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債運行機制研究

國債運行機制研究

《國債運行機制研究》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ISBN是7100018579。

基本介紹

  • 書名:國債運行機制研究
  • 作者:高培勇
  • ISBN:7100018579
  • 頁數:252頁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出版時間:1995年1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32
  • 叢書名:市場經濟研究叢書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作者簡介

高培勇,1959年1月生,天津市人。1982年、1985年和1994年先後在天津財經學院和中國人民大學獲經濟學學士學位、經濟學碩士學位和經濟學博士學位。曾執教於天津財經學院財政系,現任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系副教授。
高培勇的主要研究領域為巨觀財政理論。他在財政、稅收和國債等方面均有著述。主要代表作有:《當代西方財政經濟理論》(上、下冊)、《西方稅收:理論與政策》、《公債經濟學導論》。並在《財政研究》、《金融研究》、《稅務研究》、《財貿經濟》、《世界經濟》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數十篇。

內容簡介

國債研究的上述三個方向,似可概括為:對國債的制度研究、對國債的微觀經濟基礎分析、對國債運行的巨觀經濟分析。三者互相關聯。對國債的制度研究,目的應在於其改善和最佳化;但如果對受債人等的行為反應心中無數,如果對政府借債的巨觀決策的緣由不甚了解,也就無從改進和完善國債制度。對國債的微觀經濟基礎分析可以比較具體地了解各類經濟主體對國債的反應,從而比較切實地把握國債對市場經濟的影響。對國債運行的巨觀經濟分析,從國債這一側面探索政府對市場經濟進行巨觀調控的可能性與條件。三個方面結合起來,方能在理論與現實相結合、政策與制度相一致、市場運行與政府調控相協調的情況下,處理好與國債有關的問題。
高培勇同志這本著作,如其書名所示,乃是對國債運行的經濟分析,而且主要是在巨觀方面。但作者也並沒有忽視國債運行的微觀經濟基礎。本章第2、3章中所考察的國債對收入、消費、投資的影響,實際上就是綜合地說明個人家庭、企業、非政府部門對國債的行為反應,只是作者在此並未作實證分析。作者在本書中對國債制度並未作全面的考察,但由於本書的重點在於國債運行的巨觀經濟分析,勢必對政府的國債管理給予重視,因而在第8章探討了國債管理與巨觀經濟調控,實際上對國債管理的方針政策和基本制度也作了一些探索。
這本著作對我國經濟學界所進行的國債研究,可以有一定貢獻。其貢獻主要在於下列三點:在前人的工作基礎——包括作者本人以前的研究——之上,提高了一步;從較為寬闊的視野即巨觀經濟的角度,考察國債運行的全過程;立足於中國實際,吸收西方經濟學中一些理論觀點和分析方式,取得較好成果。

