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棹是漢語辭彙,解釋為作"回棹"。其中“棹”是指划船的一種工具,形狀和槳相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回棹
- 外文名:Back to the table
- 拼音:huí zhào
- 類型:文學
- 屬於:辭彙
漢語解釋,唐代詩詞,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漢語解釋
回棹
huí zhào
1.亦作"回棹"。
2.駕船返回。
3.指歸舟。
唐代詩詞
作品原文
回棹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五排】
宿昔試安命,自私猶畏天。勞生系一物,為客費多年。
衡岳江湖大,蒸池疫癘偏。散才嬰薄俗,有跡負前賢。
巾拂那關眼,瓶罍易滿船。火雲滋垢膩,凍雨裛沉綿。
強飯蓴添滑,端居茗續煎。清思漢水上,涼憶峴山巔。
順浪翻堪倚,回帆又省牽。吾家碑不昧,王氏井依然。
几杖將衰齒,茅茨寄短椽。灌園曾取適,游寺可終焉。
遂性同漁父,成名異魯連。篙師煩爾送,朱夏及寒泉。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後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後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峰,對後世影響巨大。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