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關於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

國務院關於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報告單位是農業部,報告人是韓長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務院關於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
  • 報告單位:農業部
  • 報告人:韓長賦
  • 報告時間:2014年12月23日
報告內容
2014年12月23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上
農業部部長 韓長賦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受國務院委託,我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情況,請審議。
一、工作進展情況
2005年10月,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歷史任務。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要求,堅持統籌城鄉發展,出台了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措施,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一)現代農業加快發展,糧食生產實現“十一連增”。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切實加大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力度,取消了農業稅,實施了“四補貼”(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政策,著力夯實農業基礎,現代農業建設步伐明顯加快。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糧食生產實現歷史性的“十一連增”,2014年全國糧食總產達到12142億斤,連續4年超過11000億斤,標誌著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躍上新台階。同時,棉油糖、肉蛋奶、果菜茶、水產品等其他主要農產品全面增產,市場供應豐富。農業設施裝備水平穩步提升,2013年底全國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952億畝,比2005年增加1.27億畝;農機總動力超過10億千瓦,比2005年增加3.5億千瓦。農業公共服務能力不斷增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動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監管等公共服務體系初步建立。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轉變,2013年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59.5%,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5.2%,標誌著我國農業生產方式已由千百年來以人力畜力為主轉入以機械作業為主,農業發展已從過去主要依靠增加資源要素投入轉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的新階段。傳統農業加快向現代農業轉型跨越,新農村建設的產業基礎不斷夯實。
(二)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堅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農村工作的中心任務,努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增產增收、優質增收、務工增收、補貼增收。2013年,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896元,農民收入增長實現了改革開放以來的首次“十連快”,增速連續四年超過城鎮居民,城鄉居民收入比由2009年的3.33∶1縮小到2013年的3.03∶1。今年(2014年)前三季度農民人均現金收入8527元,同比實際增長9.7%,增幅比城鎮居民高2.8個百分點。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12年每百戶農戶擁有彩色電視機117台、電冰櫃67台、行動電話198部、計算機21台,分別比2005年增長28%、70%、75%、92%,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從2005年的45.5%下降到2013年的37.7%。新時期農村扶貧開發穩步推進,全國貧困人口由2011年底的1.22億人減少到2013年底的8249萬人,平均每年減少近2000萬人。農民收入不斷增加,生活水平不斷改善,有力促進了農村全面小康社會建設。
(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農村面貌逐步改善。堅持把農村飲水、道路、電力、住房、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重點,“十一五”以來,中央累計投入7000多億元,著力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農村交通條件明顯改善,全國農村公路總里程達378萬公里,鄉鎮基本實現通公路和瀝青(水泥)路,99.7%的建制村通公路,89%的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農村供水質量明顯改善,4.7億農民的飲水安全問題得到解決,全國農村集中供水人口受益比例達到78%。農村電力基礎設施持續改善,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27個省份實現了城鄉用電同網同價,2011—2013年共解決了255萬無電人口用電問題。農民住房條件不斷改善,改造農村(含國有農林場)危房近1300萬戶,定居遊牧民38.8萬戶,安居漁民5.5萬戶,上千萬農牧戶已逐步告別危房、土坯房、氈房,住上了結構牢靠的安全房。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穩步推進。農村環境逐步改善,大力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治理村莊4.6萬個,惠及農村居民8700萬人。開展農村生態鄉鎮、生態村、美麗鄉村創建,加強傳統村落、農業文化遺產保護,發展休閒觀光農業,4500多個鄉鎮、9萬多個村莊受益。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實現村村通電話、鄉鄉能上網、廣播電視基本全覆蓋。農村市場流通體系加快發展,深入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成日用品、農資經營連鎖農家店73萬個,覆蓋了100%的縣域、97%的鄉鎮和82%的行政村。農村基礎設施條件的不斷改善,使村莊更明亮、飲水更乾淨、生活更便利。
