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枸杞

固原枸杞

固原市枸杞栽培已有35年的歷史,現有清水河流域的頭營、三營、黑城、彭堡、七營等五鄉鎮的33個行政村、140個自然村進行枸杞種植, 1997年實施自治區“名牌枸杞基地建設”,2002年實施“無公害枸杞行動計畫”,其中七營、黑城產區通過了自治區無公害枸杞產地認證,並榮獲國家農業部頒發的《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證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固原枸杞
  • 種植面積:5萬畝
  • 年產量:868萬公斤
  • 年淨產值:6989萬元
基本介紹,有利條件,發展目標,布局及建設,估算及效益,

基本介紹

固原枸杞2003年被列入“寧夏林業優勢果品產業帶建設”,現種植面積達到5萬畝,年產量868萬公斤,年淨產值6989萬元。

有利條件

(一)必要性
1、是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和退耕還林工程自我完善的需要
隨著以退耕還林為主的生態林業建設在固原的全面實施和展開,在加強生態林業建設的同時,應把發展生態經濟兼用林作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一項重要產業來抓,如何走林業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尋找林業發展的新的經濟成長點,是今後調整林業生產布局和產業結構的方向。目前,我市林業生產水平尚低,結構模式及種植品種單一,不能構成產業框架,形成不了帶動農業經濟成長的產業體系,因而缺少市場競爭力。調整林業生產布局,最佳化林業內部結構,實現以短養長,在立足當前先進林業生產管理技術的前提下,以發展無公害枸杞為主的林業經濟產業,建立生態經濟綜合林業模式,是生態環境建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是退耕還林工程自我完善和發展的需要。
2、是林業自身發展的需要
隨著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的實施,給固原市的林業發展帶來了十分有利的時機。但由於我市土地資源有限,吃飯與發展之間、林業與畜牧業之間還存在著一系列難以解決的矛盾。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各業發展,緩解了林牧矛盾。特別是無公害枸杞產業的壯大發展,將會增加農民收入,為林業的發展增加了活力與後勁。因此,從總體上看,建立以無公害構杞產業為主的生態經濟型林業,有利於林業的自身發展。
3、是實現林業跨越式發展的需要
跨入新世紀,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正在努力開創生產發展、生活富裕和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社會對生態環境的關注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人們對林業地位和作用的認識產生了質的飛躍,在要求保證豐富的林產品供應的同時,改善生態環境日漸成為社會對林業的主導需求,“三大效益兼顧,生態效益優先”成了林業建設的指導思想,發展枸杞產業這一生態、經濟兼用的林種,就是很好的貫徹了這一指導思想。
(二)有利條件
1、有一定的發展基礎。至2004年,枸杞種植面積已達5萬畝,年淨產值6989萬元,在產區已成為一項支柱產業,且枸杞種植區域內76.7%的土地是水澆地,土地肥沃,地勢平坦,水源有保障,因此發展枸杞產業、建立無公害枸杞示範園區,潛力大,前景好,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2、技術服務有保障。以無公害枸杞生產為主的林業標準化建設已經起步,良種推廣率達到90%以上,保護地栽培、集水節灌、抗旱造林、立體栽培等一批林業實用新技術得到大面積推廣。2002年在自治區“優質名牌枸杞基地建設項目”、“無公害枸杞行動計畫”、國家林業局“病蟲鼠害防治科技支撐”等一批項目的支持與帶動下,枸杞面積由0.82萬畝增加到5萬畝。枸杞生產已由傳統的粗放型轉變為標準化管理,黑城、七營兩地已完成無公害枸杞產地認定,產品檢測和相關標準達到了限定標準,正在審報無公害枸杞認證。
3、自然環境條件優越。枸杞種植區乾旱少雨,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518小時,光熱資源十分豐富,晝夜溫差大;在現有灌溉條件下,隨著揚黃擴灌工程的實施,灌溉面積將達到40萬畝以上。
4、區域優勢和城市帶動功能增強。固原市原州區是寧南山區經濟、文化、商貿中心,地處陝、甘、寧三省區交匯處,銀平、蘭宜公路和寶中鐵路穿境而過。固原撤地設市,給城市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隨著城市建設步伐加快,規模的擴大,城市人口總量將不斷增多,對以無公害枸杞為主的優質林產品的市場需求量增大,城市對林產品的帶動功能和輻射帶動作用必然增強。
5、機遇好。從今年開始,中央進一步加強了對西部地區農業基礎設施、農民生活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的投入。並圍繞節水灌溉、人畜飲水、鄉村道路、農村沼氣、農村水電、草原圍欄“六小”工程,擴大投資規模,充實建設內容,加之自治區進一步加大對:“三個十五工程”和鄉鎮企業“2321”行動計畫和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扶持等,都為建設無公害枸杞基地產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好機遇。

