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向傳統:儒學的哲思

回向傳統:儒學的哲思

《回向傳統:儒學的哲思》是2011年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來。本書主要講述了新理學的現代化論,化解傳統與現代的緊張、九十年代的國學研究、熊十力的明心說、馮友蘭的新理學等內容。

基本介紹

  • 書名:回向傳統:儒學的哲思
  • 作者:陳來
  • ISBN:9787303121045
  • 定價:50.00元
  •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5月1日
  • 開本:16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回向傳統:儒學的哲思》(作者陳來)是“當代中國哲學家文庫”之一,收錄了中國近代思想的回顧與前瞻;梁漱溟的東西文化觀;馮友蘭新事論的文化論等內容。

作者簡介

陳來,1952年生於北京,哲學博士。現任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全國古籍整理規劃小組成員、教育部學科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學科評審組專家、國家出版基金評審專家、馮友蘭研究會會長、朱熹研究會會長,以及首都師範大學特聘講座教授,香港科技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等多所大學兼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儒家哲學、宋元明清理學、現代儒家哲學。個人專著有:《朱熹哲學研究》《有無之境——王陽明哲學的精神》《宋明理學》《陳來自選集》《中國宋元明哲學史》《朱子哲學研究》等。曾獲得中國圖書獎、寶鋼全國優秀教師獎、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北京高等教育教學獎、國家高等教育教學獎等多種獎項。多部著作與論文被譯為英文、日文、韓文等。

圖書目錄

上篇 文化論爭
中國近代思想的回顧與前瞻
1.衝擊與回應
2.傳統與現代
3.儒學發展的理與勢
4.多元文化結構中的儒學及其定位
梁漱溟的東西文化觀
1.反對反東方文化論
2.科學與民主,
3.什麼是西方文化
4.三種路向說
5.儒家與社會主義
6.中國文化發展的世界語境
7.我們現在應持的態度
8.文化相對主義
9.梁漱溟早期文化觀的心理背景
馮友蘭新事論的文化論
1.文化與哲學
2.從東西到古今
3.類型與個體
4.現代化與民族化
5.文化論說中的“體”與“用”
新理學的現代化論
1.工業化與近代性
2.作為共相的現代性
3.實存觀照下的個體性與縱貫分析下的道德性
4.現代性與合理性的檢討
5.結語
化解傳統與現代的緊張
1.引言:超越“五四”的歷史任務
2.激進功利主義
3.文化保守主義
4.東西古今:價值理性與工具理性
5.新與舊:傳統與現代
6.文化決定論與實業決定論
7.知性的否定與理性的否定
九十年代的國學研究
1.“國學”的概念
2.文化變遷中的“國學”符號
3.步履維艱的國學研究
4.“國學”與21世紀中國
孔子與當代中國
1.“博物館”中的孔子
2.“一個對中國民族影響很大的文化一心理結構”
3.“圖書館”中的孔子
4.作為“實質性傳統”的儒學
5.新一波的國學熱
6.從“批判與啟蒙”到“創造與振興”
中篇 現代哲思
熊十力的明心說
1.習染論
2.本心論
3.智識論
馬一浮的理氣說
1.從體起用
2.攝用歸體
3.全體是用全用是體
梁漱溟的人心論
1.“心理”與“倫理”
2.“本能”與“理智”
3.“能靜”與“自覺”
4.“理性”與“無私的感情”
5.“生命本性”與“宇宙生命”
6.“人性善”與“人性清明”
馮友蘭的新理學
1.實與真
2.有與是
3.理與性
4.氣與“氣”
5.體與用
馮友蘭的哲學境界
1.宗教經驗
2.萬物一體
3.直覺與不可知
4.天地境界
5.負的方法
世紀之交中國哲學的挑戰
1.胡適的中國哲學觀
2.馮友蘭的中國哲學觀
3.張岱年的中國哲學觀
4.新的中國哲學觀
5.中國哲學的範圍
6.多層次的中國文化研究
下篇 古典智慧
早期政治哲學的三個主題
1.引言
2.天民合一
3.天德合一
4.天禮合一
帛書五行說部的孟學思想
1.德氣說
2.聰明聖智說
3.天道說
4.舍體說
5.仁義說
6.大體說
7.《五行》與《孟子》
性自命出與儒學的人性論
1.郭店楚簡的人性說的再分析
2.先秦儒家人性論的主流
3.人性說在儒學傳統中的地位
苟子政治哲學的人性公理
1.情性與知能
2.勢物
3.群分
4.禮義
5.心知
6.小結
朱子《中庸章句》的理學思想
1.《中庸章句序》:道統與道學
2.“中”與“庸”
3.戒慎與慎獨
4.誠意與明善
5.盡性之功:存心與致知
王陽明哲學中的有與無
1.天泉證道
2.無善無惡
3.心體與性體
4.儒與佛
5.有與無
6.嚴灘問答
船山哲學的氣體論與氣善論
1.氣善論
2.氣體論
3.氣幾論
4.氣化論
5.氣理論
元明理學去實體化的轉向
1.吳澄的理“非別有一物”說
2.羅欽順的“理氣一物”說
3.王廷相的“性出於氣”說
4.劉宗周的“氣質之性”說
5.王夫之的“氣質中之性”說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