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形針行動(計畫)

回形針行動(計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回形針行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吸收德國納粹科學家的一項計畫,當時美國通過爭奪納粹德國技術專家,將大批德國火箭技術專家及高階研究人員轉移至美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回形針行動
  • 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 國家:美國
  • 參與人物錢學森
行動簡介,錢學森參與,庇護遭曝光,

行動簡介

1944年6月前後,納粹先後向英國發射威力極大的新式武器V-1、V-2火箭,其他先進武器包括極為少見的噴氣戰鬥機動性制導飛彈等也露出猙獰面目。盟軍受到很大損失。美國等一些國家紛紛展開對納粹先進武器裝備及其技術人員的爭奪。美軍把這一活動代表統一為“雲遮霧繞工程”。然而,美國國內有人強烈反對美軍利用敵人的技術人員為自己服務。為此,美軍不得不把行動代號改為“回形針工程”,但其任務仍然沒變。根據美軍有關規定,禁止與戰爭罪犯直接打交道。美軍情報部門發現,幾乎所有需要帶回美國的納粹科學家和工程師等技術人員都與納粹黨有聯繫,甚至有犯戰爭罪的嫌疑。美軍為了自己的戰略利益,決定繞過那些規則秘密行事。
回形針行動
哈里·杜魯門總統確信德國科學家一定能夠協助美國的戰後計畫,並在1946年9月同意批准“回形針行動”計畫。這項計畫委派經過精心挑選的德國科學家在二戰期間去為美國工作。
隨著戰果的擴大,美軍派遣進入德國進行蒐集活動的技術情報人員從100名增加到700多名。700多人分成了多個小分隊,小分隊又分成多個情報小組,分別負責戰鬥機、飛彈和火箭等先進的武器裝備及其人員的蒐集。
這些科學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沃納·馮·布勞恩。納粹V2飛彈的策劃者。同時,他還是黨衛軍高級組隊員。他的原始信息檔案把他描述為“一個安全隱患”。美國計畫署接見了沃納·馮·布勞恩以及其他七百多個在美國同盟國的眼皮底下從德國逃離出來的科學家。後來成為土星5型火箭之父。
還有,亞瑟·L·魯道夫,這位納粹科學家曾管理一家兵工廠。依靠在火箭製造方面的專業才能,1945年他在招募曾為納粹德國服務科學家的“回形針行動”中被帶到美國。後來為NASA為魯道夫授勳。

