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標焦慮症,指公眾對食品國家安全標準的制定過程產生懷疑並引發集體焦慮的現象。因為每一次出現食品安全時間後,食品行業國家標準就會有新的調整,但是大多並不是提高標準而是降低標準,這帶給公眾一種不安的焦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標焦慮症
- 現象:集體焦慮
- 原因:不是提高標準而是降低標準
- 對象:公眾
現狀,國標過低,國標監管,執法監督,監管機制,
現狀
據媒體報導,在中國乳品新國標的制定過程中,“反覆討論形成的送審稿,其中一些關鍵性標準,最後被推翻”被認為是被大企業所綁架。“巴氏奶標準初稿的起草單位是蒙牛乳業集團,生鮮乳標準由伊利集團起草,優酪乳標準船旋煮則由光明集團起草。
國標過低
每當公眾質疑食品安全標準過低了,總有一種聲音呼籲,標準制定講究國情適用。這種觀點嚴格來說並無錯,誰都明白不可能一口吃成乎雅個胖子,也會尊重中國“發展中”的現實。
公眾無法接受的是,從三聚氰胺事件到瘦肉精事件,許多食品安全標準早已與“國情”無汗捉櫻協關,發展的中國早應該摒棄這些落後的食品安全標準,可現實中這些落伍的標準卻依然執行。符宙煮因此,面對公眾對食品安全的擔憂,重振食品安全標準的公信力,有關部門不能僅僅以簡單回應了事,更應該思考食品安全標準是否早已落後於時代發展。
國標監管
執法監督
有專家認為,中國食品安全違放員頸法成本低,漿嘗設已經成了市場道德缺失、食品安全問題屢屢發生的主要原因。當某一行業違規成風,又缺乏明確的懲罰機制,加之懲罰多以打擊重點曝光對象的情況時,行業內商家就易傾向於認為這種違規行為產生的風險分攤到每個商家的頭上也是極小的,進而導致更多違規行為的產生。除了相應刑法措施要跟上之外,民法也需跟進。要想徹底解決中國食品安全問題,必須重塑目前分散多段的監管方式,使安全與生產監管責任分家,讓食品安全責任從目前的多部門分散管理過渡到一個部門來負責。
監管機制
普通百姓雖然不一定知道怎樣的糊整料應標準是安全的,但至少業內專家看得懂;不同企業之間,為了維護自身利益,也會出現有利於消費者的競爭;還有一些獨立專家和研究機構,也可以代表消費者發聲。國外很多大品牌被曝出存在安全隱患,都是由民間研究機構最先檢測發布的。另外,牛奶是全世界人都喝的,安全標準也不應差太多,在這方面,完全可以和國際接軌。
出現明顯過低的標準,然後拿產地和工藝說事兒,很難讓人信服。通過剖析乳業國標這個麻雀,可以看出所謂開門制定標準和公開透明博弈,並沒有真正落實。煞有介事地公開徵求意見、組織專家論證,都抵不過最後的“臨門一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