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進展情況的報告是國務院於2015年12月22日發布,自2015年12月22日起施行的法律法規。
基本介紹
- 發布部門:國務院
- 發布日期:2015年12月22日
- 實施日期:2015年12月22日
- 效力級別:國務院規範性檔案
- 法規類別:衛生綜合規定
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家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主任李斌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我受國務院委託,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進展情況,請審議。
一、主要進展和成效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是維護人民民眾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社會各界廣泛關注。2009年新一輪醫改啟動以來,為加強領導、統籌協調,國務院成立由副總理擔任組長、20個部門組成的醫改領導小組,堅持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基本原則,不斷完善頂層設計,出台了53個重大政策檔案,涵蓋公立醫院改革、全民醫保體系建設、藥品供應保障等多個方面,基本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制度框架。各級財政不斷加大醫改支持力度。2009-2014年,全國財政醫療衛生累計支出4萬億元,其中中央財政支出累計1.2萬億元,有力支持了醫改各項重點工作。分層次推進改革,協調推進各項重點任務。2009-2011年,重點推進基本醫保制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和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十二五”以來,深化醫改由試點探索、單項突破逐步轉向系統配套、全面推進,我們堅持將公立醫院改革作為醫改的重中之重,突出問題導向,堅定不移地將改革向縱深推進,在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取得明顯進展和成效。
(一)全民醫保制度基本建立。以基本醫療保障為主體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逐步健全,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一是基本醫保擴面提標工作成效顯著。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參保人數超過13億,參保覆蓋率穩固在95%以上。籌資和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標準由2008年人均80元提高到2015年的380元。2014年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分別達到80%、70%和75%,較改革前有明顯提高。實施全民參保登記,紮實推進醫保擴面。二是重特大疾病保障機制逐步建立。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患者經基本醫保支付後需個人負擔的合規醫療費用實際支付比例不低於50%。建立疾病應急救助制度,已救助身份不明或無支付能力的急重症患者40多萬人。進一步完善醫療救助制度,全面開展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普遍實施職工大額醫療費用補助等職工補充保險。基本醫保、大病保險、疾病應急救助、醫療救助等相互銜接的機制逐步形成,保基本、防大病、兜底線能力進一步增強。三是支付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各地普遍開展按病種付費、按人頭付費等多種付費方式改革,加強基金預算管理,有效發揮控費作用。四是管理服務水平穩步提升。積極推進基本醫保城鄉統籌,城鎮居民醫保基本實現市級統籌。29個省份的城鎮醫療保險和90%的新農合統籌地區實現省內異地就醫結算。支持商業健康保險加快發展,努力滿足民眾多樣化、多層次的健康保障需求。
(二)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不斷鞏固完善。完善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堅持中西藥並重,進一步最佳化目錄結構,規範劑型規格。目前,國家基本藥物總計520種,比2009年增加69%。以省(區、市)為單位進行藥品集中採購,實行招采合一、量價掛鈎、雙信封制、集中支付、全程監管。進一步保障用量小、臨床必需的基本藥物生產供應。基本藥物制度在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面建立,撬動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人事、分配、補償等綜合改革,基本建立了公益性的管理體制、競爭性的用人機制、激勵性的分配機制和長效性的補償機制,醫務人員積極性進一步提高。
(三)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逐步提高。城鄉居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政府補助標準從2009年人均15元提高到2015年人均40元,項目類別增加到12大類,基本覆蓋了居民生命全過程。以鄉(鎮)為單位,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保持在90%以上。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規範化管理人數分別達到8627萬和2419萬,在冊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規範化管理率達到73%以上。實施7大類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對貧困白內障患者、老年人等人群的重大疾病進行免費干預治療或給予補助,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到99%,免費提供預防愛滋病、梅毒和B肝母嬰傳播綜合干預服務。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累計覆蓋近2億人,實施效果相當顯著。
(四)公立醫院改革穩步推進。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全面推開,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擴大到100個,4個省級綜合改革試點穩步推進。緊緊圍繞破除以藥補醫、創新體制機制、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三個關鍵環節,落實政府責任,著力建立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公立醫院運行新機制。推進編制管理制度改革,鼓勵各地探索有效的績效考核辦法,建立與崗位職責、工作業績、實際貢獻緊密聯繫的分配激勵機制。取消絕大部分藥品政府定價,完善公立醫院藥品採購機制,啟動專利藥品、獨家生產藥品價格談判工作。縣級公立醫院的醫療服務價格進一步理順,醫院收支結構得到最佳化。試點城市三級公立醫院次均診療費用和人均住院費用增長得到初步控制。此外,積極促進健康服務業和社會辦醫發展,優先支持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鼓勵社會力量投向資源稀缺及滿足多元需求服務領域。截至2014年底,非公立醫療衛生機構診療人次占22%,達到“十二五”醫改規劃目標。
(五)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有序推進。以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為重點,以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分級診療為突破口,逐步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全國1644家三級醫院與3849家縣級醫院建立對口支援關係。2000多家醫療機構開展遠程醫療。鼓勵醫師到基層、邊遠和醫療資源稀缺的地區多點執業,近17萬名城市醫院醫生到縣鄉醫療機構執業。各地加強對分級診療制度的探索,24個省份在省級或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出台分級診療試點實施方案,開展基層首診責任制試點的縣(市、區)超過50%。一些地方形成了初步的經驗和模式,為全國面上的改革提供了很好思路。
