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四銖
- 所屬年代:南朝宋
- 製造時間:文帝元嘉七年(公元430年)
- 市場價格:600元左右
中國古代銅幣名。開始鑄於漢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幣面文字為“半兩”,實際重四銖,故名。漢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改用三銖錢。...
公元前175年(前元五年),漢文帝改鑄“四銖半兩”,簡稱“四銖錢”,又稱漢半兩。其直徑為2.4-2.6厘米,重2.2-2.8克,錢穿孔比較小,無內外廓,錢文製作比較...
南朝宋文帝劉義隆,元嘉七年(430年)始鑄。形仿五銖而略小,肉薄孔大,面無內廓,篆書“四銖”二字筆畫分明,重如其文,系首次出現之文,重相符四銖錢。徑2.2...
因朝廷法定錢重四銖故稱“四銖半兩”。...... 鑄錢令,允許自由鑄造,鑒於五分錢輕小於文帝前元五年(公元前175年)鑄行半兩錢,因朝廷法定錢重四銖故稱“四銖...
六朝是中國歷史上的大動盪時期,反映在貨幣制度方面,表現為鑄幣較為混亂,貨幣種類繁多,新品層出不窮。四銖錢就是在這種背景下鑄行的。...
錙銖,漢語辭彙。拼音:zī zhū。錙、銖,均為古代重量單位,是相對很小的重量單位。錙銖用來比喻極微小的數量。現代漢語用“錙銖必較”來形容非常小氣,也比喻氣量...
古代重量單位,二十四銖等於舊制一兩(亦有其他說法,標準不一):銖兩(極輕微的分量)。錙銖(古代很小的重量單位。喻極微小的數量)。...
【解釋】錙:古代重量單位,六銖等於一錙,四錙等於一兩;銖:古代重量單位,二十四銖等於舊制一兩(亦有其他說法,標準不一)。 ...
一銖是古代衡制中的重量單位。...... 一銖詞語信息 編輯 一銖(一銖)一銖詞語解釋 編輯 (1).古代衡制中的重量單位,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為一銖。《商君書...
三銖錢和四銖錢 1973年山東萊蕪市苗山辦事處銅山村西漢冶銅遺址中,出土“三銖”錢石范,范上刻有16枚錢模,“三”字三橫等長,“銖”字金旁以兩橫畫代四點,...
以銖稱鎰(yǐ zhū chēng yì):用銖同鎰相比,表示力量極不相稱,處於絕對劣勢。出自 《孫子·形》。...
“五分錢”實際重量只有2.4銖,僅是秦半兩的五分之一,是漢初“莢錢”的再現。西漢半兩漢文帝時期 漢文帝前元五年(公元前175年)鑄行“四銖半兩”,簡稱“四...
基本字義1.銅屑:“今半兩錢法重四銖,而奸或盜摩錢質而取~。”2.器物用久漸漸磨光失去鋒刃或棱:菜刀~了切不爛,剪刀~了剪不斷。石磨已~了。3.古代鉤...
南朝宋前廢帝劉子業永光元年(公元465年)鑄行,形制相似於文帝孝建四銖,內外有廓,面文“永光”二字篆書,橫讀,重二銖。因鑄行數月即改元鑄行“景和”,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