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軍前身是國民黨軍第4軍第10師一部。1923年2月,以粵軍第1師一部編為粵軍第4軍第1師第1旅;1925年7月,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4軍第10師。1926年11月,第4軍第10師擴編成第11軍,陳銘樞任軍長,蔣光鼐任副軍長,轄第10師,蔣光鼐兼任師長;第24師,戴戟任師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
- 下轄:3個師
- 軍長:馬敦靜
- 隸屬:寧夏兵團
該軍前身是國民黨軍第4軍第10師一部。1923年2月,以粵軍第1師一部編為粵軍第4軍第1師第1旅;1925年7月,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4軍第10師。1926年11月,第4軍第10師擴編成第11軍,陳銘樞任軍長,蔣光鼐任副軍長,轄第10師,蔣光鼐兼任師長;第24師,戴戟任師長。
該軍前身是國民黨軍第4軍第10師一部。1923年2月,以粵軍第1師一部編為粵軍第4軍第1師第1旅;1925年7月,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4軍第10師。1926年11月,第4...
在國民革命軍的編制序列中,歷史上曾先後出現過2個新編第11軍。一、第77師、第200師組建的新編第11軍該軍前是國民革命軍第54軍第77師、國民革命軍第5軍第200...
國民革命軍第十一集團軍編輯 鎖定 1937年底奉令組建,首任集團軍總司令李品仙 [1] ,下轄韋雲淞的第三十一軍桂系部隊,屬第五戰區指揮管轄,曾參加徐州會戰,在明光...
該軍前身是皖系軍隊第2混成旅。1927年3月,國民革命軍北伐抵達安徽時,安徽陸軍第2混成旅旅長馬祥斌率部歸附北伐軍後,該部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獨立第5師,歸國民...
國民革命軍第18軍誕生於1930年8月,是國民黨“五大主力”中,建軍最早、實力最大、名將最多的老牌勁旅,成名于軍閥混戰,壯大於圍剿紅軍,建功於抗日烽火,兵敗於淮海...
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是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的一支部隊,因一·二八事變和福建事變而聞名,前身是粵軍第一師第四團。1926年由粵軍第一師改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在...
張世德(1893.04~1930.07),男,字作仁,別號金,廣東省吳種縣(今吳川市)塘綴鎮樟山村人。死時是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第六十一師第九旅旅長。死後,南京國民政府...
國民革命軍第八軍,1926年6月,由湘軍第四師與葉琪旅改編成立;從北伐戰爭到解放戰爭中期間,在曾先後組成五次:1926年、1931年、1937年、1938年、1941年。1數次...
蔣震宇,學籍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六分校十九期,是國民革命軍第11兵團司令部警衛團營長。...
葉挺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四軍葉挺指揮部舊址坐落在南昌市百花洲東湖旁的第二中學(原名心遠中學)內。葉挺在這裡指揮了在中國近代史上起重要的南昌起義。...
國民革命軍第九軍,1926年8月,湖南常德黔軍第一師被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九軍,彭漢章任軍長,呂超任黨代表,下轄第一師,師長賀龍;第二師,師長...
1937年8月下旬奉令組建,首任集團軍總司令為劉建緒,下轄陶廣的國民革命軍第28軍和李覺的國民革命軍第70軍等湖南部隊,屬抗日戰爭第三戰區指揮管轄,該集團軍曾...
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二軍,素有“國軍第六大主力”之稱,成立於1937年,基本戰力為第二師與第二十五師。抗日戰爭初期參與台兒莊戰役、第一次長沙會戰等戰役,日軍進駐...
國民革命軍第七十一軍,1937年9月12日以第87師編成,軍長為王敬久,該軍編成後即隸屬第九集團軍參加淞滬會戰。1940年7月陳瑞河接宋希濂任軍長,1942年1月陳瑞河入...
1926年1月,建國湘軍改編成國民革命軍第六軍,程潛任軍長。國民革命軍第六軍,曾先後組成五次:1926年、1927年、1938年、1945年、194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