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的故事/人文故事

國寶的故事/人文故事

程方勇著的《國寶的故事》講述了北京人頭蓋骨、后母戊大方鼎、秦始皇陵兵馬俑、《清明上河圖》等26件稀世國寶的傳奇故事,詳盡地介紹它們的製作、流傳和發現過程,全面地展現其歷史價值、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及研究價值,深刻地揭示了國寶所折射出的民族命運與歷史興衰。

基本介紹

  • 書名:國寶的故事/人文故事
  •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 頁數:185頁
  • 開本:16
  • 作者:程方勇
  • 出版日期:2014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程方勇著的《國寶的故事》精心選配了百餘幅彌足珍貴的圖片,包括挖掘現場的歷史鏡頭、國寶的展示照片以及示意解構圖,圖片的說明文字不僅介紹了國寶的基本情況與珍貴价值,還對其相關的背景資料做了提示,圖文契合。
書中還補充了文物小知識、國寶大事記等。此外,本書融入藝術理念,穩重大方的版式設計與精美簡潔的裝幀設計,將歷史文化與藝術完美結合。

圖書目錄

北京人頭蓋骨
后母戊大方鼎
利簋
曾侯乙編鐘
秦始皇兵馬俑
金縷玉衣
長信宮燈
馬踏飛燕
《孫子兵法》竹簡
素紗禪衣
帛畫
《蘭亭序》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遊春圖卷》
韓熙載夜宴圖
法門寺舍利
《清明上河圖》
《淳化閣帖》
《蜀素帖》
玫瑰紫釉花盆
《鵑華秋色圖》
永樂大典
金冠
《康熙南巡圖》
《三希堂法帖》
《四庫全書》
小詞典
翁文灝
鄭孝胥
長平之戰
王翦
霍去病
西夏
《平復帖》
李煜
《太平廣記》
《太平御覽》
《文苑英華》
吳興八俊
紀昀

