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現代文化的主題與風格”為主題,選編作者1998提以來發表的文化/社會評論。文章多著眼於日常現象,兼及學理和語境,尊重個人經驗,打通古今中外,轉化社會理論,探究當代文化。重在理解,不憚批評,論點鮮明,考量周延。雖然寫作的時空環境和評論對象差異甚大,但確有內在的一貫,體現了作者較為明確而自覺的文化批判立場。 全部文章均為第一次結集發表。按觀念、人物與行為編為三輯。
基本介紹
- 書名:因為現狀可以改變
- 出版社:江蘇教育出版社
- 頁數:331頁
- 開本:16開
- 品牌:江蘇教育出版社
- 作者:單世聯
- 出版日期:2005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4369649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本書以“現代文化的主題與風格”為主題,選編作者1998年以來發表的文化/社會評論。文章多著眼於日常現象,兼及學理和語境,尊重個人經驗,打通古今中外,轉化社會理論,探究當代文化。重在理解,不憚批評,論點鮮明,考量周延。雖然寫作的時空環境和評論對象差異甚大,但確有內在的一貫,體現了作者較為明確而自覺的文學批判立場。
全部文章均為第一次結集發表。按觀念、人物與行為編為三輯。
全部文章均為第一次結集發表。按觀念、人物與行為編為三輯。
作者簡介
單世聯,1962年出生乾江蘇邗江,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主要從事現代思想研究和文化批評。先後出版《中國美育史導論》(合作)、《人與夢紅樓夢的現代解釋》、《被解釋的傳統:中國近代思想史論》(合作)、《法蘭克福學派史》(翻譯)、《反抗現代性從德國到中國》、《西方美學初步》、《現代性與文化工業、《走向思維的故鄉》、《尋找反面》、《遲到的光》、《現代儀式》、《嶺外風鈴》等,即將出版《革命人》、《風雷激—20世紀政治文化述論》、《德國思想與中國現代性》等。
媒體推薦
書評
無論多么短的文章、多么小的報刊,都是公共論域。大概沒有一篇文章
連一個讀者都沒有。如果我們承認作者沒有浪費讀者時間的權利。那么聖伯
甫式的刻苦、萊辛式的認真,就是專欄作者必須具備的職業道德。在文章遍
地、作者滿眼的今天,文章其實是越來越難寫了。只要有人聲稱報紙文章好
對付,一個人可以寫幾個專欄,我想只憑這一點,讀者就應當拒絕他。
——《作為生活的寫作》
羅繼祖先生是羅振玉之孫,若干年來一直收集整理羅、王書信,有為乃
祖辯誣的動機。1985年,中華書局出版了《王國維全集·書信》,2000年,
東方出版社出版了羅先生審訂的《羅振玉王國維往來書信》,清楚地表明,
王國維不但已由早期嚮往西學一轉為亡清遺老,而且也不只是書生一個,至
少有一度,他相當積極地參與了遜清朝廷的政治活動。其政治關’懷與參與
雖不足以說有“另一個王國維”,但可以肯定我們過去對王的了解太單純了
。
——《歲月平淡》
“大話”解決不了具體問題,抽象的議論也撼動不了實際的不合理。我
們更需要的是實事的批評和個別的介入,更需要的是說“小話”。所謂“小
話”,即對具體事。隋及人物的干預性批評。
——《在反思中前行》
圍繞牟其中種種議論,不應當也不必要過多地糾纏在“原罪”之上,而
應該就事論事地調查、了解牟其中究竟是否違法、犯法,有罪就要依法懲處
,無罪就要還他一個清白。離開了這一點而宏論滔滔,無論是辯護還是指責
,都離題甚遠。
——《辛辣的現實感》
無論多么短的文章、多么小的報刊,都是公共論域。大概沒有一篇文章
連一個讀者都沒有。如果我們承認作者沒有浪費讀者時間的權利。那么聖伯
甫式的刻苦、萊辛式的認真,就是專欄作者必須具備的職業道德。在文章遍
地、作者滿眼的今天,文章其實是越來越難寫了。只要有人聲稱報紙文章好