(六)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大力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基本實現村村有衛生室、鄉鄉有衛生院、縣縣有達標縣醫院,基本建成覆蓋城鄉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80%的居民15分鐘能夠到達最近的醫療點。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大部分基層醫療機構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取得突破,逐步構建以院校教育、畢業後教育、繼續教育構成的醫學人才培養制度,同質化培養好醫生的路徑基本形成。規範化培訓住院醫師12萬餘名,探索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加強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培養,啟動全科醫生特設崗位計畫試點,多種途徑培養全科醫生17.3萬人,招收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2.1萬名,基層特別是農村地區醫療衛生人員隊伍明顯改善,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
(七)統籌推進各項醫改工作。加快醫藥衛生信息化建設,14個省份、107個地市分別建立省、地兩級衛生信息平台,31個省份與國家藥品供應保障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互聯互通。醫藥衛生法律法規體系進一步健全,完成4部法律、11部行政法規落實情況監督檢查。深入開展“三好一滿意”、“建設民眾滿意的鄉鎮衛生院”活動和改善醫療服務行動,提高醫療質量,實行便民惠民措施,增強民眾獲得感。建立院內調解、人民調解、司法調解和醫療風險分擔機制有機結合的“三調解一保險”醫療糾紛預防處置模式,將暴力傷醫等行為納入刑法調整範圍,為構建和諧醫患關係提供法律保障。建立9個重大疾病協同研究網路,加快推進醫藥產品自主研發與產業化,成功開發全球首個晚期胃癌治療藥物阿帕替尼等創新藥品。醫療器械國產化步伐加快,在7個省市示範套用10餘萬套(件),數位化平板X線機等產品打破國外壟斷,為最佳化資源配置、降低醫療成本提供了支撐。
通過深化醫改,醫療衛生資源總量繼續增加,服務能力明顯提高,改革紅利進一步釋放,人民民眾健康水平顯著提高,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2015年預計比2010年提高1歲;孕產婦死亡率由2008年的34.2/10萬下降至2014年的21.7/10萬,嬰兒死亡率由2008年的14.9‰下降至2014年的8.9‰,提前實現了“十二五”醫改規劃和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總體上處於中高收入國家水平。同時,居民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重持續下降,由2010年的35.29%下降到2014年的31.99%,為近20年來的最低水平,年內有望實現降至30%的目標。2014年國家統計局社情民意調查中心調查結果顯示:超過80%的受訪者認為,過去3年裡醫務人員服務態度變好、就醫環境改善、醫藥費用報銷更方便,人民民眾對醫改進展和初步成效的滿意度超過75%。
隨著深化醫改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體制機制矛盾更加突出,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不斷湧現。一是改革協調聯動性需進一步加強。醫改是個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在政策配套、組織實施等方面聯動推進。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推進改革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二是改革進展不平衡。一些地方沒有解決好政策落實“最後一公里”問題,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政策措施,個別地方仍停留在檔案上,沒有落地。三是新的機制建設需進一步加快。符合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仍在探索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還需進一步健全。四是外部環境因素變化對改革帶來新的影響。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新型城鎮化加速推進,多重疾病威脅並存,多種健康影響因素交織,經濟新常態對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自覺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的發展理念為指引,以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為目標,奮力將醫改推向縱深,不斷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增進人民健康福祉,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一)編制好深化醫改“十三五”規劃。“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決勝階段。我們將深入總結國內外醫改有益經驗和做法,堅持將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的理念,突出問題導向,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著力保基本、兜底線、補短板,協調推進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最大程度釋放改革紅利,推動建立成熟定型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堅持集思廣益,群策群力,會同相關部門,整合研究資源,廣泛聽取意見,最大程度凝聚共識,確保規劃的科學性、可行性、實效性。
(二)抓好近期醫改重點任務。一是全面深化公立醫院改革。深入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鞏固完善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拓展深化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增加綜合醫改試點省份,實現區域整體推進。全面實施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進一步加強全科醫生、鄉村醫生隊伍建設。二是鞏固完善全民醫保體系。健全醫療保險可持續籌資和報銷比例調整機制。全面推進大病保險。加快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制度,實現覆蓋範圍、籌資政策、保障待遇、醫保目錄、定點管理、基金管理“六個統一”。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機制,增強醫療救助托底保障能力。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發揮醫保控費作用。嚴格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發展商業健康保險。三是抓住藥品生產、銷售、採購、配送等關鍵環節,健全藥品供應保障機制。完善藥品集中採購,進一步擠壓流通領域水分,降低藥品虛高價格。開展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健全藥品價格形成機制與醫保支付標準,不斷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四是加快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按照“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要求,以綜合醫改試點省和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為重點,擴大全科醫生簽約服務試點,進一步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完善醫保、價格等配套政策,促進完善分級診療服務體系。五是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穩固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制度。進一步加強公共衛生和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完善重大疾病防控策略,繼續實施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深入推進愛國衛生運動和健康城市建設,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提高全民健康素質。
(三)加強醫改工作督查考核。建立常態化督查工作機制,對重點改革任務沒有完成的地區,實行“蹲點式”督導,加大督促力度。對於個別地方政府責任不落實,政策措施不到位等問題,堅決督促整改,嚴肅追究責任。將醫改推進情況納入各級政府領導班子政績考核內容,強化問責機制。加強醫改專題調研,將經過實踐檢驗、可複製推廣的有效做法上升為政策和制度。
(四)進一步做好培訓和宣傳工作。繼續加強對地方政府、相關部門領導幹部和醫療衛生機構管理者的培訓,使各層面的改革決策者、執行者、參與者熟悉掌握政策。及時總結和推廣典型經驗,加強醫改正面宣傳,做好政策解讀,合理引導社會預期,提高公眾對醫改的知曉率和支持率,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