(四)農村社會事業穩步發展,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高。高度重視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覆蓋廣大農村地區的醫療、低保、養老三項制度初步建立,教育、文化、體育事業加快發展。2011—2013年,中央財政共安排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資金6288億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醫療救助制度實現全覆蓋,農村公共衛生服務網路不斷健全,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新機制基本建立。以低保、五保為核心的農村社會救助制度為5900多萬困難民眾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農村養老服務網路不斷完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於2012年底實現全覆蓋。九年義務教育全面普及,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並對貧困家庭學生補助寄宿生生活費,農村辦學條件逐步改善,辦學水平穩步提升。農村文化體育事業加快發展,基本實現縣有圖書館、文化館,鄉有綜合文化站,68%的行政村建有公共體育場地設施。農村社會事業取得明顯成效,農民民眾“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困有所濟”的願望正在實現。
(五)農村民主管理紮實開展,精神文明建設穩步推進。堅持穩定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推進農村民主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設,努力促進農村和諧發展。修訂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實行直接選舉的村委會達98%以上。全國建制村基本建設了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實行重大村務活動集體決策,98%的村制定或修訂了村規民約和村民自治章程,村民互助、紅白喜事及民事調解理事會等村民自治組織不斷湧現。深入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送歡樂下基層、婚育新風進萬家等活動,進一步淨化農村社會文化環境,努力營造文明向上的社會氛圍。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儘管新農村建設取得明顯成效,農業農村面貌出現可喜變化,但是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發展滯後、城鄉差距較大的局面仍未根本改變。農業還是“四化同步”(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短腿,農村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
(一)農業可持續發展任務艱巨。我國糧食等主要農產品連年增產,但各種資源要素已經繃得很緊,在高起點上繼續保持農業發展的好勢頭面臨諸多挑戰。農產品消費需求剛性增長與資源約束趨緊並存。隨著人口總量和城市人口增加,農產品消費需求剛性增長還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農產品供求“緊平衡”將成為新常態。同時,地減水缺的局面仍將持續,農業生產年缺水300億立方米。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歷史欠賬多,靠天吃飯的局面沒有根本改變,中低產田還占耕地總面積的2/3。農業環境問題突出,生態系統退化明顯。全國耕地土壤污染物點位超標率達19.4%,化肥利用率、農藥利用率、畜禽糞污有效處理率分別僅為33%、35%和42%,水土流失面積295萬平方公里,90%的天然草原出現不同程度退化。農業生產成本上升與比較效益下降矛盾更加凸顯。土地、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價格持續攀升,特別是人工成本快速上漲,農業利潤空間受到擠壓。有的農民說,“辛辛苦苦種一畝田,不如外出打兩天工”。農產品內外差價倒掛已成為新常態,今年(2014年)9月份國內大米、玉米、大豆、棉花價格分別比主要港口到岸稅後價每噸高34.2%、58.1%、35.9%、16.9%。破解資源環境約束、基礎設施薄弱、生產成本上升等難題,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任務艱巨。
(二)農民生活條件和享受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亟待提升。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還不健全,城鄉之間在居民收入、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等方面仍然存在較大差距。從農民收入看,儘管城鄉居民收入、東中西部地區農民收入相對比值逐步縮小,但絕對差距仍在擴大,2013年城鄉居民收入絕對差距達到18059元,比2005年增加10821元;西部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與東部地區絕對差距達到5218元,比2005年增加2603元;農戶之間收入差距也在擴大,平均數掩蓋大多數的情況值得關注;扶貧開發進入攻堅階段,2013年農村貧困人口仍有8249萬人。從農村基礎設施看,農村公路仍然是城鄉交通運輸的薄弱環節,建設標準低,通達能力有限,特別是西部地區還有35%的建制村沒有通瀝青(水泥)路。到2013年底,全國“十二五”規劃內還有1.1億農村人口飲水未達到安全標準,部分農村採用小型和分散方式供水,供水保證程度有待提高。西部偏遠農村中低壓電網還不穩定,還有23萬人沒有用上電。農村依然還有不少危房需要改造。從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看,農民養老金水平偏低,部分農村幸福院日間照料、文娛等養老服務功能欠缺。社會救助水平低,基本醫療保障水平還不高,部分民眾患大病後負擔仍然較重。部分村衛生室尚未達到標準化建設要求,設備配置和醫護人員不足。農村人口受教育程度較低,職業教育、技能培訓還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生產的需要,勞動力老齡化越來越明顯。大部分農村文化活動室面積較小,設施老舊。農村人均商業面積僅為城市的1/10,電子商務在農村雖然快速發展,但總量較低。總體看,農村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依然滯後,縮小城鄉差距任重道遠。
(三)農村人居環境仍待改善。目前大部分農村人居環境質量與農民民眾的期望、建設美麗鄉村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全國行政村村莊規劃編制率僅為59.6%,且指導性和約束力不強。受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轉移的影響,農民老齡化、農村“空心化”問題突出,村莊整治難度大。部分地區村莊建設脫離農村實際,簡單照搬城鎮模式,搞大拆大建、趕農民上樓、去農村化,破壞了農村自然景觀、田園風光和文化特色。農村污水亂排、垃圾亂扔、秸稈亂堆的髒亂差問題依然較為嚴重,已經開展農村垃圾、生活污水處理的行政村比例僅分別占36%、9%。人畜混居、畜禽散養等現象依然存在,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還有待加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構建美麗宜居村莊仍需付出不懈努力。
