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成立背景,發展歷程,科研條件,人員編制,科研部門,科研成果,科研成就,學術期刊,榮譽表彰,資質證書,文化傳統,形象標識,精神文化,機構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社會評價,
歷史沿革
成立背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經歷了三、四年國民經濟恢復階段,隨即步入了大規模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時期,開始社會主義建設和國民經濟發展的第一個五年計畫。為適應國民經濟建設對木材和林產品的迫切需求,國家亟待開發建設國有原始林區,而原始林區的開發建設要求調查規劃工作必須先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領域幾乎是一片空白,既無任何圖件資料,也缺乏調查設計人才和可資借鑑的經驗。在當時條件下,學習前蘇聯的技術和經驗是惟一可行的選擇。於是國家果斷決策,將“森林航測”列為前蘇聯援建的156個項目之一,請蘇聯派專家來華援助一二年,在中國大小興安嶺等國有原始林區開展森林航空攝影測量和森林資源航空調查,同時為中國培養相關的技術人員。為了配合前蘇聯援建的森林航測項目的實施,國家組織了一支森林調查設計隊伍。
發展歷程
1954年,中央林業部決定,在一九五三年建立的航空測量隊基礎上組建“森林航空測量調查隊”,下設航空調查、航空測量和地面調查(即專業調查)三個分隊。4月16日,前身“林業部調查設計局森林航空測量調查大隊”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正式宣布建隊,隊址設在北京和平里,共有402位森調隊員。
1955年,三個分隊獨立設隊成為三個機構。地面調查隊改名為“林業部森林綜合調查隊”。
1960年,三個分隊合併,成立“林業部森林綜合調查大隊”。
1969年,綜合大隊建制下放到大興安嶺地區,與原部直屬十大隊合併,成立“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勘查設計大隊”。
1975年,該大隊劃分為兩個獨立機構,以原“綜合大隊”人員為主成立了“大興安嶺地區林業調查規劃大隊”。
1979年,隨著十年動亂的結束,經國務院批准,大隊遷回北京,組建“林業部調查規劃院”。
1985年,經林業部批准改名為“林業部調查規劃設計院”。
1994年,濕地與野生動植物監測中心成立。
1998年,九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林業部改為國務院直屬機構國家林業局,“林業部調查規劃設計院”相應改名為“國家林業局調查規劃設計院”。
2011年,國家林業局調查規劃設計院首次通過了ISO9001:2008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2015年,國家林業局衛星林業套用中心在研究院正式掛牌成立。
2018年,根據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准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林業局的職責整合,組建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林業局調查規劃設計院”相應改名為“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調查規劃設計院”。
科研條件
人員編制
截至2019年9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調查規劃設計院有職工300人左右,專業技術人員占94%以上,碩士和博士學位人員占40%,高級職稱人員占1/2,註冊諮詢工程師、監理工程師等執業資格人員40餘人,享受政府特貼累計34人,省部級“百千萬”人才10人。
國務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不全):張煜星、唐小平、曾偉生
國家林業局 “百千萬人才工程” 首批省部級人選(不全):張煜星、唐小平、阮向東、曾偉生
科研部門
根據2020年4月研究院官網顯示,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調查規劃設計院設有30個院屬處室。中國林學會森林經理分會和中國林業工程建設協會調查監測、工程諮詢、資產評估、工程標準化、信息技術與衛星套用等專業委員會掛靠在研究院;森林資源、營造林、濕地資源等全國標準化專業委員會秘書處設在該院。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重點實驗室: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森林資源與環境管理重點實驗室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科研中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東北森林資源監測中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荒漠化監測中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濕地資源監測中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陸生野生動物與野生植物監測中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碳匯計量監測中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生態監測評估中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衛星林業套用中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監測評估研究中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黨員幹部遠程教育林業教材制播中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草原資源監測中心