對付,一個人可以寫幾個專欄,我想只憑這一點,讀者就應當拒絕他。
——《作為生活的寫作》
羅繼祖先生是羅振玉之孫,若干年來一直收集整理羅、王書信,有為乃
祖辯誣的動機。1985年,中華書局出版了《王國維全集·書信》,2000年,
東方出版社出版了羅先生審訂的《羅振玉王國維往來書信》,清楚地表明,
王國維不但已由早期嚮往西學一轉為亡清遺老,而且也不只是書生一個,至
少有一度,他相當積極地參與了遜清朝廷的政治活動。其政治關’懷與參與
雖不足以說有“另一個王國維”,但可以肯定我們過去對王的了解太單純了
。
——《歲月平淡》
“大話”解決不了具體問題,抽象的議論也撼動不了實際的不合理。我
們更需要的是實事的批評和個別的介入,更需要的是說“小話”。所謂“小
話”,即對具體事。隋及人物的干預性批評。
——《在反思中前行》
圍繞牟其中種種議論,不應當也不必要過多地糾纏在“原罪”之上,而
應該就事論事地調查、了解牟其中究竟是否違法、犯法,有罪就要依法懲處
,無罪就要還他一個清白。離開了這一點而宏論滔滔,無論是辯護還是指責
,都離題甚遠。
——《辛辣的現實感》
圖書目錄
第一輯 現代風
從現代化到全球化
“典範”如何轉移
迪爾凱姆又來了
一個意象與一種理論
雅量與力量
全球化時代的“天下之結”
告別“偉大而殘酷”
城市之光
尋找文化產業的中國論說
何謂“文化研究”?
第二輯 探求者
大變動時代的一個苦悶人物
詩人的戲劇性
夏濟安日記的“黑暗面”
“天地間無非史而已”
他從那裡來
為詩一辯——序華海《一個人走》
制約其實是被制約
文化批評的力量
反藝術的哲人
紳士們的文化批判
藝術的醜化與生活的美化
西方美學史與我們——序鮑桑葵《美學史》中文新版
第三輯 學習路
“積極自由”在中國的另一個版本
辛辣的現實感
從常識的觀點看
既簡單又複雜的文化問題
故事中的模式
話語的力量
讓人為難的希望
文學的裡面和外面
作為生活的寫作
愉快的讀與思
歲月平淡
後記
從現代化到全球化
“典範”如何轉移
迪爾凱姆又來了
一個意象與一種理論
雅量與力量
全球化時代的“天下之結”
告別“偉大而殘酷”
城市之光
尋找文化產業的中國論說
何謂“文化研究”?
第二輯 探求者
大變動時代的一個苦悶人物
詩人的戲劇性
夏濟安日記的“黑暗面”
“天地間無非史而已”
他從那裡來
為詩一辯——序華海《一個人走》
制約其實是被制約
文化批評的力量
反藝術的哲人
紳士們的文化批判
藝術的醜化與生活的美化
西方美學史與我們——序鮑桑葵《美學史》中文新版
第三輯 學習路
“積極自由”在中國的另一個版本
辛辣的現實感
從常識的觀點看
既簡單又複雜的文化問題
故事中的模式
話語的力量
讓人為難的希望
文學的裡面和外面
作為生活的寫作
愉快的讀與思
歲月平淡
後記
文摘
書摘
話題二:文化工業批判
南帆:由於市場的中介,“文化”不再高高在上,不再是一種經院氣十
足的玄學。大眾對於文化的真實需求得到了反映——大眾可以通過消費行為
表達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
但是,這些事實的意義卻引起了許多理論家的激烈爭辯。一些理論家認
為,這裡所說的大眾實際上是商業社會製造出來的。商業社會不僅製造出各
種商品,同時還製造出人們對於這些商品的需求——文化消費也是如此。
與此相應,文化工業的產品也越來越沒有個性。文化成為一種標準化的
生產。文化主體的多樣性消失了。機械的生產方式吞沒了藝術家的個人風格
。
單世聯:文化工業最主要的問題是它在其生產方面的模式化、標準化,
在消費方面的暴力性和封閉性。這不但與數千年來形成的文化觀念明顯不同
,也對現代人的心理自由造成壓迫。中外有關文化工業的批判也都圍繞這一
核心。
但無須悲觀。所有的工業產品都是商業機制製造的,而大眾仍然可以各
取所需,從中實現自己的追求。以服裝為例,它的生產當然是模式化、標準
化的,但我們很少會在大街上發現著裝完全相同的人,善於打扮的人仍然可
