高,積極發展自營經濟,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各項事業蓬勃發展,

橡膠產業支柱

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氣候條件,把橡膠當作支柱產業,大力加以發展。48年來,種植橡膠面積已達40262畝,總株數84.2萬株。其中已開割面積28564畝,割株48.6萬株;未開割樹11698畝,株數35.6萬株。1968年開始割膠,當年乾膠產量1.05噸,2004年年產乾膠3006噸,首次突破3000噸大關。48年來累計產乾膠43309.35噸。從1997年起,畝產乾膠突破100公斤大關,膠工人均產膠4噸以上。同時,累計產原糧5042.2噸,原料蔗20123.1噸,油茶96.6噸,胡椒乾果9.65噸。此外,還大量種植蔬菜、飼養家禽和豬牛等牲畜,既改善了本場職工的物質生活,又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經濟效益顯著提高

48年來,充分發揚全場廣大幹部職工的智慧和力量,正確處理好國家、集體、個人三者的關係,共同培育出“艱苦創業、團結拼搏、求實開拓、改革奮進”的金波企業精神。至2005年末,國家回收累計達5324.2萬元,相當於同期國家投資2998.6萬元的177.6%。農場現擁有固定資產總額5057萬元,全員勞動生產率達13000元以上。在既為國家作出重大貢獻,又為企業向前發展打下堅實物質基礎的同時,職工的物質文化生活也得到相應的改善和提高,職工每人年平均工資從1958年的300元增加到2005年的12189元,現職工年均工資收入比建場初期增長40倍。改革開放後鼓勵職工大力發展自營經濟,職工自營經濟年均收入達4000元以上。隨著經濟收入的增加,電視機、電冰櫃、影碟機、高級音響、機車、程控電話、高檔家具、液化器具、汽車等已進入普通職工家庭,職工的生活正向“小康”邁進。

積極發展自營經濟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全國進入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歷史時期,實行對外開放,對內搞活的改革開放政策。本場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充分利用政策的優惠,積極發動、大力支持職工發展自營經濟,大種水果和搞養殖。至2005年末,職工自營經濟用地面積達8000餘畝(含間作)。其中,種芒果面積2500畝,種荔枝、龍眼、石榴、香蕉等3000多畝。累計產各類水果6419.85噸。各種農作物面積達5800畝。2005年,職工自營經濟純收入610多萬元,勞均達4000多元。
本場擁有的原料和水源。
穩步發展二、三產業。1975年開始,農場籌資修建400千瓦水力發電站,1981年建成投產。1989年又投資1200萬元修建3200千瓦水力發電站,一期工程於1991年建成投產。至1998年底,累計發電總量4564萬千瓦時。1992年至1998年累計向外賣電1883.7萬千瓦時。平均每年創產值150萬元;農場擁有一座日加工能力10噸的標準橡膠加工廠,工廠實行全面質量管理,標準化管理,產品質量監測等制度,產品一級率達99.5%,1991年被省農墾總局評為“質量品種效益年先進單位”,1995年被省農墾總局評為“產品質量全優單位”;場自建膠杯廠一座,年產膠杯10萬個以上,產品質量一流;另外,農場鼓勵合股和獨資辦運輸業和商業,1998年,運輸營業收入達130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60萬元以上。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本場建場初期,無路無郵,交通閉塞。1960年初,修建了場至石碌的簡易公路,結束了無路的歷史。1962年,修建了場部至查苗的出口公路。80年代中期,投資將至查苗公路的三分嶺上下坡公路面輔成石條路面,解決了雨天路面打滑不能行車的問題。1996年,又投資200多萬元,將場部至查苗的15公里出口公路進行改造、擴建為國家標準的三級公路,極大地改善了農場對外交通的環境。場內實現了隊隊通公路。職工住房在70年代後期消滅了茅草房,80年代完成了瓦房小伙房配套,90年代向住房平頂化和樓房化推進。至1998年末,全場職工住房平頂化已達到70%,到2003年全場職工住房實現平頂化和樓房化,全場人均住房面積達18.01m2。現場部小城鎮建設也初具規模。農場的通訊事業從1961年開通了場內和對外的電話,進入90年代後得到迅速發展。1992年6月場部安裝了高頻程控電話,1997年投資鋪設農場至查苗路口的通訊光纜,場部及沿線生產隊實現了電話程控化。1998年末,又鋪設了場部通生產隊的通訊光纜,實現了場內隊隊通訊程控化。2000年開通寬頻上網,到2005年止,全場安裝固定電話1000多部,徹底地改變了信息閉塞的局面。

