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一般指本詞條

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簡稱海洋一所)成立於1958年,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

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是從事基礎研究、套用基礎研究和社會公益服務的綜合性海洋研究所,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海洋科研實體。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近海、大洋和極地海域自然環境要素分布及變化規律,包括海洋資源與環境地質;海洋災害發生機理及預測方法;海氣相互作用與氣候變化;海洋生態環境變化規律和海島海岸帶保護與綜合利用等。

根據2019年3月研究所官網顯示,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擁有近600人的科學研究、技術支撐和業務管理隊伍,其中高級職稱180餘人;牽頭組建了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的2個功能實驗室,建有5個部級重點實驗室、9個國際科技合作機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 外文名:The First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MNR
  • 簡稱:海洋一所·FIO
  • 創辦時間:1958年
  • 類型:綜合性海洋研究所
  • 主管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
  • 現任領導:李鐵剛(所長)
    喬方利(黨委書記)
  • 專職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6個
  • 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
  • 地址:青島市嶗山區仙霞嶺路6號
歷史沿革,科研條件,人員編制,科研部門,設施資源,合作交流,建設成就,科研成果,學術期刊,榮譽表彰,人才培養,學科建設,教學建設,資質證書,文化傳統,形象標識,精神文化,機構領導,現任領導,歷任所長,

歷史沿革

1958年4月,為促進海軍海洋及航海科學技術工作的發展,海軍部隊組建了海洋航海科學技術研究所,即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前身。
1964年12月,劃歸海洋局建制,更名為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並從1965年1月1日起由國家海洋局實施全面領導。
1965年11月,國家海洋局批准海洋一所由天津塘沽搬往青島市山東海洋學院內,搬青島市後,院、所合一,由山東海洋學院實施全面領導。
1967年5月,國家海洋局黨委轉發海軍指示,海洋一所黨政工作由國家海洋局和北海艦隊實行雙重領導,脫離海洋學院領導。
1987年4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研究所為海洋生物學碩士學位授予點。
1993年11月,海洋一所“青島海洋工程勘探設計和環境開發中心”成立。
2000年4月,科技部正式批准海洋一所為公益類科研單位,科技體制改革國家試點單位。
2013年5月,研究所成為國家海洋局首批“海洋人才港”設立單位。
2018年3月,國家海洋局併入自然資源部,研究所更名為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科研條件

人員編制

根據2019年3月研究所官網顯示,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有職工532人,院士5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外聘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和美國工程院院士1人)。正高級職稱74人,副高級職稱114人;入選“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國家“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1人,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4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0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巢紀平(雙聘)
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丁德文(專職)、方國洪(專職)、袁業立(專職)、黃鍔(外籍)
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石學法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領軍人才”專家(1人):喬方利
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專家(4人):喬方利、華鋒、李鐵剛、李培英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0人):丁德文、馬德毅、方國洪、石學法、喬方利、華鋒、李鐵剛、李培英、張傑、袁業立

科研部門

根據2019年3月研究所官網顯示,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牽頭組建了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的2個功能實驗室,建有5個部級重點實驗室、9個國際科技合作機構。
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區域海洋動力學和數值模擬功能實驗室、海洋地質過程與環境功能實驗室
自然資源部重點實驗室(5個):海洋環境科學與數值模擬實驗室、海洋沉積與環境地質實驗室、海洋生態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室、海洋生物活性物質實驗室、數據分析與套用實驗室
國際研究機構(9個):中韓海洋科學共同研究中心、中國-印尼海洋與氣候聯合研究中心、中-泰氣候與海洋生態聯合實驗室、中澳海洋工程聯合研究中心、中俄海洋與氣候聯合研究中心、中-馬海洋科技聯合中心、CLIVAR國際項目辦公室、UNESCO/IOC海洋動力學和氣候培訓與研究區域中心、中國PEMSEA中心
共建研究機構(8個):國家基金委-青島海洋科學資料共享服務中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共建)、中國大洋樣品館(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共建)、山東省海洋生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海洋生物研究院共建)、海洋遙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共建)、盤錦濱海濕地研究院(盤錦市人民政府、遼寧省海洋與漁業廳共建)、海洋工程學院(山東科技大學共建)、青島市海洋天然產物中試基地(青島市共建)、青島市現代分析技術與中藥標準化重點實驗室(青島市共建)
所屬研究機構(8個):海洋環境與數值模擬研究室、海洋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室、海洋物理與遙感研究室、海洋與氣候研究中心、海洋生態研究中心、海島海岸帶研究中心、海洋工程環境與測繪研究中心、海洋政策研究中心

設施資源

  • 圖書資源
截至2016年底,館藏紙本文獻近5萬冊、電子圖書1840餘冊、外文電子期刊88種、中外文電子資料庫16個。
  • 設備設施
根據2019年3月研究所官網顯示,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有“向陽紅01”科考船、“向陽紅18”科考船、“近海科考01”科考船;中國大洋樣品館由樣品庫房、實驗室、資料庫、展覽館和辦公室等幾部分組成,總面積3000多平方米。樣品庫房包括常溫庫、4°C樣品庫和-20°C樣品庫三類專業庫房,配套實驗室具有樣品預處理與分析測試能力,樣品管理資料庫可以實現樣品的網上申請和遠程查詢;測試中心配備了電感耦合電漿光譜/質譜儀、氣相色譜-質譜儀、總有機碳分析儀、原子螢光光度計、螢光顯微鏡、透射電子顯微鏡等測量設備。

