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聲本草》
藥學著作。見《宋史·藝文志》。四卷。唐蕭炳撰。據《補註神農本草》稱此書“取本草藥名,每上一字,以四聲相從,以便討閱”。原書已佚,部分佚文見《證類本草》等書中。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四聲本草
- 創作年代:唐
- 作品出處:宋史
- 文學體裁:藥學著作
- 作者:蕭炳
《四聲本草》
藥學著作。見《宋史·藝文志》。四卷。唐蕭炳撰。據《補註神農本草》稱此書“取本草藥名,每上一字,以四聲相從,以便討閱”。原書已佚,部分佚文見《證類本草》等書中。
《四聲本草》藥學著作。見《宋史·藝文志》。四卷。唐蕭炳撰。據《補註神農本草》稱此書“取本草藥名,每上一字,以四聲相從,以便討閱”。原書已佚,部分...
釜臍墨(《四聲本草》),來源為雜草經燃燒後,附於鍋臍或鍋底部之菸灰。性味為辛苦,溫。用法與用量,內服:研末,3~4分。外用:研末撒或調搽。...
取本草藥名第一字,按四聲(平上去入)相從,編成《四聲本草》四卷,已佚。部分佚文見《證類本草》。有《四聲本草》四卷、《本草類略》五卷(《宋史》卷二○...
石胡荽(《四聲本草》)一年生匍匐狀柔軟草本。枝多廣展,高8~20厘米,近禿淨或稍被綿毛。葉互生;葉片小,匙形,長7~20毫米,寬3~5毫米,先端鈍,基部楔形,...
3、《四聲本草》:“治赤白痢。切如豆大,面拌,酸漿水煮二十沸,頓服。小兒服之彌佳。”4、《普濟方》:“治血痢,不問遠近:乳腐一兩。切,以漿水一中盞,煎...
⑤《四聲本草》:止消渴,潤五臟。⑥《日華子本草》:治嘔逆,陰痿,胸脅脹急,腰痛,五痔,婦人崩中、帶下病。⑦《綱目》:清熱利濕,化痰飲,消積聚,除血痢,婦人...
一指草木茂盛枝葉下垂貌;二指羽毛飾物貌;三指華美貌,艷麗貌;四指柔弱貌;五指...⑤《四聲本草》:補中益氣。 ⑥《日華子本草》:除煩悶,止渴,潤心肺,補五勞...
④《四聲本草》:主風腳弱,炙之,末,酒服。⑤《日華子本草》:治血麻痹。⑥《本草衍義》:補心。⑦《日用本草》:治腰膝酸軟,不能久立。...
(《食性本草》)【異名】食胡荽(《品匯精要》),野園荽(《瀕湖集簡方》),雞腸草(《綱目》),鵝不食(《生草藥性備要》),地芫荽(《醫林纂要》),滿天星...
③四聲本草:桔梗為之使。④得配本草:胃虛,老幼虛弱,二者忌用。忌蔥茗。雞屎草各家論述 ①本經逢原:蜀漆,即常山之苗,故本經治瘧,及咳逆寒熱,積聚蠱毒,...
【歸經】《得配本草》:"入手太陰經氣分。"白珠子草形態特徵 編輯 石胡荽(《四聲本草》)一年生匍匐狀柔軟草本。枝多廣展,高8~20厘米,近禿淨或稍被綿毛。...
梓葉相關論述 1、《本草經集注》:“療手腳火爛瘡。”2、《四聲本草》:“(煎)洗小兒壯熱,一切瘡疥,皮膚瘙癢。[1-3]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
3.《本草拾遺》:去目翳,LU塞鼻中,翳膜自落。4.《四聲本草》:通鼻氣,利九竅,吐風痰。5.《綱目》:解毒,明日,散目赤腫、雲翳,耳聾,頭痛腦酸,治痰瘧GUHE...
② 《四聲本草》:“磨服治霍亂。”③ 《日華子本草》:“治奔豚,腳氣,水腫,煎服;皮煎湯洗瘡痍,風瘙,疥癬。”【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3錢。外用:研...
石胡荽(《四聲本草》)一年生匍匐狀柔軟草本。枝多廣展,高8~20厘米,近禿淨或稍被綿毛。葉互生;葉片小,匙形,長7~20毫米,寬3~5毫米,先端鈍,基部楔形,...
(《食性本草》)【異名】食胡荽(《品匯精要》),野園荽(《瀕湖集簡方》),雞腸草(《綱目》),鵝不食(《生草藥性備要》),地芫荽(《醫林纂要》),滿天星...
另外此書收錄了唐代蘭陵處士蕭炳撰《四聲本草》(早佚), “取本草藥名上一字,以平、上、去、入四聲相從,以便討閱”。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1-2] ...
【異名】礜(《山海經》),青分石、立制石、固羊石(《本經》),白礜石、鼠鄉、澤乳(《吳普本草》),太白石,石鹽(《別錄》)。...
《四聲本草》中說它能“止熱氣嗽”。《滇南本草》也認為青菜“主消痰,止咳嗽,清肺熱。”所以,凡屬肺熱咳嗽或是夏季風熱外感咳嗽之人宜食之。...
4、《開寶本草》:“主腳氣濕痹。”5、《四聲本草》:“療卒氣,止腹痛。治腳氣、腳弱、氣心痛。”6、《本草求原》:“補肝利水。”...
二、《藥性趨向分類論》,為尚志鈞提出的新的本草分類方法三、唐代蘭陵處士蕭炳撰《四聲本草》(早佚),尚志鈞輯。四、尚志鈞所選取元代以來有代表性的10家藥性歌...
《四聲本草》:患冷氣人食之即腹冷,亦不至苦損人,產後不可食,令人寒中,小腸痛。白苣相關論述 編輯 1.《千金・食治》:益筋力。...
5.《四聲本草》:"小兒疳痢,為散,以漿水下。" [3] 6.《綱目》:"治頭風旋運。" [3] 7.《西藏常用中草藥》:"涼血,止血,散瘀消腫。治各種出血,跌打瘀腫...
砂藥草亦名鵝不食草(《食性本草》)食胡荽(《品匯精要》),野園荽(《瀕湖集簡方》),雞腸草(《綱目》),鵝不食(《生草藥性備要》),地芫荽(《醫林纂要》...
1、《本草拾遺》:“一飛為酸砂,二飛為伏翼,三飛為定精,色如鵝兒黃,和諸補藥為丸,服之有暴熱,飛煉有法,亦能變鐵。”2、《四聲本草》:“硇砂,使。生...
1、《四聲本草》:“(煎)洗小兒壯熱,一切瘡疥,皮膚瘙癢。2、《日華子》:“煎湯洗小兒壯熱,一切疥瘡,皮膚瘙癢。”[1-8] 參考資料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別名】 秦膠(《本草經集注》),秦糾(《唐本草》),秦爪(《四聲本草》),左秦艽(《張聿青醫案》),大艽、左寧根(《青海藥材》),左扭(《河北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