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型:音節書寫系統,和日語類似,輔音+元音表示為一個獨立的字母,因此它的字母表也和日語五十音類似,與日語不同的是它擁有尾音系統,即元音後有-b,-k這樣的發音,為了表示這些發音,用相應的a複合輔音縮小後作為上標。
書寫方向:從左到右水平書寫。
起源,字母表,因紐特文示例,
起源
如今所見的因紐特字母,是19世紀後期,由英國傳教士約翰·霍登和E.A沃特金斯從克里CREE字母改進後得到的。而另一英國人埃德蒙·佩克(Edmund Peck, 1850-1924),在推進了這種字母在加拿大跨北極地區使用的同時,還用因紐特語翻譯了聖經,並著述了有關的因紐特(愛斯基摩)語語法和因紐特(愛斯基摩)-英語詞典,對因紐特語的發展做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 1976年,因紐特文化學院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批准加拿大使用因紐特語的兩種書寫系統,即上述書寫系統及拉丁字母。 今天,因紐特語同音字彙,被稱為titirausiq(ᑎᑎᕋᐅᓯᖅᓄᑕᐊᖅ)或 qaniujaaqpait(ᖃᓂᐅᔮᖅᐸᐃᑦ),主要使用在加拿大地區,尤其是在因紐特人口達85%的努納武特(ᓄᓇᕗᑦ),及努拿維克(ᓄᓇᕕᒃ),魁北克等區。在加拿大,阿拉斯加和格陵蘭島的其他地區使用被稱為qaliujaaqpait 的拉丁字母,而在西伯利亞,因紐特語使用西里爾字母。
字母表
輔音 | 元音 | 輔音尾音示例 (連線在a後) | |||
---|---|---|---|---|---|
ai | i | u | a | ||
ø | ᐁ | ᐃ | ᐅ | ᐊ | |
p | ᐯ | ᐱ | ᐳ | ᐸ | ᐊᑉ |
t | ᑌ | ᑎ | ᑐ | ᑕ | ᐊᑦ |
k | ᑫ | ᑭ | ᑯ | ᑲ | ᐊᒃ |
g [ɣ] | ᒉ | ᒋ | ᒍ | ᒐ | ᐊᒡ |
m | ᒣ | ᒥ | ᒧ | ᒪ | ᐊᒻ |
n | ᓀ | ᓂ | ᓄ | ᓇ | ᐊᓐ |
s/h | ᓭ | ᓯ | ᓱ | ᓴ | ᐊᔅ |
l | ᓓ | ᓕ | ᓗ | ᓚ | ᐊᓪ |
j | ᔦ | ᔨ | ᔪ | ᔭ | ᐊᔾ |
v | ᕓ | ᕕ | ᕗ | ᕙ | ᐊᕝ |
r [ʁ] | ᕃ | ᕆ | ᕈ | ᕋ | ᐊᕐ |
q | ᙯ | ᕿ | ᖁ | ᖃ | ᐊᖅ |
ng [ŋ] | ᙰ | ᖏ | ᖑ | ᖓ | ᐊᖕ |
nng [ŋŋ] | ᙱ | ᙳ | ᙵ | ᐊᖖ | |
ł [ɬ] | ᖠ | ᖢ | ᖤ | ᐊᖦ |
在這套字母體系中,值得注意的有:
1.長元音標以一個點以示與短元音的區別,如/laa/ 為 ᓛ。
2.表示長輔音時,在輔音字母前加該行輔音的尾音節,如/tu/為ᑐ,t行對應的尾音-t為ᑦ,那么/ttu/ 為 ᑦᑐ。
3.s/h行,東部方言發音為s,西部方言發音為h,二者在兩種方言中是一一對應關係。
4.前面講到了長輔音的發音規則,特殊的是,/jj/寫作 ᑦᔭ.
5./aai/ 為 ᐂ
6.有兩個特殊的字元ᕼ和ᖯ用來書寫某些因紐特方言或外來語辭彙。 b用來發在/l/或/y/之前的/b/音。ᕼ用來表示外來語中的/h/音。
因紐特文示例
圖片中因紐特文的拉丁轉寫:
Inuluktaat inuulisaannguqput nangminiirungnasimaqaqɬutik ajjigiingmiglu ilitarijaujjutsiaqaqɬutiglu pijungnautitauqaqɬutik. Isumaksaqsiurungnatsiarnirmik inuutsiarutigijarlu piliqtungauttut, asianngurnullu iliurnirviqatigiittaruksariaqaraluaqput qatanngutigiiqqatigiittut anirniqsaarni. (Titiqqaqsimajuq 1 Kitutuinnat pijungnautit silarjuarmiuqatigiinnut nalunaiqsiut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