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精粹:論語三解

國學精粹:論語三解

《論語》所論述的儒家思想,隨著日月的輪轉,已被後人逐漸曲解乃至變成妄解了,譬如“慎終追遠”、“繪事後素”、“我道一以貫之” 、“自行束修(xiū)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未知生,焉知死”等句,及“孺悲欲見孔子,孔子辭以疾將;命者出戶,取瑟而歌,使之聞之”、“ 色斯舉矣,翔而後集;子曰:‘山樑雌雉,時哉!時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等節,曲解得尤其嚴重。究其原因,就在於人們不知這些都牽涉到“道”的問題,於是也就各生臆造之說了。對於“道”,必須有一個“聞、思、修”的過程,然後才能最終掌握它,即使未能最終掌握它,也必須先獲得“聞”的面就,這就是孔子所說的“朝聞道,夕死可以”的意思,只有達此,才能奠定“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基礎。隨著《論語三解》之書的廣傳,所精讀而“聞道”者,或與家廷、或與單位、或與行業、或與國政,皆可收到“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大成果。

基本介紹

  • 書名:國學精粹:論語三解
  •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 頁數:484頁
  • 開本:16
  • 品牌:人民東方出版傳媒有限公司
  • 作者:馮家祿
  • 出版日期:2014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607155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國學精粹:論語三解》講述了《論語》,在諸多論述思想的著作中,能夠不夾雜個人意見而完全以聖賢的語錄編輯成書流傳於世,足見儒家思想之偉大,亦可見儒家學人之非凡。凡“治國國、平天下”之盛世的人主,凡文章優秀而傳千古的大文豪,無不精通《論語》。《國學精粹:論語三解》將全面詮釋“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真正奧秘與聖人思想的精髓。

作者簡介

馮家祿,男。生於1946年,1968年畢業於太原山西治專,國家統一分配到包頭一大型國企工作;中共黨員,高級機械工程師,現已退休。筆名“豫綏閒人”,《網名》“包頭豫綏閒人”,內蒙古作家協會會員,專精於“易學”及“國學”領域的研究,將有《論語》、《莊子》、《奇門》、《黃帝內經素問》等專著陸續出版,現任《內蒙古周易研究會》副會長、及《包頭道德大講堂》的主講老師。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儒道宗旨之概述《學而篇》
第二章·為政的基礎《為政篇》
第三章·禮儀源於恭敬《八佾篇》
第四章·君子的境界在於仁《里仁篇》
第五章·孔子的教化與成就《公冶長篇》
第六章·孔子的教化與成就《雍也篇》
第七章·孔子的修身報告《述而篇》
第八章·儒道的傳承及弘揚《泰伯篇》
第九章·孔子的聖人境界《子罕篇》
第十章·孔子的身教《鄉黨篇》
第十一章·知人才能善教《先進篇》
第十二章·教育在於仁德的培養《顏淵篇》
第十三章·為政之宗旨《子路篇》
第十四章·為政乃聖人之餘事《憲問篇》
第十五章·君子之行履《衛靈公篇》
第十六章·君子與小人的區別《季氏篇》
第十七章·君子與小人的區別《陽貨篇》
第十八章·君子的楷模《微子篇》
第十九章·儒道的傳承《子張篇》
第二十章·任重道遠的儒道《堯日篇》
附錄·《論語》中所有孔門弟子名單