以在市場上找到屬於自己的服裝。原因很簡單,服裝生產商太多了,他們不
得不發明出無窮無盡的款式和風格。所以解決文化產品模式化、標準化的關
鍵是擴大市場、強化競爭,使消費者可以有無窮多的選擇機會。抗拒模式化
、標準化的另一種可能是英國文化研究者強調的,文化產品的意義和信息不
是簡單地被“傳遞”,而是被消費者生產出來。消費者基於自身生活經驗和
意識形態對產品進行加工、使用,文化產品之於消費者只是一種“原材料”
,消費也能養成個性與差異性。
南帆:市場意義的成功不一定是文化意義的失敗。電子傳播媒介與大眾
的遇合可能演繹出種種意想不到的故事。電子傳播媒介與大眾能動性之間可
能產生各種意想不到的變數。
在我看來,重要的是分析正負兩面的相互糾纏,在這個意義上揭示出電
子傳播媒介在現今的歷史語境之中產生的作用。
單世聯:複雜性在於,文化市場的不平等競爭很可能強化著文化產品的
模式化和標準化,所以僅僅訴諸市場原則並不能遏制文化霸權。同時,處於
充斥媒體暴力、廣告霸權的封閉空間中的消費者,如何獲得可以對文化產品
“原材料”加工、再生產的主體資源,也頗令人生疑。這就需要發展一種文
化批判,對製造商保持一定的壓力,給大眾以一定的提醒。在這方面,中國
傳統的人文精神和西方的批判理論都是不可缺少的資源。
P95-96
話題二:文化工業批判
南帆:由於市場的中介,“文化”不再高高在上,不再是一種經院氣十
足的玄學。大眾對於文化的真實需求得到了反映——大眾可以通過消費行為
表達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
但是,這些事實的意義卻引起了許多理論家的激烈爭辯。一些理論家認
為,這裡所說的大眾實際上是商業社會製造出來的。商業社會不僅製造出各
種商品,同時還製造出人們對於這些商品的需求——文化消費也是如此。
與此相應,文化工業的產品也越來越沒有個性。文化成為一種標準化的
生產。文化主體的多樣性消失了。機械的生產方式吞沒了藝術家的個人風格
。
單世聯:文化工業最主要的問題是它在其生產方面的模式化、標準化,
在消費方面的暴力性和封閉性。這不但與數千年來形成的文化觀念明顯不同
,也對現代人的心理自由造成壓迫。中外有關文化工業的批判也都圍繞這一
核心。
但無須悲觀。所有的工業產品都是商業機制製造的,而大眾仍然可以各
取所需,從中實現自己的追求。以服裝為例,它的生產當然是模式化、標準
化的,但我們很少會在大街上發現著裝完全相同的人,善於打扮的人仍然可
以在市場上找到屬於自己的服裝。原因很簡單,服裝生產商太多了,他們不
得不發明出無窮無盡的款式和風格。所以解決文化產品模式化、標準化的關
鍵是擴大市場、強化競爭,使消費者可以有無窮多的選擇機會。抗拒模式化
、標準化的另一種可能是英國文化研究者強調的,文化產品的意義和信息不
是簡單地被“傳遞”,而是被消費者生產出來。消費者基於自身生活經驗和
意識形態對產品進行加工、使用,文化產品之於消費者只是一種“原材料”
,消費也能養成個性與差異性。
南帆:市場意義的成功不一定是文化意義的失敗。電子傳播媒介與大眾
的遇合可能演繹出種種意想不到的故事。電子傳播媒介與大眾能動性之間可
能產生各種意想不到的變數。
在我看來,重要的是分析正負兩面的相互糾纏,在這個意義上揭示出電
子傳播媒介在現今的歷史語境之中產生的作用。
單世聯:複雜性在於,文化市場的不平等競爭很可能強化著文化產品的
模式化和標準化,所以僅僅訴諸市場原則並不能遏制文化霸權。同時,處於
充斥媒體暴力、廣告霸權的封閉空間中的消費者,如何獲得可以對文化產品
“原材料”加工、再生產的主體資源,也頗令人生疑。這就需要發展一種文
化批判,對製造商保持一定的壓力,給大眾以一定的提醒。在這方面,中國
傳統的人文精神和西方的批判理論都是不可缺少的資源。
P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