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立足國內外市場,大力實施名牌戰略,以市場為導向,科技為支撐,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機制創新和科技創新為動力,以加工企業為依託,加強枸杞及其深加工產品開發研究,改進鮮果采後商品化處理手段,實行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種植、集約化經營、標準化管理。規劃發展的基本原則是:
1、堅持發揮比較優勢的原則。結合考慮資源條件、生產基礎市場環境以及資金、技術等方面的優勢,揚長避短,優先發展具有一定基礎和競爭力的產品,儘快形成規模優勢。
2、堅持產品整體開發的原則。要著眼於提高產業的競爭力,立足培育和開發後續產業,打造名牌產品,構建優勢產業群,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產業的整體素質和效益。
3、堅持以優質取勝的原則。適應市場競爭和消費水平提高的要求,以提高生產效益為前提,大力最佳化品種和品質結構,提高產品內在品質,逐步建立和完善產品質量等安全標準、檢測檢驗和監督體系,提高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4、堅持突出重點的原則。要瞄準入世後參與競爭的需要,扶優扶強,不能面面俱到;區域布局要相對集中、優中選優,不能到處布點;投資建設要突出重點,分布實施,不能全面開花。
5、堅持尊重農民意願的原則。實行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必須穩定家庭承包經營制度,切實尊重和保障農民的市場主體和生產經營自主權。要加強政策引導和信息服務,充分調動和發揮地方、農民等各個方面的積極性。
6、堅持最佳化管理的原則。產業發展要明確職、權、利,避免政府包攬一切的做法,在生產管理上,要實行市場經營,企業化管理,明晰產權,明確劃分投資者和管理者的權利和義務。
(二)發展目標
1、基地建設:到2010年用6年的時間,在原州區北部清水河流域彭堡、頭營、三營、黑城、七營等鄉鎮發展以無公害枸杞示範園區為主的枸杞產業基地,使總面積達到10萬畝,其中建立寧杞1號、優系大麻葉為主的無公害枸杞優質品種示範園9萬畝;建立食菜用枸杞園0.4萬畝,食鮮果用枸杞園0.6萬畝。實現年產值2億元,年利潤8620萬元,使項目區人均純收入新增535元。
2、基礎設施建設及技術推廣培訓:建枸杞烘乾房5處,烘乾設施5套;建高效日光制乾棚200棟;打機井10眼,機井灌溉設施10套,配套水渠20公里;建林區道路50公里,寬4.5米。完成枸杞標準化無公害生產技術培訓2萬人次,全面推行標準化無公害生產技術。
3、枸杞標準化體系建設:完成頭營、彭堡、三營三鄉鎮的無公害枸杞產地認定,完成七營、黑城、頭營、彭堡、三營五鄉鎮的無公害枸杞產品認證工作;建枸杞標準化檢測中心一處。

