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作為儒家學說的集大成者,雖然和孔子一脈相承,但在許多方面有所突破,其思想也更具系統性。孟子的思想主要有三點:其一,“仁政”說。這是孟子對最高統治者的理想,他希望君王以“仁義之道”、“仁愛之心”治理天下,從而實現“天下一統”。其二,“性善”論。對於國家事務的管理者來說,孟子希望諸侯認識到人的天性都是善良的,只要推行仁政,便可“得道者多助”,從而實現爭取民心、平治天下的理想。其三,修養理論。主要關注士大夫階層的人格塑造和精神需求,包括審美培養、性情疏導和個性養成等諸多方面。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徐洪興教授的《孟子直解》、南宋理學家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和當代學者楊伯峻的《孟子譯註》。此外,考慮到主題表達的一致性,本書原文順序個別之處略有調整,各章節標題由編注者所加,為原文所無。
基本介紹
- 書名:國學微課堂:孟子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304頁
- 開本:64
- 品牌: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 作者:秋霞圃書院 劉乃溪
- 出版日期:2014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751720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裝進口袋裡的國學寶庫!郭齊勇、葛劍雄等數十位專家學術指導!2014年上海孔子文化節推薦讀本!2014年中華傳統經典誦讀大賽推薦用書!
作者簡介
秋霞圃書院是中國民間研究、傳播儒學文化的組織。是由中國著名學者沈渭濱、葛劍雄、傅傑、朱學勤、李天綱、汪涌豪等教授發起,聯合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及香港、台灣和海外的數十位著名教授、學者創建的社會學術研究團體和教育教學機構。2009年9月肇創於上海嘉定,常設辦公地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嘉定孔廟。書院主要活動內容有:系統研究整理出版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大力推動中華傳統文化進校園、圖書館、社區等一系列活動;承辦每年的“上海孔子文化節”;舉辦中西方文化國際學術交流等活動。
圖書目錄
概述
第一章 梁惠王上
義利之辨
與民同樂
五十步笑百步
始作俑者
仁者無敵
天下定乎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保民而王
第二章 梁惠王下
獨樂樂與眾樂樂
匹夫之勇與仁義之勇
與民同憂
寡人好貨
弒君與伐賊
選賢舉能
伐燕之戰
出爾反爾
為善之君
後喪逾前喪
第三章 公孫丑上
仁政而王
浩然之氣
以德服人
無敵於天下
人心四端
里仁為美
與人為善
伯夷與柳下惠
第四章 公孫丑下
天時 地利 人和
以德抗位
君子不可貨取
寡人之罪
周公攝政
捨我其誰
第五章 滕文公上
三年之喪
民事不可緩
一人之身百工之所為備
儒墨之爭
第六章 滕文公下
何謂大丈夫
無恆產而有恆心者
以仁服天下
一傅眾咻
孟子好辯
義字當先
第一章 梁惠王上
義利之辨
與民同樂
五十步笑百步
始作俑者
仁者無敵
天下定乎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保民而王
第二章 梁惠王下
獨樂樂與眾樂樂
匹夫之勇與仁義之勇
與民同憂
寡人好貨
弒君與伐賊
選賢舉能
伐燕之戰
出爾反爾
為善之君
後喪逾前喪
第三章 公孫丑上
仁政而王
浩然之氣
以德服人
無敵於天下
人心四端
里仁為美
與人為善
伯夷與柳下惠
第四章 公孫丑下
天時 地利 人和
以德抗位
君子不可貨取
寡人之罪
周公攝政
捨我其誰
第五章 滕文公上
三年之喪
民事不可緩
一人之身百工之所為備
儒墨之爭
第六章 滕文公下
何謂大丈夫
無恆產而有恆心者
以仁服天下
一傅眾咻
孟子好辯
義字當先
文摘
