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分配製度改革的歷史邏輯與現實問題》是中國人民大學國有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經濟學院助理教授陳偉凱發布的報告。
《國有企業分配製度改革的歷史邏輯與現實問題》是中國人民大學國有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經濟學院助理教授陳偉凱發布的報告。
《國有企業分配製度改革的歷史邏輯與現實問題》是中國人民大學國有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經濟學院助理教授陳偉凱發布的報告。報告解讀報告指出,國有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國有企業是國有經濟最主要的實現形式。國有企業分配製度既...
《我國政府間企業所得稅分配問題研究》是陳鑫創作的經濟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1年1月。該書主要採用規範分析方法,綜合運用了新制度經濟學、財政分權等相關理論,遵循歷史演變邏輯,注重製度要素背後的經濟理由和可能產生的經濟效應,客觀分析制度變遷的約束條件和可行性,試圖找到解決跨地區經營企業所得稅分配問題的可能和...
公司利潤分配規則,是公司資本維持原則之下的一個子規則。公司利潤分配規則, 旨在回答:分配的涵義,何種財務狀況方能分配,由誰來決定是否分配。第一個問題,關係股東權益的變現與小股東權益的保障。第二個問題,關係股東與債權人利益的衝突與平衡。第三個問題,關係分配決議的決定權誰來掌控。分配內涵 什麼是公司...
分配製度的變遷就是分配模式的更迭與主導分配方式的變換。由於分配製度是經濟發展的動力機制,適應生產力發展而變遷的分配製度為不同時代的人們提供了充足的動力。 企業收益分配理論是財務管理理論的三大內容之一,但是國內學術界一直以來都比較重視投資、籌資管理的研究,對收益分配管理的研究則很少。與此相反,分配問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歷史邏輯、中國模式的實質和意義、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國有企業的改革與發展、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比較優勢與對外開放、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原因等方面,深入揭示了中國經濟改革的基本經驗,並對這些經驗進行了總結概括,分析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經驗的理論含義、理論創新和理論...
由於改革的滯後和歷史的慣性,國營企業的按勞分配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比較而言還不如其他類型企業搞得好,因而束縛了職工的積極性,一些能幹人紛紛跳槽,就是例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按勞分配是按兩個層次進行的。不同企業之間的職工,即使其付出的勞動是相同的,甚至其勞動成果也是相同的,但所獲得的分配卻不相同。...
二、國有資本財政分配的直接目的是國有資產的巨觀經濟效益 由於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和政府具有調節巨觀經濟的職能,因而在國有資本財政對國有企業的收益分配和再投資中,不能不從國民經濟的整體和國有資本巨觀經營的效益上考慮問題。在國有企業的稅後利潤分配和投資中,既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
所以,在談到公營企業改革時,就不能和國有企業同用同一藥方,一刀切地搞政企分開,而只能朝有利於政企結合的方向發展。政企分開與政企不分的關鍵,在於企業的領導階層是否由政府控制。若一個企業的主要負責人,是通過政府任命的,則屬於政企不分,反之,是政企分開。界定公營企業,就是要將那些需要政府任命負責人的...
隨著“家屬革命化”的進程,來自農村的妻子首先被納入企業所屬的集體所有制單位中工作,開始進入單位系列。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國有企業的就業安排採取了“老廠辦新廠,單位包家屬”的辦法。在封閉的空間內,國有企業逐漸形成了“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家族化”利益群體。地理空間組織行為往往具有很強的歷...
1992年初鄧小平同志的南巡講話和1992年10月黨的“十四大”的決議標誌著中國改革開放進入新的歷史階段。鄧小平於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在巡視南方時發表了關於市場經濟問題的及其重要的談話。他說:“計畫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畫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畫;市場經濟...
西方經濟學要解決三個問題,生產什麼?如何生產?為誰生產?簡言之,資源配置問題。生產什麼,如何生產可稱之為生產問題,而為誰生產則是分配問題。在當今社會化生產方式下,生產主要是由企業完成的,雖然不排除在某些場合仍然存在個體生產的情況,但企業無疑是最重要的微觀生產主體。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價格是資源配置的...
十六、國企改革才是貨真價實的供給側改革 張文魁 / 172 十七、國有企業在“供給側改革”中的地位與使命 李錦 / 177 (一)“供給側改革”的出發點: 搞好企業,增加新型供給 / 177 (二)國企改革頂層設計貫穿新供給經濟學的思想 / 179 ( 三)“供給側改革”與國企市場化的歷史借鑑 / 181 (四)新...
改革開放40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進入新時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發生變化,經濟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日益突出,收入分配差距過大已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已到了著力解決發展差距過大,促進共同富裕實現的歷史階段。基於此,《新的歷史條件下共同富裕實現路徑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作...
國家面對日益壯大且經營邊界不斷擴大的非公有制經濟,採取什麼形式實施社會性管理成為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市場經濟進程動搖了傳統的政府公共管理體制的根基。與現實的所有制結構相適應的巨觀管理體制的建設也極為滯後。思維定勢 長期的國有企業制度形成了一定的思維定勢,好像不論是什麼類型的企業都要置於政府的管制之下,...