合作交流

根據2019年3月研究所官網顯示,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與東北亞、東南亞、南亞、非洲、歐美、大洋洲等地區的諸多研究機構以及相關涉海國際組織建立了合作關係,與30多個海洋國家和地區的50多個科研單位建立了交流與合作關係,簽署並執行了20餘份所際間合作協定,在海洋觀測、海洋防災與減災、海氣相互作用、海洋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海洋地質、極地研究、海岸帶綜合管理、海洋工程等領域開展了合作。同時,研究所參與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IOC)及其西太平洋分委會(WESTPAC)、北太平洋海洋科學組織(PICES)、國際海洋研究委員會(SCOR)、全球海洋觀測夥伴關係(POGO)、東南亞海洋環境管理夥伴計畫(PEMSEA)等國際組織,以及全球海洋觀測系統(GOOS)、上層海洋和低層大氣相互作用(SOLAS)、世界氣候研究計畫(WCRP)、印度洋海洋觀測系統(INDOOS)等國際計畫的活動,並連續舉辦PICES年會、CLIVAR青年科學家論壇、WESTPAC科學大會、中國-東南亞國家海洋合作論壇等系列國際會議。

建設成就

科研成果

根據2019年3月研究所官網顯示,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完成了大量國家重大海洋專項、國家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國家“863”計畫項目、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大型國際合作項目和海洋工程勘探開發項目等,取得一批優秀科研成果。
年度
獎項
等級
項目名稱
2016
國家技術發明獎
二等獎
深海高精度超短基線水聲定位技術與套用
2016
海洋科學技術獎
一等獎
“十二五”北極海域物理海洋和海洋氣象考察
2016
海洋科學技術獎
二等獎
我國北方典型海島生態系統固碳生物資源調查與承載力評估
2016
海洋科學技術獎
一等獎
基於多源遙感手段的北海區海洋災害業務化應急監測系統研製與套用
2016
海洋科學技術獎
二等獎
深水區水下溢油數值模擬與三維仿真系統研究
2015
國家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中國海大陸架劃界關鍵技術研究及套用
2015
海洋科學技術獎
一等獎
我國近海底質調查與研究
2015
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
二等獎
海洋模式高效並行集合調整卡爾曼濾波同化系統的研發與套用
2015
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
一等獎
我國大河三角洲的脆弱性調查及災害評估技術研究
僅列出部分成果,參考資料來源

學術期刊

  • 《海洋科學進展》
海洋科學進展》創刊於1983年,由自然資源部主管,中國海洋學會和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共同主辦,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註冊批准,海洋出版社出版,中國國內、國外公開發行的學報級學術期刊。主要刊登中國國內、外在海洋科學基礎、套用基礎和套用研究以及與海洋有關的交叉學科領域最新的學術成果。主要欄目有院士論壇、學術論文、研究報導、學術討論、專題評述與綜述、實驗室介紹、海洋科學家介紹、快訊、書訊等。
  • 《海岸工程》
海岸工程》創刊於1982年,是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主管,山東海岸工程學會主辦,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有關海岸工程及海岸帶環境科學的綜合性學術刊物。主要刊登:港灣、海岸環境、入海河口整治、海岸保護、港口碼頭、防波堤、灘涂圍墾及排海工程、能源、礦藏、漁業等海岸帶資源開發和海岸帶調 查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學術論文、調查和實驗報告、海岸工程設計和施工的新方法、新工藝及其經營管理等方面的經驗和專題綜述,並介紹中國國內外海岸工程科學的發展及最新動態。

榮譽表彰

1996年5月,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被評為全國海島資源綜合調查先進單位。

人才培養

學科建設

截至2018年9月,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有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碩士點6個,此外還設有博士後工作站。同時,與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南京大學、山東科技大學、山東大學等多家高校及科研院所聯合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並與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24所中國國內知名高校共建。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碩士點(6個):物理海洋學、海洋化學、海洋生物學、海洋地質、環境科學、環境工程
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1個):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教學建設

  • 師資數據&學生培養
根據2019年3月研究所官網顯示,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有博士生導師17人,碩士生導師85人;已連續招收碩士生32屆,合計526人;有在讀碩士研究生90人,在讀博士研究生29人;已招聘博士後研究人員84人,出站後留本單位工作29人。

資質證書

根據2019年3月研究所官網顯示,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擁有地質勘查證書(甲級)、海域使用論證證書(甲級)、海洋功能區劃修編、工程勘察證書(甲級)、測繪資格證書(甲級),同時為海洋功能區劃修編技術單位。下屬青島海洋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是首批獲得原國家建設部(現住建部)的海洋工程勘察設計甲級資質證書和國家測繪局頒發的測繪甲級(國測法字〔1995〕8號文)的單位;持有國家測繪局頒發的測繪甲級以及大地測量乙級、無人飛行器航攝乙級資質證書,並於1998年8月在行業內率先通過了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標識為同心圓設計,外圍是研究所中英文環繞文字,中心上方環繞著五顆星星,象徵著中國,中部為成立年份及簡稱,下方為波浪設計,象徵著海洋。
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精神文化

  • 宗旨
促進海洋科技進步,為海洋資源環境管理、海洋國家安全和海洋經濟發展服務。

機構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所長兼黨委副書記
李鐵剛
黨委書記兼副所長
喬方利
紀委書記
孫永福
副所長
王宗靈
副所長
魏澤勛
參考資料來源

歷任所長

任期
時間
姓名
第一任
1958-1964
律巍
第二任
1975-1981
曾榮
第三任
1984-1993
陳則實
第四任
1993-2004
袁業立
第五任
2004-2007
孫書賢
第六任
2007-2016
馬德毅
參考資料來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