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功能
功能主治
傷風感冒,急、慢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瘧疾,跌打損傷,風濕痹痛,蛔蟲性腸梗阻,毒蛇咬傷。
臨床套用
1.治療瘧疾:將石胡荽製成注射劑(每毫升含生藥2g),在發作前2小時注射1次,連用3日。每次劑量:1-3歲2ml,4-8歲3ml,9-14歲4ml,15歲以上5ml。觀察各型瘧疾現症病人187例,經1-3次用藥,痊癒175例(93.6%)。與氯喹、伯喹對照組相比,療效無顯著差別。治療中有3例注射後發生噁心和輕度嘔吐,停藥後自行消失。
2.治療百日咳:據300餘例的觀察,治癒率一般在90%左右。大都在用藥後24小時內典型痙咳開始減輕。治癒時間,短者3-6天,長者10-15天。
製劑及劑量:
2.1.取鮮品5兩,製成煎液500ml,再加入等量糖漿。按患兒年齡大小,每日用20-40ml,4次分服。
2.2.取鮮生藥1斤,製成煎液500ml,再加入糖漿至1000ml。1-4歲3-10ml,5-8歲11-20ml。每日3次。
2.3.取全草1500g,製成蒸餾液500ml,再和入等量糖漿。1-5歲5-10ml,5歲以上15ml,日服3-4次。
3.治療軟組織損傷:將鵝不食草研成粉末,成人每次用2-3錢(小兒減半),以黃酒6-8兩(不飲酒者用酒水各半)、紅糖1-2兩同煮(沸後密蓋勿令泄氣),過濾後溫服;藥渣趁熱敷於患部。亦可用粉劑每日3-6g,或以鮮草1-2兩搗汁,分3次以溫酒沖服。治療胸、背、腰部等軟組織損傷(包括跌傷、打傷、挫傷、扭傷等),均有效。據數十例觀察,大多於用藥後1-2天痊癒。除胃痛患者服酒煮劑後間有疼痛外,一般無副作用。亦有將鮮石胡荽製成注射劑(每1500g鮮藥製成500ml)作穴位注射,治療關節扭傷、腰肌勞損、風濕疼痛等症,觀察94例,痊癒31例,好轉60例,有效率達97%。用法:於痛點或循經取穴注射,每次0.2-0.5ml,隔日1次,一般3-5次為一療程。
4.治療鼻炎:包括急性鼻炎、慢性單純性鼻炎、肥厚性鼻炎、變態反應性鼻炎等。大多數病例用藥後頭痛、鼻塞等症狀消失或減輕。用法:將鵝不食草研成細粉吸入鼻孔,每日數次;或用棉花浸濕擰乾後,包藥粉少許,捲成細條塞鼻,20-3O分鐘後取出,每日1次;或製成油膏紗條,放置鼻腔內,1小時後取出。用藥後除初起有噴嚏、流淚與流鼻涕外,余無不良反應。
驗方參考
1、痰喘。用石胡荽左楊汁,和酒服。
2、目疾,
翳障(目赤腫脹,羞明昏暗,隱澀疼痛,眵淚風癢,鼻塞頭痛,外翳扳睛)。用石胡荽(曬乾)二錢,
青黛、
川芎各一錢,共研為末。先含水一口,取藥末如米大一小撮嗅入鼻內,以淚出為度。有的配方中減去青黛。此方名為“碧雲散”。
3、塞鼻治翳。治法總結為詩歌一首:赤眼之餘翳忽生,草中
鵝不食為名,塞入鼻內頻頻換,三日之間復舊明。
4、牙痛。用棉裹
鵝不食草,懷乾研末,嗅入與牙痛同側的鼻孔中。
5、一切腫毒。用石胡荽一把、穿山甲(澆存性)七分、
當歸尾三錢,共搗爛,加酒一碗,絞汁服,以渣敷患處。
6、濕毒脛瘡。夏季採石胡荽,曬收為末,每取末五錢、汞粉五分,加桐油調成膏。先以茶洗淨患處,然後貼膏包好。將有
黃水流出。五、六日病癒。
7、脾寒瘧疾。用石胡荽一把,搗取汁半碗,加酒半碗服下,甚效。
8、痔瘡腫痛。用石胡荽搗爛敷貼。
①治傷風頭痛、鼻塞,目翳: 鵝不食草(鮮或乾均可)搓揉,嗅其氣,即打噴嚏,每日二次。(《貴陽民間藥草》)
②治寒痰GOU喘: 野園荽研汁和酒服。 (《瀕湖集簡方》)
③治腦漏:鮮石胡荽搗爛,塞鼻孔內。(《浙江民間草藥》)