布局及建設

(一)總體布局
涉及清水河流域的七營、黑城、三營、頭營、彭堡等鄉鎮,規劃總面積10萬畝,其中新建5萬畝。建立以寧杞1號、優系大麻葉為主的無公害枸杞優質品種示範園9萬畝,分布在七營、黑城、三營、頭營等鄉鎮,其中:七營鎮3.0萬畝,黑城鎮3.0萬畝,三營鎮1萬畝,彭堡鎮l萬畝,頭營鎮l萬畝;建立菜用枸杞園0.4萬畝,建立鮮食用枸杞園0.6萬畝,分布於頭營鎮和彭堡鎮。
固原枸杞
固原枸杞
(二)建設年限及進度安排
建設期規劃為6年。
2005年:新建優質枸杞園1萬畝,其中菜用枸杞0.1 萬畝,鮮食用枸杞0.1萬畝。
2006年:新建優質枸杞園1萬畝,其中菜用枸杞0.1 萬畝,鮮食用枸杞0.1萬畝。
2007年:新建優質枸杞園1萬畝,其中菜用枸杞0.1 萬畝,鮮食用枸杞0.1萬畝。
2008年:新建優質枸杞園1萬畝,其中菜用枸杞0.1 萬畝,鮮食用枸杞0.1萬畝。
2009年:新建優質枸杞園0.5萬畝,其中鮮食用枸杞0.1萬畝。
2010年:新建優質枸杞園0.5萬畝,其中鮮食用枸杞0.1萬畝。
(三)造林技術
1、品種選擇:寧杞1號、大麻葉優系、組配無籽枸杞、菜用枸杞、組配鮮食用枸杞。
2、栽植密度:寧杞1號、大麻葉優系、組配鮮食用枸杞:222株/畝,即1米× 3米的株行距。
組配無籽枸杞、菜用枸杞:640株/畝,即0.8米× 0.6米+2米的株行距。
3、栽植時間:以春栽為土,時間以四月份為宜。
(四)基本設施建設
1、打機井10眼,機井灌溉設施10套,配套水渠20公里
2、建枸杞烘乾房5處,烘乾設施5套。
3、道路建設:建林區道路50公里,寬4.5米,兩邊栽植綠化樹種,以綠化美化示範園區。
(五)科技支撐
1、節水畦栽植,改土施肥
節水畦栽植,有利於深翻改土、增施肥料、蓄水保墒和以後枸杞的生長發育。其方法是:在栽植前一年的秋末,以戶和地塊為單位,結合小班地形先做好整體規劃,株行距為1 × 3米,再放線打點,然後挖坑培埂。培地埂時,將小坑穴挖出的土用來培地埂,暫不回填,土不夠用在外圍兩邊取土,保留栽植行內表層肥土。地埂要直,表面整齊。
2、覆蓋地膜,增溫保墒
新建園區,實行地膜覆蓋,對於改善微域生態環境,增溫保墒,提高成活率,促進幼樹生長以及早熟、早受益具有明顯作用。
3、抗旱造林技術
①生根粉、保水劑的套用技術
②泥漿蘸根帶漿栽植保水技術
③截桿、平茬抗風乾栽植技術
④雨季容器苗補造技術
⑤中耕除草覆蓋保墒造林技術
⑥多樹種混交造林技術及果糧、果萊等間作技術
⑦林木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⑧漏斗式集水坑整地抗旱造林技術

估算及效益

(一)投資估算及資金來源
1、投資估算
(1)苗木費1277.2萬元,其中:
寧杞l號、大麻葉優系、果用枸杞: 4.6萬畝 × 222株/畝 × 1元/株=1021.2萬元;
菜用枸杞:0.4萬畝X 640株/畝 × 1元/株:256萬元;
(2)用工費100萬元
(3)培訓費50萬元
(4)無公害農藥費40萬元
(5)枸杞標準化檢測中心費用200萬元
(6)枸杞烘乾道5座50萬元
(7)高效日光制乾棚200棟100萬元
(8)園區道路綠化費50萬元
(9)機井及配套設施100萬元
(10)技術推廣物資配套費100萬元
共投資2067.2萬元。
2、資金來源
申請國家補助資金、民眾自籌資金、地方配套多方籌集。
(二)效益分析
1、生態效益
(1)控制水土流失效益
根據我國三北防護林固土效益的統一測算指標,林地土壤泥沙流比無樹地減少33.9噸/平方公里,水保工程每攔截1噸土壤的工程造價為8元。防止水土流失效益為6000平方公里 × 33.9噸/平方公里 × 8元/t=163萬元。
(2)生態林庇護農田效益
營建無公害枸杞基地9萬畝,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生態環境,減輕了水旱災害,控制了水土流失,農牧業將大幅度增產增收,每畝農田增收100元,6000公頃農地每年將增收1000萬元。
2、經濟效益
枸杞種植3年後進入生產期,每年枸杞及其它副產品總產值可達2億元,年利潤8620萬元,項目區人均純收入可增加535元。
3、社會效益
使枸杞種植區生態環境得以改善,實現山川秀美和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將有利於全市經濟結構的調整、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和農民的脫貧致富。
4、效益綜合評價
發展枸杞產業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生態環境,從保持水土,抑制風沙,庇護農田,改善小氣候等生態效益來看,獲得間接效益每年約為1226萬元;枸杞及其它副產品所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年均約為2億元,產投比為5:l。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