孟子見梁惠王[1]。王曰:“叟[2]!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3]。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4]:‘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5]。萬乘之國,弒其君者[6],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7]。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苟為後義而先利[8],不奪不饜[9]。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10],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注釋
[1]梁惠王:即魏惠王(前400~前319)。公元前370年繼魏武侯之位,公元前362年由舊都安邑(今山西夏縣北)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西北),所以又叫梁惠王。
[2]叟:老先生。
[3]亦:這裡是“只”的意思。
[4]士庶人:士和庶人。士,廣義上指古代的文人階層。庶人,即老百姓。
[5]交征:互相爭奪。征,取。
[6]弒:古代專指下殺上、卑殺尊。
[7]萬乘、千乘、百乘:古代用四匹馬拉的一輛兵車叫一乘,諸侯國的大小以兵車的多少來衡量。據劉向《戰國策·序》說,戰國末期的萬乘之國有韓、趙、魏(梁)、燕、齊、楚、秦七國,千乘之國有宋、衛、中山以及東周、西周。至於千乘、百乘之家的“家”,則是指擁有封邑的公卿大夫。公卿封邑大,有兵車千乘;大夫封邑小,有兵車百乘。
[8]苟:如果。
[9]饜:滿足。
[10]遺:遺棄,拋棄。
譯文
孟子拜見梁惠王。梁惠王說:“老先生,你不遠千里而來,大概將會對我的國家有利吧?”孟子回答說:“大王!為什麼要談利呢?只要奉行仁義就行了。大王說:‘如何使我的國家有利可圖?’大夫說:‘怎樣使我的家獲利?’一般的讀書人和老百姓說:‘怎樣使我自己獲利?’結果是上上下下互相爭奪利益,國家就危險了啊!在一個擁有一萬輛兵車的國家裡,殺害國君的人一定是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大夫;在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裡,殺害國君的人一定是擁有一百輛兵車的大夫。這些大夫在一萬輛兵車的國家中就擁有一千輛,在一千輛兵車的國家中就擁有一百輛,他們占有的財產不算不多。如果輕義而重利,他們不奪得全部是永遠不會滿足
的。反過來說,講‘仁’的人從來沒有遺棄父母的,講‘義’的人也從來沒有怠慢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談仁義就行了,何必談利呢?”
注釋
[1]梁惠王:即魏惠王(前400~前319)。公元前370年繼魏武侯之位,公元前362年由舊都安邑(今山西夏縣北)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西北),所以又叫梁惠王。
[2]叟:老先生。
[3]亦:這裡是“只”的意思。
[4]士庶人:士和庶人。士,廣義上指古代的文人階層。庶人,即老百姓。
[5]交征:互相爭奪。征,取。
[6]弒:古代專指下殺上、卑殺尊。
[7]萬乘、千乘、百乘:古代用四匹馬拉的一輛兵車叫一乘,諸侯國的大小以兵車的多少來衡量。據劉向《戰國策·序》說,戰國末期的萬乘之國有韓、趙、魏(梁)、燕、齊、楚、秦七國,千乘之國有宋、衛、中山以及東周、西周。至於千乘、百乘之家的“家”,則是指擁有封邑的公卿大夫。公卿封邑大,有兵車千乘;大夫封邑小,有兵車百乘。
[8]苟:如果。
[9]饜:滿足。
[10]遺:遺棄,拋棄。
譯文
孟子拜見梁惠王。梁惠王說:“老先生,你不遠千里而來,大概將會對我的國家有利吧?”孟子回答說:“大王!為什麼要談利呢?只要奉行仁義就行了。大王說:‘如何使我的國家有利可圖?’大夫說:‘怎樣使我的家獲利?’一般的讀書人和老百姓說:‘怎樣使我自己獲利?’結果是上上下下互相爭奪利益,國家就危險了啊!在一個擁有一萬輛兵車的國家裡,殺害國君的人一定是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大夫;在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裡,殺害國君的人一定是擁有一百輛兵車的大夫。這些大夫在一萬輛兵車的國家中就擁有一千輛,在一千輛兵車的國家中就擁有一百輛,他們占有的財產不算不多。如果輕義而重利,他們不奪得全部是永遠不會滿足
的。反過來說,講‘仁’的人從來沒有遺棄父母的,講‘義’的人也從來沒有怠慢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談仁義就行了,何必談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