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商事件是1991年由港英政府宣布違法經營的國際商業信貸銀行停業而引起的銀行風波。香港國際商業信貸銀行是國際商業信貸銀行的子公司。母公司於1971年由巴基斯坦銀行家阿畢地創立,在盧森堡註冊,其股東大多是中東國家政府和商人,並在69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行。
1979年該行收購香港京華銀行,並改名為 “香港國際商業信貸銀行”。由於該行一直為第三世界毒品及軍火交易商“洗錢”,長期非法經營,1991年7月5日,英國、美國、法國等十幾個國家的中央銀行同時採取行動,查封該行,凍結其在世界各地的財產。但香港銀監處沒有採取相應的措施,而寄希望於尋找外資注入國商,並向存戶保證國商正常營業。至7月8日,國商注資失敗,銀監處宣布香港國商暫停營業,凍結存款、貸款和其他資產。17日財政司在尋找買家失敗後,宣布向高等法院申請清盤,由港府墊支20億港元向國商存戶發放25%的存款,但最高不超過50萬港元。訊息傳出激起國商存戶示威抗議,同時引發了與國商有關係的銀行相繼出現擠兌風潮。7月17日,兩家具有中東背景的道亨銀行和港基銀行發生擠提,外匯基金向市場注資,局面得到控制。8月7日和9日,香港萬國寶通銀行和渣打銀行受市場謠言的影響,分別發生擠提。在政府和同業的幫助下,對這兩家銀行的擠提很快平息下來。9月3日,香港華人銀行宣布收購國商,國商事件才宣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