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春涼膈散,中醫方劑名。出自《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三。具有疏散清熱,養陰涼血之功效。主治口糜。
基本介紹
- 名稱:回春涼膈散
-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三
- 功用:疏散清熱,養陰涼血
- 主治:口糜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加減化裁,重要文獻摘要,注意事項,
組成
連翹一錢二分,黃芩、黃連、山梔、桔梗、薄荷、當歸、生地、枳殼、赤芍、甘草各七分。
用法用量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匕,溫水送服。
功用
疏散清熱,養陰涼血。
主治
口糜。
方義
本方主治上中焦邪郁生熱,化火上沖而致口糜等證。方中重用連翹,清熱解毒以透散在上焦之熱邪,為君。黃芩清上焦之熱,黃連清中焦之熱,薄荷疏散在上之熱,共泄熱於上,山梔子通治三焦之火熱,利小便使熱從小便而走,邪有出路,共為臣藥,助君藥清瀉上中二焦之熱。邪熱熾盛,傷及陰血,致氣血失和,出現吐、衄等,故佐以當歸活血和血,生地清熱涼血,養陰生津,赤芍清熱涼血,止血散瘀,枳殼理氣解郁。上焦熱盛,循經致咽喉疼痛,又以桔梗、甘草清熱解毒,宣肺利咽,且同時以甘草調和諸藥,為使。綜上配伍,外散內清,且清中有利,清中有養,祛邪而不傷正,口糜、煩渴、咽痛諸症均愈。
加減化裁
如便秘或大便不暢者,可酌加大黃、芒硝通大便。
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1、《東醫寶鑑》:“口舌生瘡,宜局方涼膈散,回春涼膈散亦可。”
2、《雜病源流犀燭·口齒唇舌源流》:“臟腑積熱則口糜,口糜者,口瘡糜爛也,宜局方涼膈散;三焦火盛亦口糜,宜回春涼膈散。”
3、《增補辨證方藥合篇》:“胸膈煩悶,宜用回春涼膈散。”
4、《增補辨證方藥合篇》:“熱甚煩悶,宜用回春涼膈散。”
注意事項
本方藥物性味偏於苦寒,脾胃虛寒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