(四)農村民主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設有待加強。儘管農村社會風氣逐步得到改善、農民素質逐步得到提高,但農村生產經營方式、利益格局、社會結構、組織形式、人口構成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一些地方村委會換屆選舉中拉票賄選、村幹部貪污腐敗、侵害農民合法權益等問題時有發生,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不規範、不透明,封建迷信等活動不同程度地存在,實現鄉風文明和管理民主任務依然比較艱巨。
此外,一些地方新農村建設中也存在組織協調機制不完善、缺乏專項投入、調動農民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不夠等問題。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把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重點放在農村,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促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地開展新農村建設,應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規劃先行、完善機制,突出重點、統籌協調,通過長期艱苦努力,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能丟了農村這一頭,要努力在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上挖掘新潛力,在最佳化農業結構上開闢新途徑,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上尋求新突破,在促進農民增收上獲得新成效,在建設新農村上邁出新步伐。李克強總理指出,我國農村人口眾多,即使將來城鎮化率達到較高水平,仍有幾億人生活在農村,必須把新農村建設好,使農村居民安居樂業;各地區、有關部門要從實際出發,統籌規劃,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尊重農民意願,突出農村特色,弘揚傳統文化,有序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汪洋副總理出席在浙江召開的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會議並講話,對加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作出了全面部署。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各項決策部署和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會議精神,結合農業農村發展實際,繼續按照新農村建設總體要求,以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為目標,以建設現代農業、發展公共事業、改善人居環境、加強民主管理為重點,強化政策扶持、投入保障和改革創新,充分調動億萬農民積極性,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主要抓好以下幾項重點工作。
(一)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按照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要求,繼續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支持力度,切實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為新農村建設奠定堅實的產業基礎。著力保護和科學利用耕地、水等農業資源。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節約集約用地和水資源管理制度,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守住耕地保護和水資源管理紅線。著力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和裝備條件。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節水灌溉。大規模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到2020年建成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田8億畝。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促進農機農藝融合,加大重點品種、薄弱環節的機械研發和推廣力度,力爭到2020年,糧棉油糖等大田作物基本實現機械化。著力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加快農業科技自主創新、集成創新與推廣套用,力爭在農業資源高效利用、現代生物技術、現代信息技術、新材料、先進裝備等領域取得一批創新性成果。大力發展現代種業,著力突破種質創新、新品種選育、高效繁育等關鍵環節的核心技術,加快國家級育種制種基地建設。認真貫徹落實新修訂的農業技術推廣法,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著力完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健全農業投入保障機制,完善農業補貼政策,新增補貼向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產區傾斜。完善糧食最低收購價和臨時收儲政策,探索建立農產品目標價格制度。加強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打造現代農業發展的典型和樣板。
(二)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以西部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為重點,加快農村道路建設,力爭到“十二五”末,實現所有具備條件的鄉鎮、東中部地區建制村、西部地區80%的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推進規模化集中供水和城鎮供水管網向農村延伸,加快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加強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加快實現城鄉電力公共服務一體化;採用電網延伸、獨立光伏等方式,到2015年底全面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加快實施農村水電增效擴容改造、小水電代燃料生態保護工程建設。加快農村危房改造,到2020年完成貧困地區存量危房改造任務。加強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建設農村電子商務平台,推進農村信息服務進村入戶。
