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八寶茶
- 別名:三泡台
- 茶料:以"窩窩茶"為最佳
- 茶具:以"蓋碗子"為最好
- 起源於:回族
八寶茶,蓋碗茶,烤茶,擂茶,奶茶,麥茶,總結,
八寶茶
八寶茶是回族人民待友接客的上等飲料,也叫三泡台,既講究茶料,也講究茶具。茶料以"窩窩茶"為最佳,茶具以"蓋碗子"為最好,用蓋碗沏茶稱為蓋碗茶。遇到貴賓,蓋碗子裡沏上窩窩茶,花木配以冰糖、芝麻、核桃仁、桂圓、柿餅、花生、葡萄乾(或其他果乾)、紅棗,俗稱"八寶茶",不僅香甜可口,而且能夠提氣補虛、強身健胃,是理想的健身飲品。
蓋碗茶
蓋碗茶是全國各地回族普遍喜歡飲用的一種茶。俗稱“三炮台”,民間叫盅子,上有蓋子,下有托盤,盛水的茶碗口大底小,精緻美觀。回族的人均壽命長,這主要得益於回族有良好的飲食習慣,其中之一就是常喝茶。回族的蓋碗茶配料不一,名目繁多,根據不同的季節選用不同的茶葉。夏天以茉莉花為主,冬天以陝青茶為主。有條件的還可用"碧螺春"、"毛峰"、"毛尖"、"龍井"等等。身體情況不同的人可選配不同的茶水。如清熱泄火可用冰糖窩窩茶
在當地,每戶農家的堂屋地上,都挖有一隻火塘(坑),上置一把水壺,或燒森柴,或點炭火,這是熬罐罐茶必備器皿。清晨起來,主人第一件事,就是熬罐罐茶。喝罐罐茶,以喝清茶為主,少數也有用油炒或在茶中加花椒、核桃仁、食鹽之類的。由於罐罐茶的濃度高,喝起來有勁,會感到又苦又澀,好在傾入茶杯中的茶湯每次用量不多,不可能大口大口的喝下去,但對當地少數民族而言,因世代相傳,也早已習以為常了。
烤茶
流傳在雲南等回族聚居區。回族飲烤茶,茶葉選用青茶或焙制的綠茶。選用陶釉或純粹的土瓦茶罐,在火塘邊或者是火爐上,用炭火(非明火)邊烘邊抖,直到茶葉呈赤黃色散發出噴鼻的香味,便恰到好處。精細的方法俗稱“百抖茶”,即是慢烤細抖,掌握好火色,烤好後,稍停片刻,便將滾開水徐徐倒入茶罐內,隨著茶水沸騰慢慢加添。這頭道茶味道濃量多,卻是香氣撲鼻,味甘而苦名叫“老苦茶”。喝後回甜甘純,有心舒胸暢之感,且賦有苦中有甜,以苦為樂的人生意義。二道茶是“甜茶”,也叫糖茶,茶罐中放水靠火漲沸約十分鐘,倒在茶盅內再放進核桃片末,片末要薄而脆,入口不用嚼即可以化,然後將另一水煮的泡薑糖水加入摻和,味道香甜帶辣,有健胃發功潤肺的作用。以此寓意生活先苦後甜,甜不忘苦,做人要厚道,做事要幹練利落不能拖泥帶水之意。這第三道茶,把茶水再漲沸後,稍加茉莉、金銀花、菊花的滿盅茶,茶味道淡而甜,香郁爽口,暗喻人生平平淡淡,和和美美才是真。“苦甜淡”三道茶蘊含回族人家千百年間根植於玉洱銀蒼間所品味出的一種人生哲理,做人一輩子的三步曲。
擂茶
流傳在我國湖南常州等回族聚居區。擂茶是用芝麻、黃豆、茶葉、綠豆等混合製作。回族人飲“擂茶”時,桌子上一般要擺上幾十盤茶點,並將盤子擺成字形,如“壽”宇等。客人飲茶時,要將原來的字形拆開,自己再擺成一個新字,如“喜”字等,然後主人勸茶、敬茶,客人才開始飲茶。
奶茶
主要流行在我國青海等回族聚居區。回族飲奶茶除了在茶罐內加伏茶,還要加鹽,待茶熬好後再加奶燒開,並放入花椒等佐料,待客時還要放兩粒燒熟或煮熟的大紅棗,以作敬意
麥茶
流行於西北部分地區。過去許多回族因買不起茶葉,不少家庭都喜歡飲麥茶,將麥子炒成半焦,搗碎倒人茶罐中,佐以食鹽盛水熬煮。麥茶熬成後看似琥珀,其味如咖啡,飲此茶者已不多見。
總結
回族喝茶名目繁多,根據不同季節和不同需要,喝的茶也不相同,如夏天,多喝茉莉花茶;冬天,多喝陝青茶;清熱去火,可喝冰糖窩窩茶;腸胃寒氣,可喝紅糖磚茶;消食氣漲,可喝白糖清茶;保健滋補,可喝八寶茶,等等,不一而足。
回族除喜歡喝茶、待客敬茶外,還有與茶相關的饋贈送茶、聘禮包茶、結婚茶、齋日散茶等活動,也更富有情調。由此可以看出,喝茶已成為回族人的重要習俗。民歌“柳樹的影子不歇涼,要打個清涼的傘哩;寧可三天不吃糧,沒茶喝精神兒短哩”,更加生動地烘托出回族人對飲茶的喜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