④治單雙喉蛾: 鵝不食草一兩,糯米一兩。將鵝不食草搗爛,取汁浸糯米磨漿,給患者徐徐含咽。 (《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⑤治目病腫脹紅赤,昏暗羞明,隱澀疼痛,風癢,鼻塞,頭痛,腦酸,外翳攀睛,眵淚稠粘: 鵝不食草二錢,青黛一錢,川芎一錢。為細末,先噙水滿口,每用米許XIU入鼻內,以淚出為度。不拘時候。 (《原機啟微》GOU鼻碧雲散)
⑥治胬肉攀睛: 鮮鵝不食草二兩。搗爛,取汁煮沸澄清,加梅片一分調勻,點入眼內。 (《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⑦治脾寒瘧疾: 石胡荽一把,杵汁半碗,入酒半碗,和服。(《瀕湖集簡方》)
⑧治間日瘧及三日瘧: 鮮鵝不食草,捻成團,填鼻內,初感有噴嚏,宜稍忍耐,過一夜,效。 (《現代實用中藥》)
⑨治阿米巴痢疾: 石胡荽、烏韭根各五錢。水煎服,每日一劑;血多者加仙鶴草五錢。 (《江西草藥》)
⑩治疳積腹瀉:鮮石胡荽三錢。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11)治癒症腹痛:球子草花序搗碎,以鼻聞之,使打嚏。(《浙江民間草藥》)
12)治濕毒脛瘡: 野園荽(夏月採取,曬乾為末)每以五錢,汞粉五分,桐油調作隔紙膏,周圍縫定, 以茶洗淨,縛上膏藥,黃水出。(《簡便單方》)
(13)治腫毒: 野園荽一把,穿山甲(燒存性)七分,當歸尾三錢。搗爛入酒一碗,絞計服,以渣敷之。 (《瀕湖集簡方》)
(14)治痔瘡腫痛: 石胡荽搗貼之。 (《瀕湖集簡方》)
(15)治牛皮癬: 鵝不食草搗塗。 (《貴陽民間藥草》)
(16)治蛇傷: 鮮石胡荽搗爛,外敷傷部。 (《泉州本草》)
(17)治跌打腫痛: 鵝不食草適量,搗爛,炒熱,敷患處。(《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18)治雞眼: 先將雞眼厚皮削平, 用鮮石胡荽搗爛包敷患處,三至五天取下。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各家論述
1.《綱目》:鵝中食草,上達頭腦,而治頂痛目病,通鼻氣而落癟肉;內達肺經而治GOUHE、痰瘧,散瘡腫;其除翳之功,尤顯神妙。按倪惟德《原機啟微集》云:治目翳鼻,碧雲散用鵝不食草解毒為君,青黛去熱為佐,川草之辛破留除邪為使,升透之藥也。大抵如開鍋蓋法,常欲邪毒不閉,令有出路。然力小而銳,宜常以聚其力,凡目中諸病,皆可用之,生更神。
2.《本草匯言》:石胡妥,利九竅,通鼻氣之藥也。其味辛烈,其氣辛熏,其性升散,能通肺經,上達頭腦,故主GOUHE痰喘,氣閉不通,鼻塞鼻痔,脹悶不利,去目中翳障,並頭中寒邪、頭風腦痛諸疾,皆取辛溫升散之功也。
3.《本草拾遺》:去目翳,LU塞鼻中,翳膜自落。
4.《四聲本草》:通鼻氣,利九竅,吐風痰。
5.《綱目》:解毒,明日,散目赤腫、雲翳,耳聾,頭痛腦酸,治痰瘧GUHE,鼻塞不通,塞鼻癟自落,又散瘡腫。
6.《生草藥性備要》:理跌打折骨,止痛消腫。
7.《醫林篆要》:通郁,去寒,藏瘧,止痢。 以乾未搐鼻,可發嚏去寒郁。
8.《植物名實圖考》:治痧症。
9.《廣西藥植圖志》:治疳積。
10.《廣西中藥志》:治喉毒。
11.《廣東中藥》Ⅱ:治百日咳。
12.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治風濕性腰腿痛。
【採收與儲藏】9-11月花開時採收,鮮用或曬乾。
【分布與採集】:生於田野、路旁濕地、園邊等草地上。全草,全年可采,洗淨鮮用或陰乾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