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門洞位於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院東頭鄉四門洞村東時密山西麓,為一座天然石灰岩溶洞,全長3000餘米,有東、西、南、北四個門,故稱四門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門洞
- 位於: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
- 全長:3000餘米
- 類型:天然石灰岩溶洞
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四門洞,河北省張家口市四門洞,文昌閣,八卦石,
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四門洞
工程已經結束,並對遊人開放。四門洞洞內有大量鐘乳石、天鍋、龍潭、蓮花台及洞中洞、洞上洞等景觀,分旱洞、水洞,從水洞可划船至北門,南門側岩壁上刻有“洞天”兩個大宇,年代已無從考證。附近有洞賓祠、觀音園、月牙湖、千年古銀杏等景點。四門洞資源特色較明顯,假日到此旅遊者絡繹不絕。
河北省張家口市四門洞
文昌閣
四門洞(文昌閣)為張家口堡子里古城堡建築群中第二大建築。始建於明萬曆四十六年間(1618年),距今已有390餘年的歷史。在文昌閣下的“四門洞”辟了鼓樓東、西、南、北四條街,故俗稱四門洞。文昌閣內供奉文曲星,又稱“文星”,主宰功名、祿位的神。元朝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將梓潼帝君加封為“輔文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稱“文昌帝君”。文昌閣是現存明代重要標誌性建築。為正方形,座北朝南,台基為石條加磚砌成。南北長14,50米,東西寬14,57米,面積211,26平方米。原台基高8米,由於台基下墊高,現為7,2米。
八卦石
門洞中心為穹窿頂,上有陰刻八卦石為上心。墩台四門上方嵌刻有紅色大字,南曰:文昌閣;北曰:锺樓;東曰:鼓樓;西曰:“山樓”。鐘鼓二樓及旗桿早年拆毀,今兩側石基清淅可見。文昌閣高約7.5米,單檐歇山瓦頂,黃綠兩色琉璃乘脊,面闊3間,進深兩間。頂部有九脊吻獸、飛檐翼角、斗翹昂拱等級為精湛。據市文化局考古工作者高鴻賓同志實地調查,在正脊下發現墨跡,書“明萬曆肆拾陸年建立”等字樣。據此年代推算文昌閣始建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它比堡城建築時間晚191年,距今有3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