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閱讀經典:歌德談話錄》記錄了歌德晚年有關文藝、美學、哲學、自然科學、政治、宗教以及一般文化的言論和活動。《國民閱讀經典:歌德談話錄》對歌德本人作了細緻親切而大體忠實的描繪,是研究歌德的重要的第一手資料,特別是文藝方面,它記錄了歌德晚年的最成熟的思想和實踐經驗。《談話錄》時期正是歌德最大的劇作《浮世德》第二部的完成時期,歌德自己多次談過他關於這部劇本苦心經營的情況,對於理解這部劇本本身乃至一般文藝創作問題都是富於啟發性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民閱讀經典:歌德談話錄
- 書名:國民閱讀經典:歌德談話錄
- 譯者:朱光潛
- 出版日期:2013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01091830
- 品牌:中華書局
- 作者:愛克曼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頁數:308頁
- 開本:32
- 定價:26.0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國民閱讀經典:歌德談話錄》記錄了有關德國近代最偉大的文學家之歌德晚年最成熟的思想和實踐經驗的總結,其中涉及哲學、美學、文藝理論、創作實踐以及日常生活和處世態度,是一座“象徵歌德思想和智慧的寶庫”;它曾被挑剔的尼采譽為用德文寫出的最重要的散文,是一部體味智者之言、走近世界著名文學大師歌德的世界文學經典。
作者簡介
作者:(德國)愛克曼 譯者:朱光潛
圖書目錄
1823年
1824年
1825年
1826年
1827年
1828年
1829年
1830年
1831年
1832年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譯後記
1824年
1825年
1826年
1827年
1828年
1829年
1830年
1831年
1832年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譯後記
後記
關於本書的性質
愛克曼的《歌德談話錄》流行很廣,它記錄了歌德晚年有關文藝、美學、哲學、自然科學、政治、宗教以及一般文化的言論和活動,在圖書目錄里通常列入傳記類,也有時列入文學類。愛讀這部書的人不只有文藝史家和文藝批評家、自然科學家、哲學家和文化史家,還有關心一般文化的普通讀者。一般愛好者多半把它作為傳記來看。歌德這個人是值得注意和研究的。他是近代資產階級文化高峰時期的一個典型代表,在西方發生過深廣的影響,《談話錄》對他這個人作了細緻親切而大體忠實的描繪。讀了這部書,對於恩格斯屢次評論過的“偉大的詩人”和德國“庸俗市民”的兩面性格可以有較具體的認識。對於文藝、自然科學和哲學的專門學者來說,《談話錄》是研究歌德的重要的第一手資料,特別是文藝方面,它記錄了歌德晚年的最成熟的思想和實踐經驗。《談話錄》時期正是歌德最大的劇作《浮士德》第二部的完成時期,歌德自己多次談過他關於這部劇本苦心經營的情況,對於理解這部劇本本身乃至一般文藝創作問題都是富於啟發性的。
愛克曼的《歌德談話錄》流行很廣,它記錄了歌德晚年有關文藝、美學、哲學、自然科學、政治、宗教以及一般文化的言論和活動,在圖書目錄里通常列入傳記類,也有時列入文學類。愛讀這部書的人不只有文藝史家和文藝批評家、自然科學家、哲學家和文化史家,還有關心一般文化的普通讀者。一般愛好者多半把它作為傳記來看。歌德這個人是值得注意和研究的。他是近代資產階級文化高峰時期的一個典型代表,在西方發生過深廣的影響,《談話錄》對他這個人作了細緻親切而大體忠實的描繪。讀了這部書,對於恩格斯屢次評論過的“偉大的詩人”和德國“庸俗市民”的兩面性格可以有較具體的認識。對於文藝、自然科學和哲學的專門學者來說,《談話錄》是研究歌德的重要的第一手資料,特別是文藝方面,它記錄了歌德晚年的最成熟的思想和實踐經驗。《談話錄》時期正是歌德最大的劇作《浮士德》第二部的完成時期,歌德自己多次談過他關於這部劇本苦心經營的情況,對於理解這部劇本本身乃至一般文藝創作問題都是富於啟發性的。
