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史館館刊

《國史館館刊》1947年12月創刊於南京,由國史館編輯、發行,季刊。由於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的潰敗,1948年下半年,國民政府所屬機關南遷。1949年1月,國史館呈準在上海設立辦事處,籌務該館遷粵事宜。2月9日,國史館遷往廣州,3月,在廣州文明路文廟內正式辦公。這時國史館一面忙於疏散職員及檔案史料,一面忙於遷台準備,而該刊的大陸版就在這種顛沛流離的處境中停刊,現收錄至1949年4月第2卷第2期。而台灣版至1987年才重新恢復出版,並改為半年刊。是解放戰爭時期國民政府國史館館刊。該刊主要撰稿人有但燾、汪東、金毓黻、夏敬觀、冒鶴亭、吳宗慈等人。主要欄目分為論著、專著、文藝、館務報導、國史擬傳、碑傳備采、史料叢裁剪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史館館刊
  • 主辦單位:國史館
  • 創刊時間:1947年12月
  • 出版周期:季刊
辦刊宗旨,刊登內容,

辦刊宗旨

該刊以研究史學及國史各項實際事例,並蒐集當代各家之史料著述為主旨。

刊登內容

自國史館成立後,至1948年9月底,擬傳記稿142篇,其中多為開過元勛及國民政府宣付立傳之名人,而這其中有部分的擬傳記稿發表在該刊的國史擬傳一欄,如王闓運、劉永福、黃郛、李烈鈞、林森、胡漢民、謝持等人均有擬傳記稿發表於上,這些傳記稿為編纂清末民初時期的一些重要人物的傳記奠定了初步基礎。而碑傳備采則是蒐集整理的一些個人碑刻銘文和傳記,具有重要史料價值。
為紀念張繼在推動建立國史館,保存整理史料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與貢獻,該刊在創刊號上設定了張館長遺著特刊,刊載了張繼的詩詞、書法、信函、墓誌等作品,為研究張繼的生平和思想保存了重要的史料。同時,該刊還著重討論了國史的體例問題。
載文主要有《國史館制度雜議》、《國史體例雜議》、《南明三朝史官及官修史籍考》等。
該刊雖然在大陸為時日短,但是探討了中華民國國史體例的編纂,並在圖書、檔案、碑銘等史料的蒐集與整理、史稿的撰述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晚清至民國史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