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教委關於印發《示範性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規程》的通知

國家教委關於印發《示範性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規程》的通知在1995.08.01由國家教委頒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家教委關於印發《示範性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規程》的通知
  • 頒布單位:國家教委
  • 頒布時間:1995.08.01
  • 實施時間:1995.08.01
1991年國家教委頒發《關於大力發展鄉(鎮)、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的意見》以來,隨著農村經濟與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含成人教育中心校,下同)迅速發展。1994年全國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已達42532所,年培訓總人數為2400多萬人(次)。培養出一大批科學致富帶頭人、農村基層幹部、農民技術員、鄉鎮企業生產骨幹與管理人才。成為全面提高農村從業人員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增加農民收入,振興農業、農村經濟,加快農村奔小康步伐的重要教育陣地。
為了貫徹落實《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和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大力發展農村成人教育,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推動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的發展,根據區別對待、分類指導的原則,按經濟發達地區、經濟中等發達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分別要求,制定《示範性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規程》,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望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制訂“九五”規劃,在加快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基地建設的基礎上,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和培訓效益,有計畫地建立一批高標準、高質量的示範性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到2000年,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有10%左右的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達到示範校標準。
示範性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規程
第一條 為促進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以下簡稱學校)的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制定本規程。
第二條 示範性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可按初級中學建制。
第三條 學校獨立設定,布局合理,教學管理、生活秩序良好。搞好校園綠化,做到整潔、優美。
第四條 學校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堅持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教育、科學技術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制度,通過具體措施,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農村新型勞動者。
第五條 學校建立校務委員會,由鄉(鎮)主要領導兼任主任。專職校長兼任常務副主任,教育、農業、科技、財政、鄉鎮企業、武裝、共青團、婦聯等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校務委員會堅持三教統籌、農科教結合的原則,負責協調有關部門分工合作;制訂教育培訓規劃和措施;聘用專、兼職教師;籌措辦學經費並監督經費的合理使用;研究解決辦學和教學的重大問題。
第六條 學校領導班子要認真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熱愛成人教育事業,熟悉教育管理,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和腳踏實地的開拓進取精神。
第七條 示範性學校的認定,由鄉(鎮)人民政府提出申請,經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同意,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批准。
學校專職校長由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任命,並配備相應的專職校務管理人員和教學管理人員協助校長工作。
第八條 學校建有專用教室、辦公室、圖書閱覽室、實驗室、儀器室、資料檔案室等。實驗實習基地:城郊區鄉(鎮)不少於5畝,農村鄉(鎮)不少於10畝。
經濟發達地區:學校校舍建築面積在1500平方米以上,其中有關教學用房不少於1000平方米。
經濟中等發達地區:學校校舍建築面積在1000平方米以上,其中有關教學用房不少於500平方米。
經濟欠發達地區:學校校舍建築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其中有關教學用房不少於300平方米。
第九條 學校有與教學相應的教學儀器設備。
經濟發達地區:學校配有教學儀器、教學掛圖、常用教學標本300套(件)以上,圖書資料2000冊以上;建有衛星電視地面接收站,配有電視機、錄像機、錄音機、電腦等電教設施。
經濟中等發達地區:學校配有教學儀器、教學掛圖、常用教學標本200套(件)以上,圖書資料1500冊以上;配有電視機、錄像機、錄音機等電教設施。
經濟欠發達地區:學校配有教學儀器、教學掛圖、常用教學標本100套(件)以上,圖書資料1000冊以上;配有電視機、錄像機、錄音機等電教設施。
第十條 學校建立校辦廠(場)或生產實驗實習基地,加強實踐環節,把學校辦成人才培訓、生產示範、科技試驗與推廣、諮詢服務的綜合性、多功能的教育經濟實體。
第十一條 學校有一支事業心強、勝任教學、專業結構合理的專兼職結合的教師隊伍。學校專職教師要按當地總人口的萬分之二的比例配備,舉辦脫產班和“3+1”分流職業國中班,應適當增配專職教師,按每班2至3名配備。專職教師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應占60%以上。兼職教師由校務委員會研究聘用,並保持相對穩定。根據國家有關檔案規定,對專職教師的轉正、晉級、評定職稱、工資和福利等待遇均與同級普通學校的教師同等對待。
第十二條 教師要通過培訓、自學等多種途徑,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提倡教師一專多能,文化課教師至少要掌握二門以上實用技術,專業課教師要具備多種技能,有較豐富的實踐經驗,能指導學員實習和科學實驗。
第十三條 學校應建立行政、教師、教學、總務、財務、檔案、圖書資料、實驗儀器等各項科學管理制度,並不斷充實完善。
第十四條 學校要按照因地制宜、按需施教、學用一致、講求實效的原則,制訂教育、教學(培訓)計畫,不斷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建立完備的教學檔案和學籍管理檔案,加強人才跟蹤調查和信息反饋工作。
第十五條 學校辦學經費由鄉(鎮)人民政府根據國家有關規定負責籌措,採取地方財政、集體投入、收取學雜費、教育部門獎勵補助等多渠道籌集資金的辦法解決。學校要積極開展勤工儉學、興辦校辦廠(場)和開展有償服務,增收節支,不斷改善辦學條件,提高師生的福利待遇。
第十六條 學校要認真貫徹《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和國務院《掃除文盲工作條例》,積極開展掃除文盲教育,使本鄉(鎮)青壯年人口中的非文盲率達到95%以上。根據學文化與學技術相結合的原則,積極掃除剩餘文盲,開展掃盲後繼續教育,鞏固掃盲成果,不斷提高農村勞動者的科學文化素質。
第十七條 學校堅持常年辦學,緊緊圍繞當地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舉辦多層次、多規格、多門類的培訓班,其中舉辦一年以上的長班兩個以上。培訓規模按教學時間在20課時以上受訓人數計算,學校年培訓總數,經濟發達地區每校不少於1000人(次),經濟中等發達地區每校不少於800人(次),經濟欠發達地區每校不少於500人(次)。
經濟發達和經濟中等發達地區要把培養初、中級人才擺到重要的地位。經濟欠發達地區以培訓當地適用人才為主,有計畫地培養初、中級人才。
第十八條 在當地政府的統籌安排下,學校要積極參與實施“燎原計畫”、“星火計畫”、“豐收計畫”,每年承擔農業科技成果推廣項目二至三個,通過多種形式開展技術培訓,輻射面達90%以上,同時培養一批科技致富帶頭人和技術骨幹,取得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第十九條 大力開展鄉鎮企業職工、技術骨幹、管理人員的崗位培訓和技術等級培訓,並取得明顯的成效。加強與普通學校、職業學校的溝通和聯繫,充分發揮示範性學校師資和設施的潛力,積極參與開展國小後、國中後、高中後繼續教育;積極參與實施“綠色證書工程”培訓和其他有關資格證書的培訓。
第二十條 採取多種形式經常對學員進行時事政策教育、法制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人口教育、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文化生活教育,提高農民的法制觀念和思想道德水平,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第二十一條 學校要緊密結合當地經濟與社會發展實際,辦出特色,提高辦學效益。要充分發揮學校的輻射作用,指導村和企業辦學,培訓村(廠)成人學校教師和技術骨幹,使行政村的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的辦學面達到95%以上,建立科技示範聯繫戶,帶動各村普遍開展各類實用技術培訓班,加快農民致富步伐,促進當地經濟與社會發展。
第二十二條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對示範性學校要進行評估,經評估達不到標準的,撤消其示範性學校的資格和名稱。
第二十三條 本規程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