文摘

時間定位在1974年3月,地點在陝西省臨潼縣的西楊村,一個驪山腳下,距離秦皇陵大約5里的小村莊。春寒料峭,乍暖還寒,西楊村又遭遇了多年常見的春旱天氣,於是,村民們只好啟動一年一度的打井工程。在這裡,打井抽水已經被村子裡的村民自覺不自覺地當做“革命”傳統了。一天,幾個村民在生產隊長和副隊長的帶領下,來到村子西南邊柿園一角的西崖畔。他們先得定下井口的位置。位置應該定在什麼地方呢?幾個村民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通過對周圍的地形,及驪山與村子的地勢情況進行一番分析,又簡單地估算了一下地下水可能流經的路線,最後,用鋤頭在一塊特別不起眼兒的地面上粗略地劃了一個圈圈兒,意思就是說,那個地方就是他們要打的井了。
帶著對即將誕生的大井,會賦予整個村子林茂糧豐的希望與憧憬,他們滿意地放工了。
殊不知,他們所畫的並不準確的小“圈圈兒”,竟然瞎貓撞上死耗子,準確地伸進了一個規模巨大的地下軍團!
第二天,天公作美,是一個大晴天,陽光暖融融的,正適合挖井幹活。隊長帶著村裡的幾個青壯年勞力,就在昨天做好標示的地方挖了起來。他們的目標是打出一口大井,多出水,多澆灌。開挖工作非常順利,村民們個個情緒高漲,似乎成功就在眼前。僅僅兩天后,難題就出現了。他們碰上了堅硬得像石頭一樣的夯土層(後來,據專家們分析,那就是2000年前修陵的刑徒的作品),但這並沒有影響到工作的進行。繼續往下挖開,挖到3米左右的時候,沒想到又出現了一層厚厚的紅土。村民儘管覺得有些不可思議,甚至有些村民憑著自己的經驗猜測出現這些狀況的原因,但大家仍然沒有動搖,還是接著繼續挖井的工作。
第5天的時候,也就是1974年3月29日,一個楊姓村民忽然在靠井筒西壁的腳下,發現了一個圓口形空腹陶俑的俑脖。然而,他將這個圓口形俑脖當成普通的瓦罐。這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大家輕輕地往下挖,出乎他們預料的是,最後挖出來的根本不是一個瓦罐,而是一個陶製的塑像。緊接著又挖出了俑頭、俑手和俑腿。再往下挖便是一大堆陶俑碎片和青磚平鋪的地面。
接著,他們又在磚鋪的地面上發現了幾個弩機和一束束已經發綠的青銅箭鏃。
村民們一時也犯了糊塗,不知如何是好,只好將挖出的磚頭、陶俑、箭鏃帶回村里。這下,“西楊村打井挖出了神像”的訊息,就像風一樣傳了開去。人們紛紛前來圍觀。圍觀的人群中,一些略有考古知識的人指出這些新挖出的方磚竟然和始皇陵附近出土的秦磚一模一樣,這將大家的思路從這些陶俑一下子轉移到5里之外的秦始皇陵上。這一轉移不打緊,村民們馬上意識到了事件的重要性。他們催促縣上派人來鑑定。而打井的事情則已被置之腦後了。
不久,縣文化館就派人飛車趕來。這些專管文物的工作人員,雖然有著多年實踐經驗,但是,當他們面對著這與真人一樣大小的陶俑的時候,還不能夠確切定論。他們只是隱隱感到,挖出的陶俑應該是有來頭的東西,很有可能是國家級寶物。他們決定先將出土的東西帶回縣文化館。於是,俑頭、俑身和俑腿全部被細心地包紮了起來,出土的每一塊碎片都被收集了起來,連同弩機箭鏃等一起被送交到縣文化館。
可能是出於鑑定的謹慎與認真吧,年輕的考古工作人員,夜以繼日地摸索著,細心地修復著。他們希望通過對陶俑進行基本的修復,以判斷它的製作年代,然後,再行文上報。畢竟,修理和復原才是揭開這些奇特文物之謎的第一步工作。在修復的同時,考古工作人員,甚至還帶著社員又去現場實地開挖,就這樣,這個重大的文物發現訊息,在其開始的兩個多月的時間內,並不為外界所知。
修復工作進行得很慢,信息卻傳得很快。就在這時,一個在北京工作的新聞記者,回臨潼縣探親,正好親眼目睹了初步修理好了的鎧甲俑和短褐俑。他非常激動。敏銳的職業嗅覺讓他覺得,這是一個絕好的報導素材。回到北京後,1974年6月25日,激動的記者,便撰寫了一份重要的內部情況報告,命名為“秦始皇陵出現一批秦代武士陶俑”,交由《人民日報》編輯部刊發。  P32-33

序言

在中華民族浩如煙海的文化遺存中,能稱為“國寶”的文物都具有無與倫比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研究價值與收藏價值。比如“北京人”頭蓋骨、后母戊大方鼎、秦始皇陵兵馬俑、《清明上河圖》等,這些在本書中你都將會看到。然而國寶的真正價值,在於其深厚的文化內蘊:它見證了中國悠久的歷史,記載了中華民族的古老文明,聯結了歷史與現實的血脈。走近國寶,我們可以更直觀地看到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歷程,可以更深刻了解中華民族的命運興衰;品賞國寶,可以愉悅精神,培養愛國情操,提高人文素質。這也正是編寫本書的動機。
本書講述的26件國寶,涵蓋了青銅器、金器、瓷器、畫作墨跡等諸多方面,有用作演奏音樂的曾侯乙編鐘,有喪葬禮服金縷玉衣,有溝通天地與人間的畫卷馬王堆帛畫……每一件國寶身上,都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審美意識、社會制度、思想意識,反映出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件國寶的背後都講述了一段段鮮為人知的傳奇故事:后母戊大方鼎有著怎樣一段險象環生的出土經歷?金縷玉衣為何能屍寒千年玉猶存?《韓熙載夜宴圖》的成畫過程究竟隱藏了怎樣的奇聞軼事……
《國寶的故事》所講述的26件國寶,對於豐富燦爛的中華文化遺存來說,只不過是滄海一粟。我們希望通過講述這些珍貴文物的故事,使讀者對中國悠久的古代文明進程,對近代中國的歷史變遷有新的認識和啟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