歌德時代的德國文化背景
在歌德時代,德國作為統一的國家還不存在,存在的只是一些封建割據的小邦,工商業還未發達,政治和經濟都很落後。拿破崙戰爭中德國被占領,諸小邦各自獨立、互相傾軋的局面才受到衝擊,為將來的統一開闢了道路。但是拿破崙失敗後,一八一五年維也納分贓會議,把德國三十幾個小邦組織成為鬆散的“德意志邦聯”,歸奧地利帝國控制,在政治上是一次倒退。後來德國各小邦以普魯士為中心形成一個自主的統一的國家是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當時歌德逝世已三十多年了。歌德時代的德國是個多災多難的地方。恩格斯為英國刊物《北極星報》撰寫的《德國狀況》一文中曾作過簡明扼要的論述。在描述政治經濟落後之後,恩格斯還說到當時德國文學的繁榮:
只有在我國的文學中才能看出美好的未來。這個時代在政治和社會方面是可恥的,但是在德國文學方面卻是偉大的。一七五○年左右,德國所有的偉大思想家——詩人歌德和席勒、哲學家康德和費希特都誕生了;過了不到二十年,最近的一個偉大的德國形上學家④黑格爾誕生了。這個時代的每一部傑作都滲透了反抗當時德國社會的叛逆的精神。歌德寫了《葛茲·封·貝利欣根》,他在這本書里通過戲劇的形式向一個叛逆者表示哀悼和敬意。席勒寫了《強盜》一書,他在這本書中歌頌一個向全社會公開宣戰的豪俠的青年。但是,這些都是他們青年時代的作品。他們年紀一大,便喪失了一切希望……在另一篇描述當時德國狀況的文章里,恩格斯又說:
這個最屈辱的對外依賴時期.正是文學和哲學領域最輝煌的時期,是以貝多芬為代表的音樂最興盛的時期。
這種情況正是馬克思在《導言》里所提到的文藝發展和社會物質基礎的不平衡,馬克思舉了古希臘為例。歌德時代的德國是一個近代的例子。
在歌德時代,德國作為統一的國家還不存在,存在的只是一些封建割據的小邦,工商業還未發達,政治和經濟都很落後。拿破崙戰爭中德國被占領,諸小邦各自獨立、互相傾軋的局面才受到衝擊,為將來的統一開闢了道路。但是拿破崙失敗後,一八一五年維也納分贓會議,把德國三十幾個小邦組織成為鬆散的“德意志邦聯”,歸奧地利帝國控制,在政治上是一次倒退。後來德國各小邦以普魯士為中心形成一個自主的統一的國家是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當時歌德逝世已三十多年了。歌德時代的德國是個多災多難的地方。恩格斯為英國刊物《北極星報》撰寫的《德國狀況》一文中曾作過簡明扼要的論述。在描述政治經濟落後之後,恩格斯還說到當時德國文學的繁榮:
只有在我國的文學中才能看出美好的未來。這個時代在政治和社會方面是可恥的,但是在德國文學方面卻是偉大的。一七五○年左右,德國所有的偉大思想家——詩人歌德和席勒、哲學家康德和費希特都誕生了;過了不到二十年,最近的一個偉大的德國形上學家④黑格爾誕生了。這個時代的每一部傑作都滲透了反抗當時德國社會的叛逆的精神。歌德寫了《葛茲·封·貝利欣根》,他在這本書里通過戲劇的形式向一個叛逆者表示哀悼和敬意。席勒寫了《強盜》一書,他在這本書中歌頌一個向全社會公開宣戰的豪俠的青年。但是,這些都是他們青年時代的作品。他們年紀一大,便喪失了一切希望……在另一篇描述當時德國狀況的文章里,恩格斯又說:
這個最屈辱的對外依賴時期.正是文學和哲學領域最輝煌的時期,是以貝多芬為代表的音樂最興盛的時期。
這種情況正是馬克思在《導言》里所提到的文藝發展和社會物質基礎的不平衡,馬克思舉了古希臘為例。歌德時代的德國是一個近代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