序言

所謂《論語》之“論”者,思想觀點的表達也,也就是思想觀點的論述,也就是現在人所說的“論文”。那么《論語》所“論”的是什麼呢?就是論的儒家的思想;儒家思想是怎么“論”出來的呢?是利用孔子及諸弟子的話而“論”出來的,故名《論語》也。準確地說,所謂《論語》,就是當時的編者根據孔子及諸弟子的語錄,按編者的創意而編排的論說儒家思想的巨著。在諸多論述思想的著作中,能夠不夾雜個人意見而完全利用聖賢的語錄以組成巨著者,古今中外也恐怕是第一份,可見儒家思想之偉大,亦可見儒家能人之非凡。
有人說《論語》就是孔子及諸弟子的語錄的集合,這種說法顯然是過於表面化的說法。有人說《論語》的“論”讀“lún”,說“論語就是輪著說”;若以“轉著說”的說法,那么是一種怎樣的“輪著說”呢?就是將儒家思想傳承下去的“輪著說”,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的“輪著說”即謂之《論語》也。
說到《論語》,那就有必要說一說“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問題。“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句話,出自大宋佑輔射趙普之口,其人對《奇門遁甲》甚是行家,大宋建國多有趙普之功。那么“半部論語治天下”,究竟是指哪半部《論語》呢?若說是前半部,若說是後半部,皆妄言也。儒家乃至釋道兩家,皆以恢復道心為要務,而道心的中庸之德用也只是道心之用的自然流溢而已;如果硬要分成兩部分的話,那就是恢復道心與道心之德用兩大部分而已,趙普所說的“半部論語治天下”也就只能是指“德用”而言,而且也只是恪守《論語》中的思想所恪守出來的“德用”而已,遠遠未達道心之用的自然流溢的德用境界,故日“半部論語治天下”也。趙普的水平且能治天下,又何況恢復了道心之境界的人呢!
《論語》與《大學》《中庸》《孟子》所形成的“四書”,之所以對國人的思想影響極深,就在於她的“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的儒家思想,就在於她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濟世思想。
本人認為,欲以學好國學者,應以《道德經》《大學》《中庸》《論語》而次第學之,否則便解不開《論語》及《莊子》。
之所以作此《三解》者,緣於後人不再惑於世俗之妄議也。2004年的國小二年級寒假作業中有一項“知識庫”之內容,內中錄有“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的聖言,並譯文說:“經常溫習舊的知識,並能從中悟出新的見解、新的收穫,這樣就可以去做別人的老師了。”試問,“溫故而知新”的目的就是為了做別人的老師嗎?怎能將這種“好為人師”的思想強加在孔子頭上呢!另一頁的“知識庫”中,則錄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聖言,並譯文說:“知道就是知道了,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種態度才是明智的呀!”依這種譯文,也只是要人誠實的意思,卻完全把如何真正掌握知識的聖人思想給抹殺了。見到了這樣的“知識庫”之後,很是為後人擔心。2005年有朋友送我一本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的《論語》,打開一看真是讓人心驚肉跳,內中無不充滿著妄見妄解,聖人思想已經到了非得正本清源而不可的地步了;而且從內中看出,小學生寒假作業“知識庫”中的譯文並非是一時之錯誤,與此《論語》中的譯文如出一轍,由是而知,對《論語》的妄見妄解已是普遍性的問題了。譬如,內中對曾子所說的“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譯文為:“父母的喪禮能夠慎重地對待,祭祀祖先能夠敬重真誠,這樣做會使社會道德風尚日漸淳厚。”這種譯文雖是符合世俗心理,但是我們祭祀祖先幾千年了,為什麼道德風尚反而更衰敗了呢?難道“慎終追遠”真的就是追這樣的“遠”嗎?正如當代大德南懷瑾先生所說,《四書》被宋代朱熹註疏且被明代朱元璋推崇之後,世人為了應試的需要而不得不去學習朱熹的註疏,代代相傳,於是朱熹的註疏也就被廣泛地當成真理了。為了批判朱熹以來的錯誤思想,為了還孔子一個原貌,為了後人不再惑於傳統之妄見而真正地回歸到中華傳統文化中來,故而作此《論語三解》也。
《論語三解》也同《大學中庸三解》《道德經三解》一樣,皆對他人的某些錯誤的譯文進行了批判,這雖然有違於“不爭”的聖訓,但若不如此則不足以破妄樹正;再者,所批的譯文也決不是針對譯者自己的獨特見解,而是針對譯者所沿用的傳統性的一貫之錯誤,所以有請見諒。
自認為,本《論語三解》非常適合於當前精神文明教育的需要,有助於思想教育戰線上的志士仁人的參考,特別希望師範學院的學子們能夠學習之,將來當老師時才能夠將聖人思想傳承下去。
自知在聖人學問上還遠未到家,所作《論語三解》也只能為初學者啟蒙而已,句子及文章都定有許多欠妥之處。鑒於此,真心希望上人、大德者不辭賜教;若能得到或贊同或批評的來函指教,豈不“不亦樂乎”!
本書的出版,感謝包頭新世潔物業公司常文英女士的大力支持;天地人心,同體慈悲,在此深表敬意!
包頭馮家祿
公元2006年8月
網名包頭豫綏閒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