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地理課本

國小地理課本是學科教學用書。中國最早自編出版的是 1901 年張相文的《初等地理教科書》(供初小用)和《中等本國地理教科書》(供高小用)。前者以圖畫與地理名詞相結合;後者以文字為主,講述中國地理大要和分省地理。20 年代以後,初小地理未單獨設科,必要的地理常識納入國語教材中。高小地理、歷史、公民合為社會科,教材有混合編寫的,也有分科編寫的。1943 年, 中國教育部審定的《高級國小地理》課本詳中略外,中國地理採用遊記體形式。抗日戰爭時期,陝甘寧邊區和膠東抗日根據地編寫的地理教材,重點為政治經濟地理,以根據地戰爭與生產需要為背景,使學生獲得自然地理和中外地理知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家多次組織編寫出版國小地理通用課本。

基本介紹

1954年出版的供全國國小五、六年級使用的地理課本,內容包括地球、中國地理和各洲地理三部分,加強了認識自然界、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和改造自然的教育,將分省論述中國地理區域部分的方法,改為按七大自然區編寫, 以景觀為主,注意文字和圖像的直觀性,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1958年, 國小地理課時減少一半,僅在五年級開設,課本內容也相應精簡。1963年, 根據《全日制國小地理教學大綱(草案)》編寫了供國小五年級使用的國小地理課本,內容包括地球、地圖、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常識,中國區域地理部分恢復分省(自治區、直轄市)編寫的方法。1982年,國小高年級恢復地理課,課本內容分為四部分:(1)自己的家鄉;(2)地球和地球儀;(3) 我們的祖國;(4)世界。教材編寫注意由近及遠、由感性到理性的原則,課本中增加彩色景觀照片。自 1992年開始,國小地理、歷史合併為社會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