圖書目錄

第1章 引論
1.1 主題與背景
1.2 前人的研究:李嘉圖等價定理之爭
1.3 思路、結構與方法
1.4 對兩個概念的說明:國債與國債運行機制
上 篇
第2章 國債的經濟影響:發行期的考察
2.1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分析的體制前提
2.2 即期的稅收減少
2.3 預期的償債費稅
2.4 均衡利率的變動
2.5 舉借國債與民間消費:初始性影響
2.6 舉借國債與民間投資:初始性影響
第3章 國債的經濟影向:償付期的考察
3.1 償債費稅的開徵和國債利息的支付
3.2 舉借國債與民間消費:繼發性影響
3.3 舉借國債與民間投資:繼發性影響
3.4 綜合考察:舉借國債的長期影響
第4章 國債的經濟影響:巨觀上的考察
4.1 舉借國債與財政支出規模的膨脹
4.2 舉借國債與社會總需求:總量效應
4.3 舉借國債與社會總需求:結構效應
4.4 小結
第5章 國債的經濟影響:從貨幣供給角度所作的考察
5.1 財政收支過程對貨幣供給的影響:一個簡要的考察
5.2 國債的認購主體與貨幣供給
5.3 國債的流動性與貨幣供給
5.4 國債的償付活動與貨幣供給
下 篇
第6章 中國的國債(1950——1994):總體考察
6.1 傳統經濟體制下的中國國債
6.2 經濟體制改革以來的中國國債
6.3 國債規模膨脹探源:無償性財政收入的相對下降
6.4 國債規模膨脹探源:償債費支出的逐年加大
6.5 小結
第7章 中國的國債與社會總需求
7.1 可支配收入、償債費稅和利息率:導致微觀經濟主體行為變化的三個傳導因素
7.2 舉借國債條件下的微觀經濟主體行為
7.3 舉借國債條件下的政府部門行為
7.4 結合貨幣供給的考察
第8章 國債管理與巨觀經濟調控
8.1 獨特的傳導作力機制:流動性效應和利息率效應
8.2 國債管理同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
8.3 深一層的思考:國債管理髮揮作用的條件
8.4 舉借國債的數量界限
第9章 基本結論
參考文獻
本書英文目錄(content)
後 記
圖表目錄
圖2—1 對儲蓄的供給與需求:均衡利率的決定
圖2—2 舉借國債對民間消費的初始性影響
圖2—3 舉借國債所帶來的民間消費的變化幅度
圖2—4 S有彈性而I無彈性下的民間投資
圖2—5 S無彈性而I有彈性下的民間投資
圖2—6 預期投資收益率的上升與民間投資
圖2—7 預期投資收益率的下降與民間投資
圖3—1 舉借國債對民間消費的繼發性影響
圖3—2 預期投資收益率的下降與民間投資
圖4—1 政府財政支出規模的極大化
圖4—2 政府消耗性支出增加所帶來的乘數過程
圖5—1 財政支出過程對貨幣供給量的擴張效應
圖5—2 財政收入過程對貨幣供給量的收縮效應
圖5—3 社會公眾認購國債對貨幣供給的影響
圖5—4 商業銀行以超額準備金認購國債對貨幣供給的影響
圖5—5 中央銀行從財政機關直接認購國債對貨幣供給的影響
圖5-6 中央銀行從社會公眾手中間接認購國債對貨幣供給的影響
圖5—7 中央銀行從商業銀行手中間接認購國債對貨幣供給的影響
圖6—1 1950—1958年中國國債收入占財政收入比重的走勢
圖6—2 特殊的財政收入形成機制
圖6—3 1981—1994年中國國債收入占財政收入比重的走勢
圖8—1 國債管理同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之間的關係
表2—1 即期稅收減少對人力財富價值的影響和非人力財富價值的影響
表2—2 預期償債費稅對人力財富價值的影響和非人力財富價值的影響
表4—1 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政府消耗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所占比重的對比(%)
表6—1 1950—1958年中國國債發行情況
表6—2 1978—1992年財政收入占國民收入的比重
表6—3 中國的財政收支(1979—1993)
表6—4 1981—1994年各種政府債券發行情況
表6—5 1981—1993年國債購買者結構
表6—6 1981—1994年各種政府債券發行條件
表6—7 農副產品收購價格指數(1978—1992)
表6—8 來自農業部門的無償性財政收入(1978—1991)
表6—9 全國企業留利額和留利率(1978—1991)
表6—10 來自工業部門的無償性財政收入(1978—1991)
表6—11 1981—1990年財政對國有工交企業讓利情況
表6—12 全國預算外資金收入增長情況(1978—1991)
表6—13 國家債務支出情況(1980—1992)
表7—1 1981—1990年國內債券、股票發行情況
表7—2 1981—1988年國內各種債券利率對照表
表7—3 中國國民收入最終分配格局的變化(1980—1990)
表7—4 中國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情況(1978—1991)
表7—5 中國居民可支配收入使用結構(1978—1991)
表7—6 各機構部門的總投資和淨投資(1979—1988)
表7一7 總投資和淨投資的部門結構(1979—1988)
表7—8 居民儲蓄和利息率的對比分析(1978—1991)
表7一9 中國總儲蓄的部門結構(1980—1991)
表7一10 1979—1993年國家財政收支指數
表7一11 1979—1993年國家財政支出結構
表7—12 1979—1992年國家財政支出主要項目比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