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共同之概念》是杜亞泉所著作品,出自於《杜亞泉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國民共同之概念
- 作者:杜亞泉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杜亞泉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國於天地,必有與立,不僅賴人民、土地、政治之備具已也。其所以能結合而成為國家,不虞渙散者,又不僅賴有險阻之地利、純粹之民俗、統一之言文、齊同之風習已也,必其人民與人民間,意識思慮大致相同,好惡愛拒不甚懸隔,判斷事理既無顯著之差違,辨別是非復鮮反覆之矛盾,夫而後群策群力,相系相維,而國本於以奠定焉,則國民共同之概念是已。
國民概念每因其國之況狀,而有種種之不同,有為道德所鑄造或宗教所薰陶者,有受歷史之遺傳或外圍之范冶者。雖原因各別,然使國民苟具其一,人人意念中有不言而喻之信條,若合符節之心理,對於一切事物,本其同具之意念,以為取捨,以定從違,則社會秩序,既不至有絕大之動搖,而國際之間,亦可恃為政府之後盾。如專制國民之服從命令,立憲國民之遵守法律,德人之注重武事,法人之崇尚民權,日人之擁戴天皇,美人之保持孟祿主義,雖不足盡概念之內容,然皆為概念中之一事也。夫國小教育,每與國家以偉大之影響,時或收意外之殊績者,非徒使識字人數增多,淺近知識普及而已,為其有無形之教旨,深入於人民之腦中,使之齊趨於一致焉。譬之航行,同舟一心,乃克有濟,否則帆檣雖具,而舟中人目的不同,方針屢易,此主東進,彼主西航,倏而前行,倏而返棹,則終無誕登彼岸之一日。又如築室,必匠人有共喻之準繩,公用之規矩,然後分功飭材,合之而榱桷棟樑,各相銜接,施以成室焉。不然者,材木雖美,而此曲彼直,此短彼長,決不能各適其宜,構成巨廈。且夫動物之能群者,莫蜂蟻若也,彼惟個體之間,鹹具有天賦之共同概念,日營營以采覓食餌,經營巢窟,孳養子卵為職志,不勞督促,各致其功,故能抵抗外敵,繁育種類。然則人類國家,不可無共同概念以為立國基礎,固當然而無疑義者矣。
作者簡介
杜亞泉(1873—1933),浙江紹興人,原名煒孫,字秋帆,號亞泉,筆名傖父、高勞。早年肄業於浙江崇文書院。曾任紹興中西學堂教習,創辦亞泉學館,出版《亞泉雜誌》等。1904年入商務印書館任編譯所理化數學部主任。1909年起任《東方雜誌》編輯,繼而掌其筆政,前後凡十一年。新文化運動時期提倡中西調和,於1920年迫於情勢辭去《東方雜誌》主編職務。1933年病逝。論著多散見於當時報刊,單行本有《人生哲學》、《博史》等。編者簡介周月峰,1979年生,浙江海寧人。浙江大學歷史系本科、碩士,北京大學歷史系博士。現為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講師。主要研究領域為清末至五四時期的思想、文化與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