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富論(黃金版)》是2013年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英國亞當·斯密。
基本介紹
- 作者:英國亞當•斯密
- 原版名稱: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 譯者:謝宗林 / 李華夏
- ISBN:9787511717948
- 頁數:776
- 定價:98.00元
-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11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國富論》譯本繁多,相較於目前市場上的其他譯本,譯者是亞當·斯密研究專家,不但翻譯了《國富論》,也翻譯了《道德情操論》。此譯本是唯一標明由經濟學學者翻譯並提供譯者簡介的版本,具有較高的權威信。同時本版採用全金包裝,切口也刷了金,是一部值得珍藏的經典。
《國富論》,全稱《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為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Adam Smith)親赴歐洲各地考察,於1776年發表的一部改變人類歷史的創世巨著。這是人類首度針對政治經濟原理進行邏輯嚴謹的科學論證。亞當·斯密總結了近代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經驗,批判地吸納了它之前的重要經濟理論,對國民經濟的運行過程作了系統的整體描述,是現代經濟學的集大成之作。本書以“西方經濟學的‘聖經’”、“經濟學百科全書”、“第一部系統的偉大的經濟學經典”、“影響世界歷史進程的10部書之一”、“影響人類文化進程的100部經典之一”、“對中國近代社會影響最大的經濟學譯著”等評價,享譽全世界。
《國富論》主導了人類政治經濟的演進方向,即使是現今龐大複雜的社會,其運作方式仍然依循本書的模型原則。作者亞當·斯密在書中闡述了財富來源和經濟發展的原理,並且說明財富在社會各階層自然分配的秩序。他不僅強調市場機制的無形力量,更凸顯出經濟體系存在著表面現象與內部實質聯繫的雙重性。
作者介紹
亞當·斯密(Adam Smith),18世紀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和倫理學家。1723年6月5日出生於蘇格蘭法夫郡;1737年進入格拉斯哥大學學習哲學;1740年被選入牛津大學深造;1748年任愛丁堡大學講師;1751年任格拉斯哥大學教授;1763年任英國財政大臣養子的伴遊導師;1778年任愛丁堡關稅局長;1787年受聘為格拉斯哥大學校長;1790年7月17日辭世,享年67歲。
斯密一生奉獻了兩部傳世經典:《道德情操論》(1759年)和《國富論》(1776年)。前者為倫理學著作,它的出版使斯密享譽學術界;後者為經濟學著作,它的出版標誌著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誕生,也成就了亞當·斯密作為“經濟學之父”的不朽名聲。
譯者簡介:
謝宗林,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經濟研究所博士候選人,曾任中華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常在《經濟前瞻》、《東南亞經貿報導》等知名專業期刊發表論述,譯有《道德情操論》、《國富論》(合譯)以及《不要命的自負》(哈耶克著)等。
李華夏,1951年生,台灣大學經濟系畢業,美國南伊利諾州立大學經濟學博士,曾任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台灣清華大學及暨南國際大學兼任教授等,譯有《國富論》(合譯)、《有閒階級論》、《蝴蝶效應經濟學》等。
作品目錄
第一卷論勞動生產力改善的原因,並論勞動產出自然而然在各社會階級間分配的次序
第一章論分工