四、分配製度改革與資本收入的合法化 第五章 當代資本屬性理論的重要論爭及其啟示 一、當代資本屬性理論的重要論爭 二、當代資本屬性理論爭論的啟示 結語:馬克思主義資本屬性理論中國化與中國的現代化問題 一、理論與現實的統一:現代性與現代化 二、馬克思主義資本屬性理論中的現代性思想 三、歷史與邏輯的統一:馬克思...
9.2巨觀體制改革的核心:分權化的規範化 9.3巨觀體制改革:建立新體制框架的重要標誌 9.4構建巨觀新體制的微觀基礎:企業制度創新 9.5國有經濟的活力:公有資本運動及導控度 10 統一市場構建與地區不平衡發展 10.1改革中的地區發展:總量增大與差距擴大的矛盾 10.2地區問題的兩難困境 10.3地區發展格局的變動...
第二章 中國傳統事業體制的歷史、現實與困境 第一節 傳統事業體制的特徵與弊端 一、 中國傳統事業單位的基本特徵 二、 中國傳統事業單位體制存在的弊端 三、 中國傳統事業單位體制存在弊端的成因與根源 第二節 改革開放以來事業單位體制的改革歷程 一、 改革的主要階段 二、 當前改革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原因分析 第...
第八章 激勵的悖論:分權化對企業的經濟影響/181 第一節 分權化改革下國有資產“流失的悲劇”/181 一 公地經濟與“流失的悲劇”/183 二 國有資產流失的主要表現形式/183 三 所有者主體缺位:國有資產流失的制度成因/185 第二節 非經營性國有資產:主體缺位/187 一 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的基本狀況和特點/...
1.4 按勞分配的理論淵源 第2章 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的歷史變遷 2.1 按勞分配的歷史實踐 2.2 按要素分配:理論與實踐 第3章 改革實踐的選擇:從按勞分配到按勞分配與按要素分配相結合 3.1 轉型期收入分配製度的演變軌跡考察 3.2 轉型期分配製度演變的內在邏輯分析 第4章 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
混合所有制將打破國有所有權鐵板一塊的格局,企業不再是單一國有經濟的利益載體,而是各種不同經濟利益的代表,不同經濟利益主體之間相互制衡,在企業的發展問題上相互協商,政府作為股權持有人之一,已不可能任意支配和左右企業的投資、生產、經營和分配決策,這樣,企業一方面不再受政府的操縱,另一方面也不能再依賴於...
抑或盡力減少反對力量;從改革需求方面來看,儘管各部門、各行業、各地區與各類企業改革以及各個個體經濟主體的私人收益與社會收益、私人成本與社會成本之間存在差異,但其中經濟外部性與“搭便車”等問題的天然存在會不斷刺激各個理性的經濟利益個體與經濟利益集團為了追求其額外的經濟利益增長而謀求改革。
國有企業改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法制的健全的和執法的有效。共性 那么,這些包含在公有資本與私有資本之中的生產關係的共性特徵究竟是什麼呢?在這個問題上,國內已經有許多學者作了大致相近的理論表述,其中除了商品經濟的共同特徵之外,最重要的性質就是資本以剩餘價值為目的的價值運動過程。進一步說,資本之所以...
由此,1981年11月召開的全國人大五屆四次會議,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計畫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1982年9月黨的十二大勝利召開,大會再次強調:“正確貫徹計畫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原則,是經濟體制改革中的一個根本性問題。”客觀地講,這個改革模式是一個歷史性進步,因為在堅持計畫經濟體制前提下,...
第一節 新時代國有企業改革的基本進展 第二節 新時代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進展 第三節 新時代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改革的進展 第四節 當前國有企業改革所面臨的問題與難點 第五節 面向2025年國企改革深化的政策著力點 下篇 歷史與制度 第十六章 “五年規劃”的歷史與經驗 第一節 十三個“五年規劃”的歷史回顧 第二節...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制度化建議 自下而上的創新 企業活力與企業家精神 第五章 全球經濟中的中國經濟 用世界和歷史眼光看中國經濟的黃金十年 全球化下的中國和世界 世界經濟變局:問題與思考 理解經濟“新常態”未來經濟六大趨勢與企業家精神 第六章 改革進行時 轉軌經濟中的公司治理 巨觀調控不是市場監管 競...
“十三五”時期,中國面臨的國內外環境複雜多變,很多情況是改革開放以來所沒有遇到過的,特別是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造成巨大影響。在此背景下,中國經濟仍然能夠取得歷史性成就,交出一份可載入史冊的答卷,最根本的就在於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科學指引。進入了新發展階段,人們依然要...
這是改革開放以前,我國社會在所有制和所有權問題上的主流 意識形態。在實踐中強調勞動者作為生產資料所有者與生產資料的直接結合;把所有制與所有制的 實現方式高度統一,把所有權與經營權高度統一。在全民所有制由國家享有所有權直接經營國有企 業,工人以生產資料所有者和勞動者的身份在國有企業同生產資料直接結合。在...
三、國有企業改革的困境:對若干必革舉措的理論分析 四、從“政權本位”到“產權本位”:國有企業產權改革的基本思路 五、產權改革必須深化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改革 ……第六章 混合所有制與社會主義分配製度 下篇 混合所有制的實現與發展方向 第七章 混合所有制的實現途徑 第八章 混合所有制的過渡性與發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