科研成果
科研成就
1954年至2004年,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調查規劃設計院共完成不同規模的生產、科研項目1000多項,提供各種調查、監測報告1100多份,規劃設計檔案、諮詢、評估報告800餘份;開發研製各種套用軟體、信息系統近100個;編制國家和行業標準31個;44個項目獲得獎勵,其中全國科學大會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3項;國家優秀工程設計金獎1項、銀獎2項、銅獎1項,全國優秀工程諮詢成果一等獎2項;公開出版科技專著44部,編制論文集30餘卷。
| | |
| | |
| | |
| | |
| | |
| | |
| | |
國家林業局北方航空護林總站森林航空消防火場偵察系統建設頂目初步設計 | | |
| | |
| | |
| | |
|
學術期刊
《
林業資源管理》是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主管、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調查規劃設計院主辦、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公開發行的綜合性科技期刊;連續八次被評為中文核心期刊,並榮獲第三、四屆梁希林業圖書期刊獎、中國農業核心期刊與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稱號。
榮譽表彰
2001年,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調查規劃設計院評為中央國家機關年度精神文明先進單位。
2006年,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調查規劃設計院被評為“中央國家機關平安建設優秀單位”。
2007年,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調查規劃設計院評為中央國家機關年度精神文明先進單位。
資質證書
根據2020年4月研究院官網顯示,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調查規劃設計院擁有甲A級林業調查規劃設計資質證書、認證機構批准書、工程諮詢甲級資信證書、工程設計專業甲級資質證書、工程設計專項乙級資質證書(風景園林)、測繪甲級資質證書、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工程監理資質證書。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調查規劃設計院統一使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林業信息化”標識。
林業信息化標識以“樹木”、“e”、“龍”、“鳳”、“綠、藍、黃”三種顏色為設計元素。雙“木”成林體現了林業的特性,動感飛躍的弧線構成信息化字母“e”,並巧妙融入和諧中國的象徵“龍”和“鳳”,三者結合寓意“中國林業信息化”。同時,該標識以森林、濕地、荒漠三大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為創作基礎,將林地、濕地、沙地分別以綠、藍、黃三種顏色來表示。騰飛的“龍”象徵著中國林業信息化開拓創新的精神和氣勢如虹的必勝信心,展翅的“鳳”寓意著中國林業信息化和諧美好的發展前景。“龍”“鳳”旋轉的姿態,代表了林業信息的持續快速傳播和推廣,展現了林業信息化的活力與發展,也深刻寓意了“以林業信息化帶動林業現代化”的思想內涵。
“飛翔林業”整個標識體現了全面、快捷、準確、高效的林業信息化平台,傳達出“科技為本、信息服務、資源共享”的林業信息化時代內涵,體現了“以林業信息化帶動林業現代化”的戰略意圖,展示了“信息林業、和諧林業、生態林業、繁榮林業”的時代風貌,昭示著中國林業信息化建設更加美好的明天。
精神文化
院風:團隊精神、奉獻精神、敬業精神
精神:敬業奉獻、求實創新
質量方針:創新領先、嚴謹卓越
發展戰略:科技興院、人才強院
機構領導
現任領導
歷任領導
院長:李忠平
黨委書記:王忠仁、張煜星
社會評價
在中國建設百廢待興之時,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調查規劃設計院率先踏入東北、西南、新疆、西藏等人跡罕至、高寒缺氧的原始林區,取得了大量珍貴的第一手資料,為加快重點林區的開發和新中國的經濟建設發揮了重要的先鋒隊作用。建院以來開展了多項重要林業調查規劃工作,為建立和完善中國林業調查規劃體系和技術方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時任國家林業局副局長雷加富評)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調查規劃設計院作為中國最早組建的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隊伍之一,建院半個世紀以來踏遍青山綠水,歷經千辛萬苦,發揮了國家級骨幹隊伍和行業排頭兵的作用,為中國林業發展、生態環境建設和森林資源保護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原國家林業局森林資源管理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