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廣法師
我佛世尊出世本懷,無非一大事因緣——欲令眾生開佛知見,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欲令眾生入佛知見。既曰開,當是眾生本有;既是本有,當是一開即示;既為示,當是一示即悟;既言悟,當是一悟即入。此開示悟入,次第圓融,即開即示即悟即入。所謂不從修證,而直入菩提薩婆若海。
圓頓行人在見道位所見之真如本性與在證道位所證之真如本性無二無別。如人在暗,忽見明燈,豈有背轉之理?緊趨百步,明燈在手,其所見之燈與所把之燈豈是二燈?故圓頓大教不愁修證,但愁不悟。非是前七方便悟後起修、解行並重所可倫比。何以故?圓人解悟,以面對燈,見光之時,並見於燈。故直入果地,不受委曲。前七方便,以背對燈,或側對燈,但見於光,而不見燈。由其盲修瞎練,縱經歷劫,亦難成就。然而眾生習氣,或執相昧性,或執性昧相,或執別昧圓——瞎子摸大象,各執於一端,以方便為究竟,認化城為寶所。是故古今中外幾千年,當今世界全地球,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鳳毛麟角。念佛者萬數,往生者二三。概由不達一心三藏之理,妄執三乘有漏菩提,且又先入為主,不自反省。
回顧佛陀當年四十九年講經說法,虛以三藏十二部經無量法門,廣為方便,逗機引導;實以《楞嚴》正脈,《法華》如理,《心經》總持,《陀經》秘髓而圓成一代時教。雖各別開生面不一,而其立論落腳無二。
有說無量諸經鳴鑼開道,敲打邊鼓;《首楞嚴經》剖析萬法,徹法源底;《妙法華經》一華道破,石破天驚;般若《心經》提綱挈領,一領風騷;《阿彌陀經》藏頭露尾,頭尾雙彰。
究此四經一道,縱橫萬宗,經緯一體。藏心妙相,融會貫通。直以“如是我聞”冠置群經之首,以為千經萬論開宗明義之總綱,而作十方三世盤根錯節之津梁。
“如是我聞”,如者,即性之說;是者,況相而論;我者,圓通本體;聞者,明心見性。
提及內容
如說何性
《楞嚴》入流,本妙圓心者是;《法華》喻藏,蓮藕中空者是;《心經》對論,五蘊皆空者是;《陀經》含蓄,池底金沙者是。總而言之,空如來藏者是。
是說何相
《楞嚴》出流,元明心妙者是;《法華》比方,蓮根莖葉者是;《心經》統括,五蘊諸法者是;《陀經》聖境,極樂世界者是。總而言之,不空如來藏者是。
我為何體
《楞嚴》了義,妙明心元者是;《法華》不二,月光三昧者是。《心經》照見,究竟涅槃者是;《陀經》話中,阿彌陀佛者是。總而言之,空不空如來藏者是,一心三藏者是。
聞何義 明何心 見何性
十方三世天地萬法。上自諸佛菩薩,下至天人鬼畜,旁及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風雲雨霧、樹木花草,乃及紅黃黑白是非長短香甜苦辣酸臭,此有情無情,森羅萬象,千變萬化,無非一真之人心現識變而已。一真之人者,我也。阿彌陀佛也。一心三藏也。心者,如也,阿也,空如來藏也。識者,變者,現者,是也,彌陀也,不空如來藏也。
正論真真如性,非如非是,非性非相,非心非色,非空非有,非一非多,非同非異,非離非即,非生死非涅槃;而又隨緣現如現是,現性現相,現心現色,現空現有,現一現多,現同現異,現離現即,現寂現照,現生死現涅槃,現阿現彌陀。
當知真真如性,如是不二,性相一如,心色本然,空有非異。一多互等,同異當下。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生死即涅槃,涅槃即生死。阿即是彌陀,彌陀即是阿。此真真如性離一切相,即一切法。心外無法,法外無心。不動道場,量周沙界。不變隨緣,隨緣不變。理不礙事,事不礙理,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所謂大光明中誰是誰,誰又不是誰哉!
若人在夢,夢中人事,千千萬萬,萬萬千千。此夢此境,豈關他人?何有別事?無非夢人一念變現!夢中被狗咬,能咬者誰?被咬者誰?又正夢之時,不見夢人而夢人常在。方醒之刻,夢境杳無而夢境不失。夢人阿也,夢想彌也,夢境陀也。諸佛如來出世本懷,良苦用心,無非勸道一切眾生趕快趕快,夢中醒來。行人果真明得此理,當下解脫,成佛分真,悟後進修,成佛圓滿。
圓頓大法,不立階梯,無修無證,一步登天(第一義天),放下屠刀(我執),立地成佛(分真)。在《楞嚴經》說為“發明便解脫”,“何藉劬勞,肯綮修證”;在《法華經》說為“一念信解,蒙佛授記”,直至“十地等覺”;在《心經》說為“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在《阿彌陀經》說為“食時還國,發願往生”。
以飯食知味而喻見道成佛,發明原心而往生佛國。故“已發願已往生,今發願今往生,當發願當往生”。其間哪有許多節外生枝?故“臨命終時,佛現其前”。臨者,見道明理,終者,圓滿成就。當下生死妄命與涅槃真命圓融一體,自性之佛自現其前。此為命終。哪裡是說人到死時,他佛接引!
人本非死非不死,佛本非自亦非他。一念悟,當下轉凡夫業報身而為菩薩願身。如印光大師所言:法華奧典,妙冠群經。聞即往生,位齊等覺。果真明理之人,你想成佛也成佛,不想成佛也成佛,你沒有辦法不成佛!
譬如有人,從小坐局一間小房。其心之量,一間小房。有朝一日,開門見天。其心之量,當下即天,何能再小?此為菩提不退轉也。又如有人,落於水中,眼不能睜,一旦見水,衣雖還濕,無復命險,此為見水離水,帶業往生。再如升舉,以蘋果大之氣球豈升西瓜大之鐵塊?而房屋大之氣球,輕舉西瓜大鐵塊。瓜鐵,定業也;氣球,心量也。定業,定量也;氣球,變數也。明理之人,心曠飛揚;昧理之人,情執低沉。《楞嚴》說為想升情墜。
行人於此,細為品味。是序。
飯僧印廣
二〇一三年春于山東高密普安講寺