第二章論促成分工的原理
第三章分工受限於市場範圍
第四章論金錢的起源與套用
第五章論商品的真實價格與名義價格(商品的勞動價格與金錢價格)
第六章論商品價格的構成部分
第七章論商品的自然與市場價格
第八章論勞動工資
第九章論資本利潤
第十章論勞動與資本在不同行業的工資與利潤
第一節行業本身性質不同所產生的差異
第二節歐洲各國政策所導致的差異
第十一章論地租
第一節論一定讓地主有地租可拿的土地產物
第二節論有時讓地主有地租可拿,有時則不然的土地產物
第三節論一定提供地租的產物,和有時提供有時不提供地租的產物,兩者個別價值的比例變化
附論前四世紀間銀價的變化
結論
第二卷論物品積蓄的性質、累積與運用
序言
第一章論物品積蓄的種類
第二章論貨幣作為社會全部積蓄中的一個特殊種類或論國家資本的維持費用
第三章論資本的累積,兼論生產性和非生產性勞動
第四章論貸出取息的積蓄
第五章論資本的各種用途
第三卷論不同國家財富增加的過程
第一章論國家財富增加的自然過程
第二章論羅馬帝國滅亡後歐洲古代國家農業發展的阻礙
第三章論羅馬帝國滅亡後城鎮的興起和進步
第四章論城鎮商業活動如何促進鄉村改良
第四卷論政治經濟學的思想體系
序言
第一章論重商主義
第二章論限制從外國進口國內能夠生產的產品
第三章論特別限制貿易差額於我不利的國家商品進口
第一節即便根據重商主義的原則,這種限制也不合理
第二節根據其他原則,那些特別限制並不合理
第四章論退稅
第五章論獎勵金
第六章論通商條約
第七章論殖民地
第一節論建立新殖民地的動機
第二節新殖民地繁榮的原因
第三節論發現美洲與繞過好望角牴達東印度之航路讓歐洲得到的好處
第八章重商主義之結論
第九章論重農主義,或論那些主張土地的產出是各國收入或財富的唯一或主要來源的政治經濟思想體系
第五卷論君主或國家的收入
第一章論君主或國家的經費
第一節論國防經費
第二節論司法經費
第三節論公共設施和公共機構的經費
第四節論支持君主尊嚴所需的經費
結論
第二章論社會一般或公共收入的來源
第一節論君主或國家的專屬財源或收入來源
第二節論稅捐
第三章論公共債務
附錄
第一章論分工
第二章論促成分工的原理
第三章分工受限於市場範圍
第四章論金錢的起源與套用
第五章論商品的真實價格與名義價格(商品的勞動價格與金錢價格)
第六章論商品價格的構成部分
第七章論商品的自然與市場價格
第八章論勞動工資
第九章論資本利潤
第十章論勞動與資本在不同行業的工資與利潤
第一節行業本身性質不同所產生的差異
第二節歐洲各國政策所導致的差異
第十一章論地租
第一節論一定讓地主有地租可拿的土地產物
第二節論有時讓地主有地租可拿,有時則不然的土地產物
第三節論一定提供地租的產物,和有時提供有時不提供地租的產物,兩者個別價值的比例變化
附論前四世紀間銀價的變化
結論
第二卷論物品積蓄的性質、累積與運用
序言
第一章論物品積蓄的種類
第二章論貨幣作為社會全部積蓄中的一個特殊種類或論國家資本的維持費用
第三章論資本的累積,兼論生產性和非生產性勞動
第四章論貸出取息的積蓄
第五章論資本的各種用途
第三卷論不同國家財富增加的過程
第一章論國家財富增加的自然過程
第二章論羅馬帝國滅亡後歐洲古代國家農業發展的阻礙
第三章論羅馬帝國滅亡後城鎮的興起和進步
第四章論城鎮商業活動如何促進鄉村改良
第四卷論政治經濟學的思想體系
序言
第一章論重商主義
第二章論限制從外國進口國內能夠生產的產品
第三章論特別限制貿易差額於我不利的國家商品進口
第一節即便根據重商主義的原則,這種限制也不合理
第二節根據其他原則,那些特別限制並不合理
第四章論退稅
第五章論獎勵金
第六章論通商條約
第七章論殖民地
第一節論建立新殖民地的動機
第二節新殖民地繁榮的原因
第三節論發現美洲與繞過好望角牴達東印度之航路讓歐洲得到的好處
第八章重商主義之結論
第九章論重農主義,或論那些主張土地的產出是各國收入或財富的唯一或主要來源的政治經濟思想體系
第五卷論君主或國家的收入
第一章論君主或國家的經費
第一節論國防經費
第二節論司法經費
第三節論公共設施和公共機構的經費
第四節論支持君主尊嚴所需的經費
結論
第二章論社會一般或公共收入的來源
第一節論君主或國家的專屬財源或收入來源
第二節論稅捐
第三章論公共債務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