錢學森參與

在64年前,還在美國深造的錢學森曾追隨導師馮·卡門前往戰火紛飛的歐洲前線,為美國軍方搜尋納粹德國的飛彈技術。
回形針行動
1943年,盟軍情報部門獲悉,德國V1和V2飛彈即將投入實戰。面對威脅,美國軍方希望加州理工學院的火箭小組能製造出同樣的武器,馮·卡門教授及其高徒錢學森經研究後認為,美國的技術能力比納粹德國相去甚遠,如果要同德國人全面競爭,華盛頓必須建立全新的大型噴氣推進實驗室。錢學森特別指出,只有這樣才能設計出射程超過160千米以上的飛彈。
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很快批准該計畫,撥款300萬美元在加州巴沙迪那新建噴氣推進實驗室,它下設彈道、材料、火箭、結構四組,錢學森被任命為火箭研究組長。他仔細研究了美軍情報部門送來的相關情報,得知德國V1飛彈的具體性能,在此基礎上,錢學森撰寫出長篇報告《噴氣推進》,這是美國首部全面系統論述噴氣推進原理和飛彈性能的著作。後來,這篇報告成為美國空氣動力學研究生和軍事工程師必讀的教材,在美軍內部被奉為經典。
1944年底,美軍邀請錢學森培訓專門的飛彈軍官,這些學生在20世紀50年代之後成為美軍飛彈領域的骨幹力量。不僅如此,從1944年10月起,錢學森成為美國陸軍航空隊科學顧問團成員,能自由出入戰時設在華盛頓的秘密高層指揮中心。
1945年春,納粹德國行將就木,美國戰略情報局和聯合情報調查局共同發起“回形針”行動,派遣專家隨美軍進入德國腹地搜尋飛彈專家,務必趕在別國之前控制這批“寶貴財富”。在軍方授權下,4月底,馮·卡門組建一個由36位專家組成的調查團前往德國,調查團成員全部被授予正式軍銜,團長馮·卡門當上陸軍航空隊少將,火箭組長錢學森被授予陸軍航空隊上校軍銜。在美軍護衛下,調查團冒著戰火深入德國,封存德國最高科技機密,並“邀請”德國一流科技人才為美國效勞。
錢學森首先盯上“德國飛彈之父”馮·布勞恩。1945年5月2日,錢學森隨美軍第44步兵師攻入巴伐利亞山區,這一天,第44師剛好俘獲馮·布勞恩的兄弟——火箭工程師馬格努斯。審問期間,馬格努斯用蹩腳的英文對錢學森說:“我的名字是馬格努斯·馮·布勞恩,我的大哥發明了V2飛彈,我們都想向你們投降。”在馬格努斯幫助下,錢學森終於找到隱藏在加米斯的馮·布勞恩,兩位飛彈大師一見面,馮·布勞恩就開口說:“我知道我們(納粹德國)創造了一種新的戰爭模式,問題是現在我們不知道。應該把我們的才智貢獻給哪個戰勝國。我希望地球能避免再進行一場世界大戰,我認為只有在各大國飛彈技術均衡的條件下,才能維持未來的和平。”
錢學森當然知道馮·布勞恩的價值,他在“回形針”行動名單中列首位。1945年6月19日,即美軍向蘇軍移交加米斯防區前兩天,錢學森和美國陸軍少校羅伯特·斯塔韋爾一道,用吉普車把馮·布勞恩轉移到慕尼黑。隨後,錢學森一行又火速乘軍用運輸機前往維岑豪森西南約40千米處的小鎮諾德豪森(美軍占領區)。應錢學森的要求,馮·布勞恩寫出書面報告《德國液態火箭研究與展望》,受到美國軍方重視,於是馮·布勞恩被美軍正式招募。此外,錢學森還訊問了另一位德國飛彈大師——魯道夫·赫曼,獲得不少絕密技術信息。更令人吃驚的是,錢學森還會同馮·卡門一起審訊了德國力學奠基人普朗特,普朗特是馮·卡門的老師,師父和徒弟連手審訊師祖,堪稱歷史奇觀。
而在德國不倫瑞克郊外的松林中,錢學森和馮·卡門還意外發現德國空軍元帥戈林直接領導的“氣體動力學研究所”。錢學森欣喜若狂,他不但查驗了研究所,還花費大量時間檢驗高速風洞、實驗室和所屬工廠等總共50多處偽裝良好的建築物。聰明的錢學森感覺這裡似乎隱藏著一些東西,果不其然,他用儀器探測到埋藏在密林深處的數千份機密檔案。除此之外,錢學森還走訪了德國境內其他地方的風洞,撰寫多份報告,由此對德國飛彈研製有了深刻的了解。
1945年6月20日,美國國務卿赫爾致電感謝馮·卡門調查團所做出的貢獻,批准將馮·布勞恩等德國科學家儘快送回美國。9月20日,錢學森親自護送首批7名德國科學家返回美國,其中就包括馮·布勞恩。他們飛到波士頓後,再轉乘小船來到波土頓灣的強堡基地。
馮·卡門調查團回到華盛頓後,準備向美國政告。這時,錢學森不僅從德國帶回豐富的數據資料,還走訪了美國各地的研究中心和實驗室,對美國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現況和未來潛力有了全盤了解。調查團最終向美國政府提交《邁向新高度》的研究報告,這份遠景規劃報告共有9卷,其中第3、4、6、7、8卷和技術情報附錄均出自錢學森之手。錢學森認為,納粹德國戰敗前,在飛機和飛彈技術方面已超越美國。他總結了歐洲各國特別是納粹德國的科研成果和發展經驗,向美國政府提出戰略性發展規劃和實際可行的技術路線。錢學森詳細闡述了高速空氣動力學的發展,包括脈衝式噴氣發動機、衝壓式噴氣發動機、固態與液態燃料火箭、超音速飛彈乃至把核能作為飛行動力的可能性等尖端技術。在這份報告的指導下,美國在航空與航天方面獲得跨越式發展,成為世界第一軍事強國。美國專欄作家米爾頓·維奧斯特曾這樣評論說:“錢(錢學森)上校是使美國成為世界一流軍事強國的科學家之一。”

庇護遭曝光

美國政府的一項秘密報告指出,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大批德國納粹及其同盟在美國提供了“避風港”。
報告還涉及了亞瑟·L·魯道夫的案卷,報告中有一份1949年的備忘錄,備忘錄記錄了法務部二號人物敦促移民官員讓魯道夫迅速從墨西哥回國,他說失去魯道夫“將會對國家利益蒙受損害”。
法務部調查人員後來發現,魯道夫在虐待兵工廠工人上的作為遠比他和美國情治單位承認的程度嚴重得多。
當1983年法務部計畫驅逐魯道夫時,一部分情報官員提出反對,但是特別調查辦公室認為將類似魯道夫這樣的明星人物驅逐,正好能表明“美國政府起訴納粹計畫的恪守程度”報告還說,法務部有時也故意隱瞞政要知曉納粹分子身在美國的事實。
2006年以來美國法務部一直拒絕將這份報告公之於世。在面臨訴訟的壓力下,法務部2010年10月份將一份大量刪節版報告交給了一個私人研究機構——美國國家安全檔案館,不過其中許多在法律上和外交上的敏感內容都被略去。
美國法務部曾表示這份歷時六年寫出的報告尚未正式完成,也並不代表其官方結論。法務部認為報告引用了“諸多事實性錯誤和遺漏”,但是沒有說明是哪些內容。
法務部對於報告的保密行為一度可能使歐巴馬處於一種政治上的兩難境地,因為他曾宣誓要讓本屆政府成為“史上最透明”的政府。最後,美國總統選擇讓法務部與政府記錄公開原則保持一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