(三)加快發展農村社會事業。推進農村社區綜合性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升農村社區基本公共服務能力。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逐步提高新農合政府補助標準和個人繳費標準,逐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和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立統籌城鄉的基本醫保管理體制。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居民養老保險制度,探索建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準正常調整機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和參保率。加快推進政府購買農村養老服務工作,建立完善農村養老服務設施和網路,提高農村養老保障水平。加快推進低保等社會救助制度城鄉統籌,全面建立臨時救助制度。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繼續實施國中改造工程。加快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促進農村文化體育產業發展,推進農村文化體育設施建設。加強基層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公共綜合服務平台建設,大力開展新型職業農民、農村實用人才和農民工技能培訓,推進農民繼續教育工程,建立公益性農民培養培訓制度。
(四)強化農業農村環境治理與生態保護。加強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開展地表水過度開發和地下水超採區綜合治理,調整農業結構,加快發展節水農業。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建設農業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設施,研究出台促進有機肥生產使用的政策措施,繼續實施測土配方施肥,開展病蟲害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努力實現化肥、農藥施用量零增長,農業主產區農膜、秸稈和農藥包裝廢棄物基本回收,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開展耕地重金屬污染治理,努力實現治理區食用農產品基本達標生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科學編制村莊整治規劃,以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為重點,開展新一輪農村環境集中連片整治。推進農村生活垃圾5年專項治理,因地制宜選擇農村垃圾處理模式,普遍建立村莊保潔制度。加強傳統村落保護,深入開展生態、宜居村鎮創建活動,著力建設一批美麗鄉村。建立農村人居環境信息系統,做好農村人居環境評價工作。加強生態保護建設。以小流域綜合治理為重點,著力抓好坡耕地水土流失和侵蝕綜合整治,每年完成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5萬平方公里以上。堅持基本草原保護制度,繼續實施和完善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繼續推進退牧還草、草原防災減災和牧區畜牧業轉型。繼續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重點防護林體系建設等重點生態工程,抓好岩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等區域治理重點工程建設,促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推進水產健康養殖,在重要水域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
(五)深化農村改革。堅持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抓緊抓實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在穩步擴大試點的基礎上,用5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配合全國人大常委會抓緊修訂土地承包法,賦予農民土地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允許農民以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開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試點,啟動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加快構建現代農業新型經營體系,大力扶持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探索政府向經營性服務組織購買農業公益性服務機制,引導土地有序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開展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試點。加快推進國有林場改革,完善集體林權、林業補貼、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等制度,切實保護林業資源。深化農墾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培育大型農業企業集團,積極推進墾區、墾地間的聯合聯盟聯營,通過社會化服務、土地託管等方式帶動周邊農村現代農業發展。鞏固扶貧開發綜合改革試點,完善扶貧工作機制。深化農業銀行“三農金融事業部”、農村信用社、農業發展銀行改革,鼓勵金融機構探索開展土地經營權抵押、擔保貸款業務,探索農民合作社內部信用合作等新型農村合作金融試點;擴大農業保險覆蓋範圍,進一步完善大災風險分散機制。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創新農村體制機制,啟動第二批農村改革試驗區和試驗任務,推進農村改革試點試驗。進一步推進農村戶籍制度改革,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六)加強農村民主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設。認真貫徹落實新修訂的村民委員會組織法,不斷完善村民自治各項制度。深入推進村務公開、政務公開和黨務公開,繼續推廣完善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機制,創新農村民主管理方式。加強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村民議事會、村務監督委員會等村民自治組織建設,不斷提高村民自治水平。推進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改進農村基層幹部作風,指導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和黨員隊伍建設。堅決查處糾正涉農領域侵害民眾利益的腐敗問題和加重農民負擔行為。傳承鄉村文明,加強農村傳統文化遺產保護,引導農民崇尚科學,抵制迷信,移風易俗,破除陋習,形成文明向上的社會風貌。
委員長、各位副委員長、秘書長、各位委員,長期以來,全國人大常委會高度關心、大力支持新農村建設工作,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在此,我們向全國人大常委會表示衷心感謝!今後,我們將繼續在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指導下,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國務院的各項決策部署,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不斷改進工作作風,提高工作質量和水平,為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不懈努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