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材毒理和安全使用重點研究室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材毒理和安全使用重點研究室2009年建立,研究方向為:植物中藥配伍減毒研究、礦物中藥配伍減毒研究。主任為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毒理學系教授張寶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材毒理和安全使用重點研究室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材毒理和安全使用重點研究室於2009年批准建立,主任毒理學系張寶旭教授。 研究方向為: 植物中藥配伍減毒研究、礦物中藥配伍減毒研究。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材毒理和安全使用重點研究室依託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毒理學系和北京大學藥學院, 具備了開展各研究方向的基本條件。計畫經過三年的建設, 建立從分子、細胞毒理學到法規毒理學方面的常規技術; 研究範圍涉及分子到整體以及人群的多個層次, 從生物化學、生物物理到病理等各個方面; 建立一支具有可持續發展的中藥毒理學研究隊伍; 建立一個完整和不斷更新的關於中藥配伍解毒的評價和機制的研究方法和工作平台, 成為闡明中藥安全使用方面問題機制的研究體系。
藥物的安全使用始終是首要問題。由於幾千年來中藥成功的安全用藥經驗, 掩蓋了中藥的毒性問題。自中醫藥現代化以來, 由於忽視了中藥傳統合理用藥經驗, 將中藥作為一種植物藥使用逐漸流傳開來, 導致近年來不斷出現中藥不良反應。張寶旭教授經過多年研究認為, 其原因一方面是中藥毒理學研究還普遍缺乏, 另一方面是目前的中藥毒理研究基本脫離了中藥傳統理論和安全用藥經驗指導, 導致中藥毒性問題被擴大化、使含毒性成分的中藥得不到合理使用, 進而使中藥套用的有效性被限制。配伍是中醫遣方用藥的基本形式, 它是按照一定的組合原則, 將兩味以上的藥物配合套用, 配伍自古就是減輕或消除有毒中藥不良反應的重要方法之一。中藥因配伍不同而作用有異。有毒中藥既有毒性的一面, 又有治療作用的一面, 用之不當可發生毒副反應, 而正確套用, 往往在治療許多疑難病症上能獲得出奇制勝的效果。在我國, 通過合理配伍, 套用超過5藥典6規定劑量的婚章她有毒性的中藥治療惡性腫瘤而獲得較好療效, 同時未發生不良反應的驗案很多, 由於缺乏科學數據, 合理套用中藥能夠有效減少或避免發生毒性反應的論點至今無法得到世界醫學界的認同。因此, 加強對中藥配伍減毒機制的研究, 獲得有充分說服力的實驗數據, 證實中藥經過合理配伍雄蜜埋戰確能減毒, 意義深遠。中藥毒理學研究需要以多系統生物學思路出發, 以現代預測毒理學的方法和手段研究中藥毒理, 以中藥傳統理論為前提指導、解析中藥安全用藥的機制, 從而使中藥傳統合理用藥具有符合現代生物學和醫學標準研究的科學依據, 並由此進一步發展中藥合理用藥實踐, 減輕和避免中藥的不良反應。為此, 研究室確立了兩個研究方向, 也是研究室擬重點解決的兩個問題, 即: 植物中藥配伍減毒研究、礦物中藥配伍減毒研究。
2012年9月20日由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張寶旭教授帶領的“中藥配伍減毒”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日前通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專家組驗收。這次驗收採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從研究工作和成果、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機制建設和運行保障及總體評價四個大的方面開展評估。採取對驗收材料進行書面審查、研究海設夜室負責人匯報答辯和專家提問相結合的方式,實行開放式分組匯報答辯。
張寶旭教授帶領“中藥配伍減毒”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經過三年的建設,在“植物中藥配伍減毒研究”方面研究中藥配伍減毒的機制,獲得有說服力的科學實驗數據,完成對3種解毒中藥的評價工作。以肝臟毒性、腎臟毒性等為主攻內容,研究白鮮皮的肝毒機制、毒性單體白鮮鹼和梣桐、減毒中藥。研究補骨脂酚腎毒機制、甘草等配伍適宜性,申請灑蜜了三個專利:《2, 4-二羥基二苯甲酮在製備治療肝炎的藥物中的用途》(ZL 2010102247123);《無花果根和葉在製備肝炎的輔助治療藥物和保健食品中的用途》(申請號ZL2010102455501);《以曲酸衍生物為配體的釩類配位化合物及製備方法與套用》(申請號ZL2010101333808)。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材毒理和安全使用重點研究室在“礦物中藥配伍減毒研究”方向中研究礦物藥配伍減毒的機制,首次提出硃砂以多硫化汞為藥理活性物種的新觀點。在體外研究發現硃砂不可能朵芝恥被人腸道菌代謝成甲基汞;比較研究了單用輕粉及在玉紅膏(含輕粉)中汞的吸收、蓄積及毒性情況;在釩、稀土金屬毒性和解毒方己挨雅面也開展了系統深入的研究。
張寶旭教授主持了科技部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中藥毒性分類標準研製”、愚廈享舟國家新藥創製專項重大項目“1,3-二苯-1,3-丙二酮和衍生物的抗B肝候選藥研究”、科技部社會公益研究專項基金“DMF(二甲基甲醯胺)環境暴露評估及綜合風險評價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硃砂在消化道中物種轉化與藥效毒性相關性研究”等在內的國家、省部級16個項目,總經費達1019萬元。完成“中藥毒性分類標準研製”,獲得一項國家發明專利,申報兩項國家發明專利。三年來重點研究室培養博士後1人,畢業博士生5人、畢業碩士生31人。“中藥配伍減毒”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得到了北京大學及醫學部在基礎設施建設和研究經費方面的大力支持,已順利完成建設。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材毒理和安全使用重點研究室在“礦物中藥配伍減毒研究”方向中研究礦物藥配伍減毒的機制,首次提出硃砂以多硫化汞為藥理活性物種的新觀點。在體外研究發現硃砂不可能被人腸道菌代謝成甲基汞;比較研究了單用輕粉及在玉紅膏(含輕粉)中汞的吸收、蓄積及毒性情況;在釩、稀土金屬毒性和解毒方面也開展了系統深入的研究。
張寶旭教授主持了科技部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中藥毒性分類標準研製”、國家新藥創製專項重大項目“1,3-二苯-1,3-丙二酮和衍生物的抗B肝候選藥研究”、科技部社會公益研究專項基金“DMF(二甲基甲醯胺)環境暴露評估及綜合風險評價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硃砂在消化道中物種轉化與藥效毒性相關性研究”等在內的國家、省部級16個項目,總經費達1019萬元。完成“中藥毒性分類標準研製”,獲得一項國家發明專利,申報兩項國家發明專利。三年來重點研究室培養博士後1人,畢業博士生5人、畢業碩士生31人。“中藥配伍減毒”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得到了北京大學及醫學部在基礎設施建設和研究經費方面的大力支持,已順利完成建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