各項事業蓬勃發展

建場以來,農場先後投資1000多萬元辦教育,在場部建起一所中心國小,先後在12個生產隊設教學點;兩次建設中學校址。因教育改革的需要,1992年停辦高中,1997年將場中學與場中心國小合併為九年一貫制的職工子弟學校,在4個生產隊保留國小教學點。學校有教學和住房10102m2,在校學生最多時達1400人。至2005年全場共有中、國小、幼稚園教師75人,其中有大中專學歷的64人,獲高級職稱的教師2人,中級職稱的13人,初級職稱的60人。1984年至2005年考取各類大中專院校學生330人。1993年我場被省農墾總局評為“掃除文盲先進單位”,1995年被省農墾總局評為“普九義務教育達標單位”,1997年,場中心幼稚園被評為“海南省二級幼稚園”。在醫療衛生方面,場部有職工醫院,生產隊有衛生所,形成了場隊二級醫療保健網路。全場有醫務人員48人,其中主管醫師1人,中西醫師6人,醫士11人,護士9人。場職工醫院設門診部和住院部。全院有病床20張,心電圖、B超機、超音波診斷儀、分光光度計、X光等一批先進設備和儀器,醫療技術和服務質量不斷提高。計畫免疫工作多年被省農墾總局衛生部門評為先進單位。目前農場正加大投入,加強醫院的軟體和硬體建設,向一等甲級醫院邁進。在文化體育方面,建造了露天影劇場、文娛活動中心、老乾活動中心、25個文化室,圖書館1間藏書5.1萬冊,電視差轉達台一座,衛星電視地面接收站15個,全場實現了電視閉路化;建造籃球場17個,其中燈光球場12個。本場對社會各項事業的高投入,促進了場內各項社會事業的大發展,並收到了良好的效益,使農場三個文明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建場48年來,多次受到地區級以上領導機關的表彰獎勵,從1990年開始,12年被評為省農墾總局“優秀企業”,4年被評為“良好企業”。1996年至1998年榮獲“優秀企業”三連冠。1997年至2004年連續被總局評為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2001年被海南省評為文明單位。 金波農場經過48年的建設,已由一個單一的小型農業企業發展成為以橡膠為主、農工商運建綜合經營的國有中型農業企業。如今她在新的起跑線上,已經擁有騰飛的經濟實力和有利條件:
一、在48年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全場職工歷來保持對黨的農墾事業的無限忠誠,在艱苦困難的環境中堅韌不拔、團結一致、不屈不撓、艱苦創業。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又具有勇於開拓,求實奮進的創新精神。形成了“艱苦創業,團結拼搏,求實開拓,改革奮進”的獨具特色的“金波企業精神”。這些優良傳統,企業文化和創新精神已深深紮根於全場職工的思想和行動之中,又代代相傳,必將成為金波再創輝煌的富貴財富。
二、在48年的建設發展進程中,培育和造就了一支理論聯繫實際,具有較高素質的職工技術隊伍。全場有各種技術職稱的在職技術人員176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2人,中級職稱的33人;有大學本科學歷的7人,大學專科學歷的52人,中專學歷的60人。在他們當中,既有腳踏實地、艱苦創業的實幹家,又有勇於創新,拼搏奮進的開拓者,他們是金波未來的希望。
三、場區寬闊,土地肥沃,雨水充沛,氣候適宜,受颱風和強熱帶風暴的襲擊少,水質空氣受污染少,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良好。地理資源得天獨厚,適宜大力發展橡膠和熱帶經濟作物。
四、進入90年代後,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對外出口場至查苗公路經過擴修改造,已達到國家標準的二級公路。場至石碌的公路正在修建之中,場內隊隊、村村及林段等均可通車;通訊實現程控化;生活用水自來水化;生產生活用電實現水電化,並與海南電網並聯。路、水、電和電訊設施的極大改善,對於開拓商品流通領域,加強橫向聯合,招商引資,搞活經濟十分有利。
五、在48年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積累了“企業職工是企業的主人,任何時候都要緊緊依靠職工民眾辦企業的方針”,“任何時候都要按照企業實際,進行改革和加強管理的經營策略”,“任何時候都要保持企業內部的穩定”等寶貴的經驗和教訓,在農場改革發展穩定工作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以上的五個方面優勢,已被48年的歷史所證實,被全場職工尤其是農場的決策者所共識,所啟用,使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從單一的農業和計畫經濟中逐步解脫出來,因地制宜地確立以橡膠為主,農、林、牧、副、魚,農工商運建綜合經營的發展方針,在金波第二次創業中必將發揮出更大的效益。
金波農場過去有光榮的發展史,值得慶賀和驕傲。金波的未來更有著美好的發展前程,她將以更加輝煌的成就,站立在新的世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