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分配製度改革的歷史邏輯與現實問題

《國有企業分配製度改革的歷史邏輯與現實問題》是中國人民大學國有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經濟學院助理教授陳偉凱發布的報告。

報告解讀
報告指出,國有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國有企業是國有經濟最主要的實現形式。國有企業分配製度既是國有企業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落實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分配原則的載體。在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同時,如何堅持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不斷增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社會主義因素,是新時代國有企業分配製度改革面臨的重大問題和歷史使命。國有企業分配製度的歷史演變是對具體歷史發展階段中現實問題的回應,反映了以“外部邊界明晰化”和“內部關係民主化”的矛盾運動為主線的理論邏輯。歷史的經驗教訓啟示我們,新時期國有企業要在外部邊界明晰化的前提下加快推動內部關係民主化,在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係,推動構建全體員工利益共同體上起模範帶頭作用,率先打破“逐底競爭”的困局,帶動整體分配狀況的改善。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國有企業利潤上繳和使用機制,加快構建設普惠型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制度,逐步提高勞動力再生產的社會化程度;另一方面,要積極探索適合社會主義勞動關係的現代企業制度,建立健全企業內部經濟民主制度,不斷提高企業內部勞動者的民主參與和民主監督,在明確利益邊界的基礎上推動經濟分享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本報告主要內容包括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國有企業分配製度改革問題的研究背景,國有企業分配製度改革問題的研究方法,以及國有企業分配製度的內涵。第二部分介紹國有企業分配製度改革的理論邏輯與歷史進程。其中,理論邏輯可以歸結為“外部邊界明晰化”和“內部關係民主化”的矛盾運動,歷史進程可以劃分為五個階段:以改造內部關係為主導的探索階段(1949年至1978年)、從計畫走向市場的過渡階段(1978年至1992年)、以明晰外部關係為主導的改革階段(1992年至2012年)和全面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階段(2012年以來)。第三部分介紹國有企業分配製度改革面臨的問題。一方面,尚無法從理論上清晰的論述要素市場化配置與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分配原則之間的關係;另一方面,在實踐中存在分配關係和勞動關係惡化的現象進一步向國有企業、國有部門蔓延,表現為高管薪酬不合理問題和勞務派遣及勞務外包不規範問題。第四部分提出國有企業分配製度改革問題的未來關注方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