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從經濟改革與經濟理論的發展、馬克思經典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現實的關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歷史邏輯、中國模式的實質和意義、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國有企業的改革與發展、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比較優勢與對外開放、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原因等方面,深入揭示了中國經濟改革的基本經驗,並對這些經驗進行了總結概括,分析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經驗的理論含義、理論創新和理論價值,特別是闡述了其對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發展和創新的貢獻。
作品目錄
| 第八章 國有經濟與社會主義無關嗎?——兼論國有經濟的社會性質 |
第二章 馬克思經典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實踐 | 第九章 “市場失靈”不是國有經濟存在的依據——兼論國有經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
| |
| |
| |
| |
| |
作品思想
(1)關於中國的改革實踐與中國的經濟理論。該書提出,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革命和建設成就的基礎上,中國成功地走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和經濟改革的新道路,中國經濟顯示的蓬勃生機和活力為全世界所矚目,中國的崛起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中國模式”“中國經驗”“中國道路”和“北京共識”成了全世界關注的焦點。如何正確總結中國改革開放偉大實踐的經驗,打造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經濟學體系和學術話語體系,增強中國經濟學的自覺自信,是中國經濟學界面臨的重大而緊迫的時代課題。而發展中國的經濟理論,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廣泛學習和正確借鑑西方的經濟理論,立足中國的實踐,解答中國的問題,開放融通、兼容並包,並從中國的實踐經驗中總結經驗、構建話語、提煉思想、創新理論,絕不能盲目崇拜和照抄照搬西方的經濟理論。
(2)關於馬克思經典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實踐。該書認為,經典社會主義經濟理論是由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馬克思恩格斯通過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矛盾運動規律和發展趨勢的深刻分析,揭示了未來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經濟關係的基本特徵,其主要內容包括: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建立自由人的聯合體;消滅私有制,生產資料社會占有;共產主義高級階段實行按需分配,低級階段實行按勞分配;消滅商品生產,對社會生產實行有計畫的調節;消除城鄉和工農差別,實現城鄉融合;階級和國家的消亡,對人的統治將由對物的管理和對生產過程的領導所代替;各國人民之間的民族分隔和對立日益消失;向社會主義的過渡需要一個較長的時期,在過渡時期可以採取合作制、商品生產等多種中介形式。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經典形態,是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本源和基礎,是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指南。但是這些理論只是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起點,而不是它的完成形態,更不是它的終結,因而需要在實踐中加以不斷的檢驗、豐富和發展。
(3)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歷史邏輯。該書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在理論上的表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創造性地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努力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歷史起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改革開放新的實踐相結合,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一步回答了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一系列重大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圍繞著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推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發展。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該書入選2014年度《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張宇,1964年生,陝西省榆林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二級教授、院長,《政治經濟學評論》主編、中國《資本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