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村情概況,基礎設施,自然資源,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人文地理,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全村國土面積65.81平方公里,海拔1349米,年平均氣溫18℃,年降水量1476毫米,適合種植茶葉、水稻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6657畝,人均耕地2.47畝,林地37121畝。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751.6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29元。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全村有573戶通自來水,其中有44戶還存在水質未達標(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7.67%);有573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329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57.42%);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4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45戶(分別占總數的77.66%和77.66%)。
該村到芒市鎮已通公路;進村道路為彈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8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8公里。全村共有拖拉機137輛,機車250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390畝,有效灌溉率為20.88%。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9戶;裝有太陽能農戶90戶。全村有10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0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0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0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0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2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
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9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4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97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657 畝(其中:水田1390畝,旱地5267畝),人均耕地2.47畝,主要種植水稻等農作物;擁有林地37121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776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77畝,主要種植茶葉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54795畝。有石礦等資源.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51.6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43.11萬元,占總收入的32.34%;畜牧業收入122.17萬元,占總收入的16.2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600頭,肉牛18頭,肉羊50頭,騾84頭,驢22頭);林業收入64.16萬元,占總收入的8.54%;第二、三產業收入53.4萬元,占總收入的7.1%。其他收入268.85萬元,占總收入的35.77%。農民人均純收入1529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往省內。2010年種植業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3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5.16%。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茶葉、草果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茶葉、草果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73戶,共有鄉村人口2700人,其中男性1505人,女性1192人。其中農業人口2697人,勞動力1538人。該村以漢族、德昂族為主(是漢族、德昂族混居地),其中漢族2230人, 德昂族260人,傣族7人,景頗族3人,傈僳族196,阿昌族4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40人,占人口總數的1.48%;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170人,參合率80.46%;享受低保330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建有村衛生所1個,村衛生所面積80平方米,鄉村醫生3人,該村距離鎮生院19公里。該村建有公廁3個,人畜混居的農戶206戶,占農戶總數的35.95%。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2664平方米,有教師10人,在校學生200人,距離城郊中學21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41人,其中小學生137人,中學生104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6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084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227萬元,固定資產81萬元,年末集體收益92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 ,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政務公開及財務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3個黨小組,共有黨員79人,少數民族黨員18人,其中男黨員70人、女黨員9人。 村委會由支書兼主任、副主任組成,下設12等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20人。
人文地理
回賢芒龍山是芒市鎮唯一的一個純德昂族的村寨,寨子雖小但本民族的味道卻非常的濃郁。居住在回賢坡頂的德昂族,服飾色彩有點像景頗族,最大不同特色是婦女的“腰箍”,腰箍有紅、黑兩種顏色,多用藤蔑和竹蔑做成有細有粗,婦女們把它箍在腰上。通常一個婦女箍了多少個箍,代表她有多少歲。腰箍是古代男人征服女人的象徵,現在則是德昂族婦女追求美的一種服飾。
回賢牛場是芒市鎮唯一的一個傈粟族的村寨,傈粟族是個善武而張揚的民族。男人打包頭,穿對襟短衣或半長大襟衫,扎綁腿隨身攜帶硬弩、箭包和長刀。古時男人經常出門打獵和打仗,每有功績,就用小布條包上軍功章或一小快獵物寄回家,婦女為炫耀自家男人的功績就把男人寄回來的各色小布條逢在自己的長裙上,這就是傈僳族婦女的“百片裙”。他們的“闊時節”又稱“刀桿節”,上刀山下火海炫耀著崇尚英雄的美學。
新農村建設
2010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項目資金0.3萬元,主要是數字鄉村工作。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建黨員文化活動室;2、人畜混居的農戶有待改善;3、村內道路泥濘,交通堵塞,需修路。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架設人畜引水,解決人民引水困難; 2、利用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種植業(茶葉、草果);3、發揚民族特色以傳統手工業為主的針織品;4、保護水土資源,大力發展杉木、西楠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